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序一/谷好好
序二/戴敦邦
序三/顾兆琳
一、长生殿
《长生殿·定情》/古轮台/绵搭絮
《长生殿·密誓》/小桃红/下山虎/五般宜
《长生殿·惊变》/粉蝶儿/泣颜回/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扑灯蛾/尾声
《长生殿·闻铃》/武陵花/前腔/尾声
《长生殿·哭像》/端正好/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
四边静/四煞/三煞/二煞/尾声
《长生殿·仙忆见月》/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九回肠/急三枪
《长生殿·重圆》/豆叶黄/姐姐带五马/玉交枝
二、牡丹亭
《牡丹亭·惊梦》/山桃红
《牡丹亭·拾画》/颜子乐/绵缠道/千秋岁
《牡丹亭·叫画》/莺啼御林/簇御林/尾声
《牡丹亭·掘坟》/折桂令/雁儿落
《牡丹亭·如杭》/小措大/前腔
《牡丹亭·硬拷》/折桂令/得胜令
三、琵琶记
《琵琶记·盘夫》/红纳袄/前腔/江头金桂
《琵琶记·书馆》/解三酲/前腔/太师引/前腔/山桃红/前腔/尾声
四、荆钗记
《荆钗记·见娘》/刮鼓令/江儿水
五、邯郸梦
《邯郸梦·三醉》/红绣鞋/迎仙客/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耍孩儿/煞尾
六、玉簪记
《玉簪记·琴挑》/懒画眉/前腔/朝元歌
七、千忠戮
《千忠戮·惨睹》/倾杯玉芙蓉/锦芙蓉/小桃映芙蓉/朱奴插芙蓉
八、雷峰塔
《雷峰塔·烧香》/三仙桥
《雷峰塔·断桥》/山坡羊/五供养/金络索
九、红梨记
《红梨记·亭会》/风人松/桂枝香/沉醉东风/月上海棠/好姐姐/玉交枝/川拨棹/尾声
十、连环记
《连环记·小宴》/画眉序/劝酒谣/滴溜子
《连环记·梳妆》/懒画眉/朝天子
十一、铁冠图
《铁冠图·撞钟》/桂枝香/啄木儿/前腔/黄莺儿/合头/猫儿坠/尾声
《铁冠图·分宫》/园林好/江儿水/尾声
十二、蔡文姬
《蔡文姬》/小桃红/下山虎
十三、班昭
《班昭》/下山虎
十四、桃花扇
《桃花扇·访香》/朝元歌
《桃花扇·扇语》/小桃红/下山虎/五般宜
《桃花扇·重逢》/醋葫芦/浪里来煞
十五、曲圣魏良辅
《曲圣魏良辅·切磋曲艺》/锦缠道/刷子序/榴花泣
《曲圣魏良辅·邂逅奇遇》/忆多娇
《曲圣魏良辅·翁婿庆成》/小桃红/下山虎/解三酲犯
《曲圣魏良辅·虎丘曲会》/脱布衫/小梁州/幺篇
这套教材的配套光盘,配合这本书的使用,简直是如虎添翼的组合拳。我特意对比了光盘中的示范,发现它在收录时对蔡正仁老师的演绎保留得非常原汁原味,没有做过度的后期处理,保持了剧场现场的动态感。更重要的是,光盘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非演唱性的讲解片段,比如对某一特定板式发力和收力的口述指导,这些“幕后花絮”式的讲解,为书中的文字内容做了完美的佐证和活化。我通常的做法是,先在书上理解了谱子的结构和歌词的位置,然后戴上耳机,跟着光盘里的声音,在脑海中将符号、文字和声音三者进行强关联。这种多感官、立体化的学习方式,远比单独看书或听碟的效果要好上百倍,真正称得上是严谨的“曲集教材”的典范。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手时,其实更期待的是光盘里的内容,但翻开书册后,我对这套“精选”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套书的排版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每一个曲牌、每一段板式的标注都异常精准,对于初学者来说,那些复杂的宫调、板眼关系,通过这本书的图文对照,竟然变得直观易懂了许多。尤其是谱面部分的字体选择,既保留了传统工尺谱的庄重感,又融入了现代简谱的易读性,这种跨越式的编排,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我注意到,它在关键的换气点和语气处理上,都有细微的标记,这些是很多普通曲集里会忽略掉的“言外之意”,可见编者在对蔡正仁先生艺术的理解上,是用心去体会并转化成了可操作的文字和符号的。这种兼顾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推广性的处理,非常难得。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票友,我最头疼的就是“歌词”和“谱子”总是不能完美同步。但在这本书里,歌词的排布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是简单地将整段唱词印在底部,而是巧妙地将每一句的唱词,精确地对应在它应该出现的唱腔位置上方或下方,并且清晰地区分了“本嗓”与“假嗓”的用字,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在不同声区切换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找不到准确的字位,导致气息不稳,唱出来腔调也散了。有了这种精确的“字音定位”,我练习时的准确率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将表演的技术细节,转化为可供反复练习和核对的纸质材料,极大地提升了自我纠错的能力。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封面那种淡淡的宣纸质感,摸上去就让人感觉沉静下来,仿佛已经能闻到老剧场的木头香气。我一直觉得,好的戏曲书籍,光是拿在手里就应该是一种仪式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不反光,看谱子的时候眼睛一点都不累,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时间对着乐谱练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那几张昆曲剧照的插页,色彩饱和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老照片的韵味,又清晰地展现了演员的精湛身段和服饰细节,简直可以单独拿出来装裱。装订也很结实,翻阅起来很顺手,不用担心用几次就散架。这本书的整体呈现,传递出一种对传统艺术的深深敬意,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大工夫的,绝非那种敷衍了事的印刷品能比拟的。每次打开它,都像是一次精致的艺术品鉴赏过程,让人心生欢喜。
评分我个人是研究昆曲行腔的,对发声方法和腔体的构建比较敏感。这本书在对蔡老师的“精选”处理上,体现了一种克制而高妙的取舍艺术。它没有贪多求全地收录所有经典,而是挑选了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蔡派行腔独特韵味的段落进行深度解析。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气韵”的描述,不再是那些空泛的形容词,而是通过对喉位、气流走向的具体解析来呈现。比如某一段“流水”的收尾处理,书中用细致的文字描述了如何通过腹部的微收来达到那种“水波不兴”的腔感,这对我以往仅凭模仿的练习方式,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这种由内而外的拆解,远比单纯听唱段然后胡乱模仿来得高效且持久,真正触及了唱腔的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