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象棋年鉴
定价:158元
作者:中国象棋协会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464026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象棋协会主编的《中国象棋年鉴》(2004—2009)年版在中断7年之后,经编委会一年多来的精心打造,近由成都时代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出版的《中国象棋年鉴》除保持“材料丰富、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文字简明”的传统特色外,还根据象棋发展的需要凸显了“技艺含量高、发展方向明、社会功能全、印制包装精”的特点。
技艺含量高 全书精选了317则精彩对局,包括象甲联赛61局、全国个人赛70局、团体赛23局、“五羊杯”、“嘉周杯”、全国冠军赛等高规格高水平的比赛100余局。这些对局或是开局上有创新、中变上有创造、残局中有创意,是棋手们智慧的结晶,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象棋技艺的*高成果。而国手们对它们的评解意简言赅,详略得当。先手转换,优劣易势,胜败得失,一招一式,条分缕析,简明清晰,不失为精彩对局的再创造。
发展方向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象棋发展低迷,所有关心象棋的人都在用不同方式探寻象棋发展之路,新出版的《中国象棋年鉴》通过大量发展的事实旗帜鲜明地阐明了这个问题。“古老的项目只有与时代进步紧密结合,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创新推广模式及运营模式”。“象棋发展根在前景在国际,要依托国家的力量,加快象棋国际化的进程”。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普及工作,“让象棋在健身、益智、促进和谐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为社会服务,为棋手、爱好者、赞助商服务的思想,让更多人热爱、参与象棋活动。
社会功能全 象棋不仅有平等心智交流的竞技功能,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在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全民健身,增进社会交往上都有积极的作用。河南荥阳、广东凤岗、江苏淮安把发展象棋同打造当地品牌结合起来,山西常家庄园、四川广汉三星堆等都把它同发展旅游结合起来,广西柳州、四川自贡等把象棋进课堂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都是发展象棋的积极尝试。而网络象棋、电脑软件的广泛应用为象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都在《年鉴》中有较好的反映,无疑对全方位、多层面、因地制宜地开展象棋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印制包装精 《年鉴》是象棋发展的缩影,有巨大的收藏价值,为此新出版的《中国象棋年鉴》在设计、加工、编辑、校对、用工、用料上都十分考究。大开本的设计,轻型纸的运用,精美的包装,既大大的提高了书的品味又便于收藏陈列,新产生的47位特级大师和大师的玉照,展示了后起之秀的风采。寓意象棋发展的未来寄托在年青一代身上。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着强烈探究欲的普通爱好者,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一般的专业书籍那样刻板严肃,反而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扉页上的那段引言,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句来形容棋局的意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更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域棋风流派演变的梳理。比如,它如何通过分析几位不同省份特级大师的棋谱,来勾勒出南方细腻与北方雄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棋风是如何在现代竞技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书中插入的一些老照片,虽然有些模糊,却真实地记录了早期比赛的场景,这为冰冷的棋局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时代印记,让我感觉自己是在阅读一部棋艺的“地方志”,而不是单纯的技战术手册。
评分对于研究棋类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样本库。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棋手在高压环境下的情绪波动与决策准确性的关系。书中收录了大量的赛后访谈记录,其中穿插着对棋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非正式观察,虽然不是严格的科学论文,但其丰富的案例提供了极佳的佐证。特别是关于“被动防守”状态下,棋手心理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分析,非常具有洞察力。它描述了一个棋手如何因为对手连续两次看似平淡的防御招法,而错误地判断对手的意图,最终导致自己过度进攻而自乱阵脚的过程。这本书成功地将冰冷的逻辑推理与复杂的人类情感交织在一起,让我看到在方寸棋盘之下,隐藏着的是人类意志力与认知局限的激烈较量,极具启发性。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很多关于策略规划的书,但真正能让我产生“颠覆认知”感觉的并不多。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慢棋”战术体系的解构。它没有推崇那些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快刀斩乱麻的下法,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漫长的对弈中,通过精准的“时间管理”和“心理压力施加”来取得优势。书中对几盘持续超过五个小时的慢棋进行了逐层剖析,重点放在了双方在第30到第50步之间的“决策锚点”上。作者犀利地指出,很多时候,失利的根源并不在于某一步棋算漏了,而是在于前一小时内建立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对于我这种喜欢深思熟虑、追求完美布局的棋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侧重于宏观战略而非局部战术的指导方针,它教会我如何构建一个更坚固、更具弹性的全局框架。
评分我是一个刚接触这门游戏不久的新手,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陷阱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导读部分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小白”量身打造的。它没有急着展示高深的棋谱,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用近乎“哲学讨论”的方式来解释“象”与“士”在不同结构下的功能差异,以及“炮”的攻击模型是如何从早期的一维直线攻击演变成现代的多维空间打击。语言非常口语化,作者似乎坐在我对面,耐心地解答每一个基础性的“为什么”。特别是关于如何避免常见的“开局送子”失误的那一章,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禁忌,而是通过对比“贪小失大”和“稳健发展”两种心态下,棋局走向的巨大分歧,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平衡发展的重要性。读完之后,我敢于尝试新的开局,不再害怕陷入僵局,这种信心的提升比学会几招杀法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新近翻阅的棋谱,简直是为我这种沉迷于古老智慧的棋手量身定做的。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陈旧的开局理论,而是将笔墨聚焦在了近十年职业赛场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冷门”变招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飞相局”后期残局处理的细腻描摹,那些本以为是死棋的局面,硬是在几步妙手之下,化腐朽为神奇。书中的图例排版清晰明了,棋盘上的符号标注得一丝不苟,即便是面对那些复杂的弃子争先的战术,也能通过详细的文字注解,将棋手内心的挣扎与计算过程层层剥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同体会着棋盘上的风云变幻。对于那些已经厌倦了标准教科书式讲解的资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激发,让人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经典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赢得一盘对弈还要痛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