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體育運動中的深層軟組織按摩法
定價:98.00元
作者:【美】阿特裏格斯(Art Riggs)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54740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解剖列車》作者托馬斯·梅爾斯作序推薦!以“神經肌筋膜網絡”為基礎,闡釋人體基礎理論、按摩技術,解讀針對各個部位的按摩手法,製定針對多種常見損傷的理療策略緩解壓力、疼痛·恢復身體機能·提升活動能力·矯正身體姿態·200餘幅高質量照片、50餘幅專業解剖插圖,詳盡展現上百種按摩手法、治療策略。·培養敏銳的觸摸感,提升觸摸質量。·示範如何通過正確選擇按摩手法高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提供針對常見疼痛及損傷的治療與康復方案。·促進客戶肌肉拉長、放鬆,提升肌肉力量,幫助客戶釋放壓力、緩解疼痛、預防損傷。
內容提要
在體育運動甚至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受到身體疲勞及運動損傷的睏擾。而肌肉、韌帶等深層軟組織的疲勞與損傷是造成上述睏擾的常見原因之一。若這些深層軟組織能夠得到放鬆,將會有效降低受傷風險,也能在運動損傷齣現後及時對受傷部位進行處理。 《體育運動中的深層軟組織按摩法》通過真人示範圖片與專業肌肉解剖圖相結閤的方式,詳細介紹瞭深層軟組織按摩法的基礎理論及身體各部位按摩的步驟、力度、手法、注意事項及作用肌肉等,並提供瞭針對多種常見損傷的理療策略。《體育運動中的深層軟組織按摩法》旨在提升普通人群、專業理療師以及健康從業者的按摩水平,以幫助被按摩者釋放壓力、緩解疼痛、提升活動能力、矯正身體姿態、預防常見損傷。
目錄
演示圖列錶........................ xiv
序言................ xxi
前言—針對2007 年版本 ...............xxiii
綜述 ..................1
什麼是深層軟組織按摩法 .............. 1
為什麼要學習深層軟組織按摩法 ............... 3
安全第 一:慎行區域 ...................5
第 一章 一般理論 ............. 13
深層軟組織按摩法原則 ............... 13
閱讀身體 ................. 15
提高你的觸摸質量 ..........16
觸摸的質量 .............17
如何培養你的觸摸感 ................17
接受其他同事理療師的按摩 ................17
繼續進修課程 .....................18
安排指導 .................18
練習觸診 .................18
一些定義觸摸感的方式 ............... 20
柔和的觸摸感 .....................20
壓迫組織與拉伸組織時的區彆 ............20
生物力學 .................21
工作時須與顧客保持閤適的距離 ........21
肌肉組織軟化的重要性 ............23
關於疼痛感的一些話 ................... 24
推拿的方嚮 .................... 25
一些基本的推拿策略 ................... 25
拉長推拿手法 .....................26
固定並拉伸 .............26
朝拉伸的方嚮推拿 ....................27
橫嚮按摩法 .............27
將肌肉劃分區域 .................28
將肌肉從依付狀態中解放齣來 ............29
允許一塊肌肉縮短 ....................30
第二章 基本技術 ............. 33
力量的等級 .................... 33
對拇指說“不” ............... 34
正確地使用手指 ............. 35
用指關節代替拇指 ..........36
範例:用手指和指關節按摩枕骨、前額和太陽穴 ......... 37
拳的用法 .................38
使用前臂 .................40
肘的使用 ................. 42
基本策略 ................. 43
將肌肉擺至拉伸位置 ................43
側臥姿的使用 .....................45
側臥姿按摩內收肌 ....................46
側臥姿的其他用法 ....................47
全麵地應用各種備用姿勢 ....................48
第三章 具體策略 ............. 51
對足部和小腿部分的理療 ............51
高弓足與扁平足 .................51
足底腳錶麵 .............53
支持帶 .....................56
小腿前區域 .............56
小腿後側區域 .....................58
俯臥姿勢 .................58
側臥姿與俯臥姿 .................59
大腿部按摩 ....................61
側臥姿按摩內收肌 ....................61
大腿理療的各種變化 ................62
腿部外展肌 .............63
闊筋膜張肌 .............65
骨盆部位理療 .................65
臀大肌理療 .............66
大腿外鏇肌 .............67
骨盆其他部位的理療選擇 ....................68
骶骨 ............68
尾椎 ............68
骶結節韌帶 .............69
骨盆與下背部理療 ..........69
腰方肌 .....................70
腹部按摩 ................. 72
腰大肌與髂肌 .....................72
呼吸係統的理療 .............74
中上背部的理療 .............76
脊椎、肋部和椎旁肌 ................77
側臥技巧 .................79
背部伸展 .................79
背部彎麯 .................80
脊椎鏇轉技術 .....................81
肩帶與前胸的理療 ..........82
前胸 ............85
肩袖 ............88
肩胛骨 .....................89
放鬆肩胛骨外側緣 ....................89
放鬆肩胛骨內側緣 ....................91
手臂按摩 .................91
手部按摩 ................. 93
頸部按摩 .................94
第 一肋與其對頸部理療的重要性 ........98
頸前部按摩 .............99
俯臥姿按摩頸部的策略 ..........101
顱骨按摩 ......................102
後頭脊 ...................102
基本顱骨的按摩 ......................103
顱骨前部與側麵的理療 ..........103
下頜與顳下顎關節的按摩 ..........104
顱部減壓 ......................109
第四章 如何關注顧客健康 ........ 111
一盎司的預防 ...............112
背痛 ..........113
頸部疼痛 ...............115
頭痛 ..........116
更嚴重的情況 ...............116
惡性黑色素瘤 ...................117
癌 ...................118
情緒與按摩 ..................119
第五章 常見傷病的理療策略 ................ 121
疑難排解指南 ...............122
幫助人而不隻是單純地治療傷處 ......125
計劃你的療程 ...................127
無形資産—你的理療心態 ..............129
文字記錄 ...............130
賬單與收款 .......................132
應用 ..........134
足踝 ......................135
軟組織治療方案 ......................136
用重力進行理療 ......................136
增強方案 ...............138
拉伸方案 ...............139
足底筋膜炎 ..................140
軟組織治療方案 ......................140
拉伸方案 ...............141
膝關節 ..................142
髕骨調整 ...............142
軟組織治療方案 ......................143
髂脛束 ...................143
內收肌按摩 .......................145
膝部運行軌跡 ...................146
增強方案 ...............147
拉伸方案 ...............150
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 .................153
軟組織治療方案 ......................153
增強方案 ...............154
拉伸方案 ...............155
腕管綜閤徵 ..................155
下背部 ..................156
軟組織治療方案 ......................157
對下背部屈伸的按摩 ..............158
增強方案 ...............159
拉伸方案 ...............162
坐骨神經痛 ..................163
軟組織治療方案 ......................163
增強與拉伸方案 ......................163
梨狀肌綜閤徵與坐骨神經痛 ..............164
梨狀肌軟化治療方案 ..............164
肩部 ......................165
軟組織治療方案 ......................165
增強方案 ...............166
確定手臂鏇轉受限的地方 ..................167
拉伸方案 ...............169
神經肌肉易化技術拉伸 ..........170
第六章 計劃你的療程 ............... 173
製定你的療程方案 ....................173
主要與次要緊張 ......................174
緊張縮短的肌肉與緊張拉長的肌肉相比較 ..........175
人體閱讀 ......................176
身體前後平衡 ...................177
兩側平衡 ...............178
內側模式與外側模式 ..............178
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 .................180
坐姿理療 ...............181
坐姿理療斜方肌 ......................182
坐姿理療肩胛骨 ......................182
後伸胸椎 ...............183
拉伸腰筋膜 .......................184
肩帶按摩 ...............184
將手法和方案融入你的按摩風格中 ..............185
第七章 從實踐中獲得經驗 ........ 187
跟著你的知識前進 ....................188
時間管理 ...............188
其他限製理療師成長的陷阱 ..............189
從事人體療法工作的現實 ..........191
實際問題 ...............191
自尊心 ...................193
讓你自己 ..................194
從自我錶達中得到滿足 .............195
推薦閱讀 ......................196
綜閤人體療法 ...................196
脊椎活動 ...............199
顧客自學書籍與練習指導 ..................199
解剖學及運動生理學 ..............200
術語錶................. 202
關於作者............. 204
作者介紹
阿特·裏格斯(Art Riggs)阿特·裏格斯是一位擁有高級羅爾夫認證的知名按摩理療師,他從1988年開始執教人體療法教學。他個人身體活動上的問題及對高難度運動的追求,包括馬拉鬆,讓他開始對人體療法産生興趣,並從開始的診室接待員到學生做起。他在接受、提供人體療法等方麵有完整的經驗。他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剋萊分校運動生理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他的整個生涯都作為一名羅爾夫按摩治療工作者及深層軟組織按摩教師。他舉辦瞭很多關於健康理療及醫學專業的研討會,包括物理治療,更協助完成瞭羅爾夫學院的培訓工作。在工作的前十年時間裏,裏格斯主要專注於物理理療中的肌筋膜疼痛緩解,並從中培養瞭自己的職業興趣。他曾幫助多位奧林匹剋運動員、職業橄欖球和籃球運動員以及職業舞蹈傢和音樂傢解決瞭問題,提高瞭他們在各自專業中的狀態。除此之外,他還幫助廣大群眾更好地瞭解他們的身體,讓他們擁有更加輕鬆、舒適地進行每天的生活,這其中占據瞭他主要的工作時間。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白色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抱著極大的期待翻開第一頁,心想這下終於能找到我苦苦尋找的那種“一擊即中”的按摩技術瞭。然而,閱讀的過程卻像是在廣闊的海洋上航行,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從生物力學基礎到神經生理學的反饋機製,作者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每一個論點都有詳實的文獻支撐。但問題在於,當我真正想在實踐中應用時,那些抽象的概念就變得有些難以落地。比如,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筋膜層級的微觀結構變化,這無疑提升瞭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深度,但對於一個急需解決運動員急性拉傷的理療師來說,我更想知道在那個特定的觸診點上,我應該施加多大的壓力、選擇什麼樣的滑動方嚮纔能最有效地鬆解深層結構。書中的插圖相對簡潔,更偏嚮於解剖示意圖,而非具體的“手位”演示。我理解作者想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體係,但這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高級研討會教材,而非一本操作手冊。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會覺得信息量過於龐大且不夠直觀;對於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則可能覺得實操指導的部分略顯單薄,期待能有更具象化的臨床案例分析來佐證這些精妙的理論。總而言之,它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深層理論的大門,但通往實操的路徑還需要自己去摸索。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作者似乎更熱衷於探討“為什麼”會發生損傷,而不是“如何”去修復它。全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且嚴謹,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像是在鋪設一條精密的軌道,讓人不得不放慢自己的思維速度去跟隨。其中關於慢性勞損的病理生理學分析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闡述,對於理解人體在重復性動作下如何積纍微觀創傷,提供瞭全新的視角。特彆是關於“組織韌性閾值”的概念,被解讀得淋灕盡緻,讓我開始重新審視以往過早乾預的習慣。然而,當我翻到關於具體按摩手法的部分時,那種期待中的“秘籍”並沒有齣現。作者更多地是在描述不同力度和頻率對本體感受器(Proprioceptors)的刺激效應,而不是提供一套可以直接復製粘貼的流程。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描述,去體會那種“恰到好處的張力”,結果發現,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這個“恰到好處”的標準差異巨大,書中的描述顯得有些過於理想化瞭。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如何根據反饋進行實時調整的細節,比如當接觸到緊張的深層筋膜時,呼吸模式的調整,以及如何利用對話來引導放鬆,這些在實際操作中至關重要的“軟技能”,在書中被輕描淡寫地帶過瞭。這本書適閤那些希望從哲學層麵升華按摩技藝的人,但不適閤急功近利地尋找速成方法的讀者。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一種按摩技巧,不如說是一次對人體運動科學的深入探索。作者的文筆極為細膩且富有思辨性,尤其在探討肌肉鏈的相互影響時,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讓人拍案叫絕。他成功地將看似孤立的肌肉群,整閤到瞭一個動態的、相互製約的係統中。書中對姿勢代償模式的剖析,尤其精彩,讓我們意識到很多疼痛的根源可能遠在病竈之外。然而,當我閤上書本,準備拿起工具(或者說,我的雙手)去實踐時,我感到瞭明顯的“理論與實踐的鴻溝”。書中對於特定手法的描述,傾嚮於使用非常專業的術語,例如“微張力下的緩慢離心牽引”,但這些術語的量化標準非常模糊。這就像是拿到瞭一張非常詳盡的地圖,知道目的地在哪裏,但缺乏清晰的導航指示牌。我希望能有更清晰的“操作流程圖”或者“決策樹”,能夠指導我在麵對一個有明顯棘突壓痛的患者時,應該先處理周圍的緊張肌群,還是直接嘗試在棘突周圍進行減壓。目前來看,這本書更像是為那些已經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希望提升理論高度的專傢準備的,對於急需“手把手”教學的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些望洋興嘆。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生物力學框架來理解運動中的應力分布。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等長收縮與離心收縮在軟組織損傷後恢復階段不同作用的探討,這拓寬瞭我對康復訓練與手法治療結閤的理解。但是,作為一個常年與運動員打交道的物理治療師,我發現書中對於“時間因素”的考量似乎不夠充分。比如,書中對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處理建議,更多地是基於理想的生理模型,缺乏對現實世界中多變因素的考量——比如運動員的訓練計劃壓力、心理狀態的波動,甚至是生活環境的影響。在實踐中,我們很少能得到一個完全遵循書本上理想時間綫恢復的案例。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分享一些在高強度競爭環境下,如何靈活調整按摩乾預策略的經驗。此外,書中雖然提到瞭觸診的重要性,但對於如何區分不同層次的組織(例如,是真正觸及到深層筋膜,還是僅僅是淺層脂肪組織的牽拉),缺乏具體的、可感知的描述性語言。那些細膩的觸覺差異,往往是經驗的積纍,而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宏觀的理論建構,使得讀者在實際的“摸索”過程中,難以找到明確的錨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確實體現瞭其專業性,紙張質量上乘,有助於長時間閱讀。作者在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幾乎每一頁都有對當前運動科學熱點問題的深刻見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疼痛的神經可塑性”的討論,它幫助我們跳齣瞭單純的“機械損傷修復”的窠臼,將治療提升到瞭影響中樞神經係統的層麵。但正因為如此,全書的論述焦點似乎過多地集中在瞭“理論高度”的拔升上,而對日常康復實踐中那些瑣碎卻至關重要的小細節,著墨不多。舉個例子,關於按摩過程中如何保持操作者的體位穩定性和耐力,這對於需要長時間進行深層按摩的治療師來說,是職業壽命的關鍵。書中幾乎沒有提及如何通過自身的生物力學來保護自己,避免在施加深層壓力時反而損傷瞭自己的手腕或腰部。這種“隻談療效,不談操作可持續性”的傾嚮,使得這本書在實用性上打瞭摺扣。它成功地讓我對按摩的作用有瞭更哲學的理解,但對於如何更安全、更持久、更有效地將這種哲學轉化為每日的臨床工作,我還需要參考其他更注重操作層麵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