基本信息
书名:离心训练精要
定价:98.00元
作者:【美】伦恩克拉维茨(Len Kravitz)、亚伦T.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54363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美国体能协会(NSCA)成员、CrossFit一级教练联合创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陈,里约奥运冠军体能教练、北京体科所研究员闫琪,国字号 职业足球俱乐部助理教练、体能教练、足球体能教练网创办人曹晓东,德国科隆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授汉斯·尤根荣,澳大利亚科因运动康复& 训练表现中心创始人、里约奥运会体能训练专家 约瑟夫·科因 重磅推荐!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离心力量训练方法。 目前国外唯1本介绍用离心的抗阻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实践指导的专著,出版中文简体版! 通过前沿的离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 ·70种动作练习的详细技术指导 ·24种训练计划模板 ·2个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方案 ·7个大众运动项目训练方案 专业运动员、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健身爱好者,将获得以下益处: -提升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 -促进新陈代谢,实现减重、增肌 -提升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帮助运动员及大众运动人群突破发展平台期
内容提要
《离心训练精要》是本用离心的抗阻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实践指导的专著,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凭借基于实证的研究以及易于结合到训练课程的方式,离心训练所提供的较强的运动强度有利于个人突破运动瓶颈,提升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通过离心训练,体能专业人士和健身教练可以帮助客户改善新陈代谢、管理体重,以及促进损伤的康复。《离心训练精要》阐述了生理学机制,介绍了练习方法以案例模板,并借此将离心训练引入到客户的训练中。本书以全彩高清照片展示了70种动作练习的运动方法和详细技术指导,以便尽量降低受伤风险;24种训练计划模板以及2个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方案,以便体能专业人士为客户设计课程;7个大众运动项目训练方案,以便使用者更有针对性地训练。
目录
译者序 iii
训练索引 vii
前言 xv
关于离心训练的研究史 xv
关于本书 xv
1 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 1
肌肉组织 2
肌肉整体结构 2
肌肉细胞结构和组织 3
肌纤维蛋白组织 3
肌动- 肌球蛋白排列 4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 6
肌肉动作终止 7
肌纤维类型 7
特定人群的纤维类型分布 8
小结 8
2 了解离心训练方法 9
慢速离心训练法 10
超负荷离心训练法 11
双起 单下离心训练法 13
小结 16
3 离心训练的代谢特征 17
静息代谢率 18
食物热效应 19
活动能量消耗 20
能量正平衡 20
离心训练中的肌肉代谢 21
通过离心训练大化新陈代谢 22
小结 22
4 减少肌肉酸痛的重复运动效应 23
离心训练的重复运动效应 25
重复运动效应的实施 25
重复运动效应的注意事项 26
理解肌肉恢复 27
小结 28
5 发展力量的离心训练 29
训练方案设计 30
训练方法应用 31
训练强度建议 31
小结 32
力量训练动作 33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力量训练课安排 58
6 发展耐力的离心训练 65
训练方案设计 66
训练方法应用 67
训练注意事项 67
小结 68
耐力训练动作 69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耐力训练课安排 94
7 发展爆发力的离心训练 101
训练方案设计 103
训练方法应用 103
小结 103
爆发力训练动作 105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爆发力训练课安排 130
8 关于减重的离心训练 137
训练方案设计 139
训练方法应用 139
小结 140
减重训练动作 141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减重训练课安排 165
9 发展肌肉横截面的离心
训练 171
训练方案设计 173
训练方法应用 173
小结 174
增肌训练动作 175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增肌训练课安排 200
10 离心训练和康复 207
肌腱 208
韧带 208
筋膜 208
在康复治疗中使用离心训练的可行性 208
训练方案设计 209
训练方法应用 209
小结 210
针对康复的训练动作 211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康复训练课安排 232
附录A 为期8周的增肌训练计划 239
附录B 为期8周的针对耐力和体成份改善的训练计划 243
附录C 针对7种大众运动项目的训练计划 247
1. 橄榄球 248
2. 篮球 249
3. 足球 250
4. 排球 251
5. 高尔夫球 252
6. 棒球 253
7. 冰球 254
参考资料 255
关于作者 259
作者介绍
伦恩·克拉维茨 伦恩·克拉维茨是一名国际健身专家,还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美国体能协会(NSCA)成员。他于1994 年获得新墨西哥大学健康、体育和休闲领域博士学位,并于1999 年后任职于新墨西哥大学,专注于健康促进工程和运动科学专业方面的研究。他从1989 年开始担任IDEA 运动和健身协会《健康和健身资源》的特约编辑,同时还是行业组织的健身专家。他在世界知名的健身大会上(如ACSM 运动和健康、IDEA World 和多伦多健身大会)做了超过1000 次演讲。作为健身行业的,伦恩·克拉维茨在过去30 多年中撰写了250 多篇同行互审的文章。他曾获得包括圣何塞州立大学2011 年度杰出校友奖、2009 年度加拿大健身专业协会专业代表、2006 年度美国国会运动健身教育者和2003-2004 年度新墨西哥大学杰出教师奖在内的20 多个奖项。 亚伦·T. 布比科 亚伦·T. 布比科拥有新墨西哥大学的运动科学硕士学位。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在IDEA 健身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前沿离心运动训练的评论。此外,亚伦还撰写了一篇关于当前肌肉康复研究的评论。作为一名美国体能协会认证体能专家(CSCS)和CrossFit 一级教练,十多年来,亚伦一直与不同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初学者和专业人士一起工作。他的目的是通过融合力量、稳定性、协调性、移动性训练和营养等,来帮助客户达到的健身水平。亚伦跟妻子和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同时也经常以CrossFit 运动员和IFPA 健美运动员的身份参加比赛。 译者 王雄 清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创建人、负责人,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召集人,备战2016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体能训练组组长;为游泳、排球、乒乓、跳水和帆板等十余支国家队提供过体能测评和训练指导服务;《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主编,译有《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整体拉伸:3步提升全身柔韧性、灵活 性和力量(全彩图解第2版)》《之路》《青少年长跑训练(第3版)》《功能性训练:提升运动表现的动作练习和方案设计》等,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体育科学》等中外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运动生理、体能训练、青少年体育、互联网体育等。 黎涌明 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方向为人体运动的动作和能量代谢特征、训练监控与评价和体能训练。获美国EXOS 高级学员证书,曾在多支国jia级和省级水上项目运动队担任科研指导、体能教练和培训讲师,并任中国残奥里约代表团特聘专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在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 多篇,获1 项。2016 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获2016 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跨学科视野令人印象深刻,它巧妙地将多个看似独立的工程和科学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生态系统。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论述核心主题时,非常自然地引入了热力学、材料疲劳分析甚至部分生物相容性的前沿研究成果作为佐证。这种广阔的知识背景支撑,使得整本书的论点更加立体和无可指摘。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单一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的构建,它教会你如何从不同维度去审视和解决一个工程问题。这种整合性的教育方式,无疑能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专业人才,这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毫不夸张地说,达到了我个人阅读过的同类题材中的顶尖水平。它并没有满足于浅尝辄止地介绍基本原理,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物理机制和生物力学基础,那些公式推导和实验数据的引用,都极其详实且有说服力。我发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采用了非常严谨的递进式教学法,从宏观的系统介绍,逐步过渡到微观的分子层面解释,这种层层剥茧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高深概念的门槛。特别是关于那些涉及到流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描述,作者似乎毫不费力地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了清晰可辨的逻辑路径,这对于需要进行高阶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细腻,即便是印刷的黑色油墨,那种沉稳和清晰度也让人感到制作方的用心。封面设计上,色彩的搭配既专业又不失现代感,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地突显了主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细致考量,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经过了精心的计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明显的视觉疲劳。那种将复杂概念通过清晰的版式结构层层递进的编排思路,让人在翻阅时就对内容的逻辑性有了初步的信任感。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和令人尊敬。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融入了大量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的操作指南和案例分析。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设备选择和维护保养的那几个章节,里面的描述细致到了零部件的选取标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这种“手把手”的教学风格,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建立起操作的信心。书中提供的那些流程图和检查清单,简直是现场工作的“救命稻草”,它们将复杂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浓缩成了易于记忆和执行的步骤。阅读完这些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操作中一些模糊不清的环节,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套方法论的普适性非常强,我相信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都能得到很好的验证和推广。
评分从作者的叙事风格来看,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他的语言表达精准而富有节奏感,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堆砌,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个精确的测量结果,直击核心。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一位经验极其丰富、说话一丝不苟的领域专家在与我面对面交流,那种专业自信的气场是通过文字完美传递出来的。这种风格的魅力在于,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它不提供轻松的阅读体验,而是要求读者与其进行智力上的深度协作。对于那些追求知识的纯粹性和准确性的读者来说,这种克制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远胜于华丽辞藻的包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