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提琴教程练习曲分集
:56.00元
作者:王连三,宋涛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3006030
字数:
页码:1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 细节展示 |
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为了攻克自己拉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时遇到的技术瓶颈,尤其是那些快速的对位和交替音型。我发现,很多时候,演奏上的障碍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会”拉,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科学地去练习”才会拉。这套教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术升级路线图。它不会直接抛给你一个让你头疼的巴赫赋格片段,而是会先用一些看似简单的音阶变奏来拆解这个片段中最难的部分——比如,如何保证在快速切换到高把位时,琴弦的支撑力不变,音色不会突然变尖锐。我发现自己对“发力点”的理解,在这套书中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它不像有些教材只是告诉你“用力拉弓”,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弦之间的张力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手腕的微妙转动来平衡这些力量。这种基于物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讲解,使得每一次练习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科学实验。通过持续地、有目的地攻克这些分册中的“挑战单元”,我最终以一种比预期更从容的状态去面对那些复杂的古典作品。这套书真正培养的不是一个“技巧的堆砌者”,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诊断和优化演奏流程的“音乐工程师”。它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学习”,而非仅仅“学习如何演奏”。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碎片化,工作日晚上能摸琴的时间极其有限,周末又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所以,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碎片时间的“高效训练模块”。这套教材在设计上似乎也考虑到了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的需求。它将大量的练习曲细分成了非常小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聚焦于一个明确的技术点,比如“连弓中的断奏处理”或者“换弦时保持音高的稳定”。这意味着,哪怕我只有二十分钟的空闲时间,我也能挑选出其中的一个“小目标”进行针对性打击,练习结束后能立刻感受到自己在哪方面有所进步,而不是茫无目的地拉上几首曲子,结束时只觉得疲惫。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复杂节奏型练习后附带的“演奏提示”,它通常会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点出这个练习在实际演奏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比如“此处易出现弓速不均导致音头模糊”,这种精准的预警机制,帮我避免了许多走弯路的时间。当然,如果从学院派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某些部分可能略显保守,不像一些现代教材那样充满前卫的技巧探索。但对我来说,这种“扎根于传统,稳步向前”的教学方式,才是最踏实可靠的。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自己音乐旅程的“勘探者”,而不是盲目追随潮流的“模仿者”。
评分这套书,我大概是陪着我那架老旧的、音色略显沙哑的大提琴一起度过好几个年头的。说实话,一开始接触时,我简直有点手足无措,感觉那些练习曲就像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知识高峰,每翻开一页,就觉得自己的手指不够灵活,运弓也总是拖泥带水。记得有一次,我尝试攻克其中一段需要快速换把位的练习,手指在指板上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僵硬得动弹不得,声音更是惨不忍睹,引得家里人开玩笑说是不是我的琴“生病了”。但渐渐地,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开始体会到那种“拨云见日”的喜悦。尤其是那些关于弓法控制的练习,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技巧展示,只有最基础、最核心的肌肉记忆训练,它们像是一位严厉却又充满智慧的导师,一步一步纠正我那些根深蒂固的坏毛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力度和速度下保持音色稳定性的那一组练习,它教会我如何用“听觉”去指挥“触觉”,而不是仅仅依靠眼睛去看谱子。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零件”,搭建起了我日后演奏更复杂曲目时的坚实地基。如果非要说缺点,那就是某些部分对初学者来说可能略显抽象,需要老师在旁稍作点拨,否则很容易陷入“练了等于没练”的怪圈。但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的入门篇,扎实,耐嚼,回味无穷。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动辄号称“速成”或者“技巧爆炸”的音乐书籍敬而远之,总觉得音乐这东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日拱一卒,方能有所成就。这套教材,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偏好。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清晨雾气还未散尽时,一个人独自在空旷的练琴房里,专注地打磨自己的技艺。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于乐感的培养是融入在技术训练中的,而不是将技术与音乐性割裂开来。比如,当你在练习一段需要快速琶音的乐句时,它不会简单地要求你把音符拉快拉准,而是会引导你去思考这段乐句在整个作品中所处的情绪脉络——是激昂的宣泄,还是温柔的诉说?这种对音乐“呼吸”的强调,在我看来比单纯的指法练习重要百倍。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连带着拉出来的音色都灰蒙蒙的,但当我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教材中关于“弓的触弦点与压力变化”那一章时,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通过微调运弓的力度,我竟然能让原本死气沉沉的音符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会让你一下子面对太多的新概念,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技艺和心境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它不是一本用来炫耀的工具书,而是一本陪你静心修炼的伙伴。
评分我曾经用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说实话,很多所谓的“名家编著”到手后才发现,内容排版混乱,字体小得像蚂蚁,最要命的是,有些关键的指位标记和把位提示根本就不清晰。拿到这本大提琴教程时,我立刻被它严谨的出版质量所折服。首先是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略带哑光,长时间对着谱子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其次是谱号的清晰度,所有的音符、指法标记、乃至那些细微的连弓和断弓记号,都标注得一目了然。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同时关注指法、运弓、踏板(虽然大提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踏板,但指端和膝部的控制也类似)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一本旧谱子,因为看不清一个“tenuto”的记号,结果把一段原本该轻柔处理的乐句拉得生硬无比,直到换了这本新教材,才恍然大悟。这本书的设计者明显是真正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懂得,技术细节的清晰呈现,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它就像是一件制作精良的乐器配件,虽然不发声,但却极大地提升了主体的表现力。这种对细节的尊重,是衡量一本教材是否真正用心对待读者的试金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