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学者之友:吉他轻松入门 | ||
| 定价 | 45.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第壹版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7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楚飞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450 | |
| ISBN编码 | 9787115473424 | |
| 重量 | 280 | |
从“教程”这个词汇的广度来看,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如何处理“乐理”和“调音”这些基础但关键的环节。调音,作为每次练习前的第一步,如果它只是简单地介绍“你需要一个调音器”然后就不了了之,那就太敷衍了。一个好的入门指南,应该至少提供两种调音方法:一种是使用电子调音器(并简单说明如何操作),另一种是利用吉他本身的音高进行“相对调音”,比如用五品和弦定位法。这能确保读者即使没有外部设备,也能进行初步的音准校正。至于乐理,我并不指望它能讲透七和弦或调式转换,但至少需要解释清楚“什么叫全音、半音”、“音符在六根弦上的位置”以及最基础的“大调音阶”是如何构成的。如果这本书完全回避这些基础概念,读者在遇到不熟悉的和弦或尝试自己扒谱时,将会寸步难行,学习的上限会被严重限制。所以,这本书如果能用最非学术的语言,将这些看似枯燥的“工具知识”融入到实际指法和音阶练习中,而非单独开一大章节讲解,那它才真正配得上“轻松入门”的称号。
评分关于“弹唱”部分的教学设计,是我评估一本入门吉他书是否实用的核心标准之一。很多教材往往将“弹”和“唱”割裂开来,先用大量的篇幅教你各种分解和弦(Arpeggio)或者复杂的扫弦节奏型,等你学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弹唱还差十万八千里。我的期望是,这本书能在尽早的阶段就引入“节奏感”的培养,最好是通过一些非常耳熟能详的民谣歌曲作为载体。例如,用最简单的“下-上-下上”或“下-下上-上下”的万能扫弦节奏,去套用几首热门歌曲的简化版和弦进行。这样,读者可以很快建立起“左手按和弦、右手保持节奏、嘴里能哼歌”的综合协调能力。如果这本书的弹唱部分只是停留在“请看这个和弦进行,请用这个节奏型”,而没有提供足够清晰的节奏标记(比如用波浪线或加粗字体标出重音和休止),那么读者依然会感到困惑,尤其是在不熟悉原曲节奏时,很容易弹得乱七八糟。对于“自学”而言,教材的引导性必须非常强,它需要像一个“节拍器”一样,在文字中指导读者的耳朵和双手协同工作。
评分翻阅到关于和弦指法的章节时,我的期待值稍微降低了一些,这完全取决于教材的“套路”。大部分入门书都会采用大横按前的基础开放和弦教学,比如C、G、D、Am等。但关键在于,它是如何展示这些指法的。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吉他指板的俯视图,配上黑点表示按弦位置,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需要不断地在“看图”和“找位置”之间切换,效率不高。我个人更偏爱那种能结合实际手部照片,并且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左手指尖施力点的讲解方式。更进一步,如果它能在每个基础和弦旁边,立刻附带一到两个只使用这个和弦的、超级简单的弹唱练习曲目(哪怕只是简单的“下-下-下-下”扫弦节奏),那就太棒了。这样,我的手指刚刚学会按住C和弦,就能立刻听到一个“像音乐”的声音,这种即时反馈对于维持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只是机械地罗列了四、五十个和弦图,而没有提供任何即时应用的场景,那它就沦为了一本“和弦字典”,而不是一本“入门教程”。我希望它在和弦的选取和应用上,能体现出一种“最优化”的原则,先教那些最常用、最容易按的,让我们尽快体验到弹吉他的乐趣。
评分这本《正版 初学者之友 吉他轻松入门 吉他教程 吉他和弦 吉他弹唱 吉他自学教程 吉他 吉他图》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确实给人一种非常“直白”的感觉,就像是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关键词都堆砌在了封面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本书是教什么的。我刚拿到手的时候,主要的兴趣点在于它标题中“轻松入门”和“自学教程”这两个承诺。毕竟,市面上很多吉他教材都把基础讲解得过于学术化,读起来让人望而却步,总觉得要先啃下厚厚的乐理知识才能碰琴。我希望找到一本能让我快速上手,哪怕只能弹几首简单的歌,也能获得成就感的书。所以,我翻开的第一页,首先关注的不是复杂的乐理符号,而是它排版是否清晰,图示是否直观。我比较在意的是,它在介绍持琴姿势和拨弦手法时,是否配有足够清晰、最好是真人示范角度的分解图。因为对于完全的零基础来说,一个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期纠正起来会非常痛苦。如果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足够细致入微,哪怕后续内容有点枯燥,前期铺垫的扎实度也能为我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期望它能像一个耐心的老朋友,一步一步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手应该放在这里,手指要稍微弯曲一点”。
评分最后,我关注的是这本书的“附加值”和“实用性”,也就是标题中提到的“吉他图”所暗示的内容。我猜测这里可能包含了大量的指板图谱或者练习曲谱。如果这些图谱是清晰的,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那么它就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特别希望看到一些针对“扫弦手感”和“指尖力量”的专项训练。例如,如何循序渐进地从轻柔的分解琶音过渡到有力的扫弦,中间需要做哪些手指的独立性练习。很多初学者在练习一段时间后,会遇到瓶颈,比如扫弦时声音不均匀,或者按弦时手指总是碰到相邻的弦造成“闷音”。一本优秀的教程应该在这些“疑难杂症”出现之前,就提前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本书只是罗列了大量的曲目,而没有针对这些普遍性问题的“故障排除指南”,那么它对一个孤独的自学者来说,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真正的“友”在于,它不仅教你怎么做对,更要教你如何在做错的时候,知道该如何自我修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