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奧運北京
定價:26.00元
作者:周尚新,徐亮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639174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從地理的觀點闡述首都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的意義和人文、綠色、科技奧運的內涵,介紹北京的奧運設施類型、功能與布局,以及交通設施、信息技術和人文環境建設等,並針對北京奧運會所提齣的“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三個核心理念,具體闡述瞭地理學科在北京籌辦奧運會和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如何發揮它的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將一場全球矚目的盛事,解構並重塑成瞭一部充滿煙火氣的市民生活史詩。作者顯然沒有滿足於對賽場上金牌的羅列和賽後歡呼的渲染,而是將鏡頭聚焦到瞭那些構成奧運會血肉的“幕後英雄”身上。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誌願者招募和培訓的那幾個章節,那些來自五湖四海、懷揣著不同夢想的年輕人,他們在烈日下進行著枯燥的培訓,學習著最基本的禮儀和急救知識。書裏記錄瞭他們寫給傢人的信,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對奉獻的渴望和對祖國舞颱的驕傲,讓人熱淚盈眶。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它知道何時該放慢腳步去描摹一處街角的燈火,何時又該加速節奏去捕捉一場突發的交通管製帶來的小插麯。這種張弛有度,使得閱讀過程非常流暢,沒有絲毫的拖遝感。它沒有給我那種高高在上俯視曆史的感覺,反而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對麵,娓娓道來那些你可能錯過的、卻至關重要的細節。
評分這本《奧運北京》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燙金的“2008”字樣,散發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原以為會是一本官方的紀念冊,充斥著各種宏大敘事和官方口號,但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似乎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有著極其細膩的觀察和獨到的個人視角。書中詳盡地描繪瞭從申奧成功到奧運開幕前夕,北京這座城市所經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關於城市規劃、環境治理的幕後故事,遠比新聞報道要生動得多。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鳥巢”和“水立方”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工程師訪談片段,他們描述起那些技術難題時的那種興奮勁兒,仿佛能穿透紙頁,讓我這個外行人也能感受到創造奇跡的艱辛與榮耀。文字的筆觸時而如史詩般磅礴,記錄瞭國傢意誌的堅定與民眾的萬眾一心;時而又迴歸到最微小的個體敘事,比如一個老鬍同居民對拆遷和重建的復雜情感,那種不捨與期待交織的復雜情緒,真實得讓人心酸又感動。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場體育盛會的記錄,更是一部濃縮瞭北京城市精神和時代脈搏的社會變遷史。
評分這本書的文學質感是我近期閱讀的中文非虛構作品中最為齣色的之一。它的語言極富畫麵感和音樂性,即使描述最尋常的場景,也總能捕捉到獨特的韻律。比如描繪開幕式彩排的夜晚,作者用“長安街被星光拉長,霓虹織成一片流動的河”這樣的句子,立刻將讀者帶入那個萬籟俱寂卻又孕育著巨大能量的時刻。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或爭議性話題時,展現齣瞭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的精準和剋製。她不去簡單地褒揚或批判,而是通過呈現多方證詞和現場細節,讓讀者自己去形成判斷。例如,關於“百年奧運”口號的爭議,書中並未給齣結論,而是並列展示瞭支持者認為其代錶瞭曆史傳承,反對者認為其脫離瞭時代主題的聲音。這種留白和開放性,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思考空間,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能久久迴味,不斷咂摸其中的深意。
評分坦白講,初拿到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集中在2008年的那一個月,導緻結構鬆散。但《奧運北京》展現瞭驚人的曆史縱深感。它並非孤立地講述那場盛會,而是將其置於中國近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宏大曆史背景之下進行審視。書中用相當大的篇幅迴顧瞭從1990年亞運會到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曆程,那些失敗與挫摺,那些在國際舞颱上屢屢碰壁的經驗教訓,被剖析得非常透徹。作者沒有迴避曆史的彎路,比如在申奧初期對於國際標準的理解偏差,以及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齣現的“城市病”。這種直麵問題的勇氣,使得全書的觀點更加中立和可信。閱讀過程中,我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理解瞭為什麼2008年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場體育勝利,更是中國自信心和治理能力一次裏程碑式的展現。它讓我對“百年奧運夢”的真正含義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性與人文關懷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平衡點。我原以為它會偏嚮於某一極端,要麼是過於學術化導緻枯燥,要麼是過於散文化而缺乏深度。然而,《奧運北京》巧妙地避開瞭這些陷阱。在論及場館建設對北京生態環境的影響時,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環境科學數據和政策分析,論證嚴謹,邏輯清晰,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復雜權衡。但緊接著,她會立刻轉入對那些參與環境治理的普通工人的采訪,談論他們如何剋服技術瓶頸,如何帶著對傢鄉藍天的期盼完成工作。這種“宏觀數據”與“微觀情感”的交織,讓原本冰冷的數據瞬間有瞭溫度和重量。我尤其佩服作者搜集資料的廣度和深度,書中引用的曆史檔案、未公開的內部會議紀要,甚至是一些民間流傳的段子,都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奧運敘事。這絕不是一本輕易寫成的書,背後是海量的田野調查和案頭工作的積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