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围棋死活1000题 | 作者 | 王志鹏,贺君平著 |
| 定价 | 35.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810514293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内容简介 | |
| 本题集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小棋手们而写的,当学会了围棋的初步知识后,只是对围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本题集的联系可以尽快地提高奇异水平。本书选编了540道死活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每一章节均采用六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以前学棋的时候,最大的困扰就是理论书总是晦涩难懂,里面充斥着大量生硬的术语和过于简化的图示,看得人云里雾里,完全无法代入实战的思考。这本书在讲解思路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思考每一步棋背后的“为什么”。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和中级棋手在死活判断上的常见误区,针对性地设计了大量的陷阱和变化。我感觉作者是以一种非常耐心的口吻在和我对话,他的解释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棋盘前,手把手地指出:“你看到这里被断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对手在这里打吃,你会如何应对?” 这种互动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让那些原本死记硬背的定式,真正活了起来,变成了可以灵活运用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料讲究。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的材质,触感温润,中央的留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主标题的字体,古朴中透着一股现代感。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克制的色彩运用,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简洁的线条和清晰的排版,让人立刻联想到围棋那种黑白分明的哲学。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厚实且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工艺看起来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页会松散。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翻阅这本实体书的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让人慢下来,专注于眼前的棋盘世界,而不是被屏幕的蓝光所干扰。
评分说实话,很多围棋书籍的排版都过于拥挤,为了节省篇幅,把几条变化都塞进一个很小的格子里,经常需要反复对照图示和文字说明,很容易在复杂的计算中迷失方向。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大开本设计,确保了棋盘图的清晰度,每一个变化步骤都单独列出,配以清晰的箭头和符号注释,读起来非常流畅。即便棋形比较复杂,涉及到多层复杂的粘、跳、并等手筋,棋盘上的着点也绝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发现自己可以更专注于计算本身,而不是去“解读”这个图到底该怎么看。这对于需要进行深度心算练习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题目集。我近期参加了几次定段赛级别的线上对弈,发现许多曾经让我头疼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边角残局,现在都能迅速找到最优解。这得益于书中对那些“关键点”的反复强调。它不仅仅告诉你“哪里是急所”,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个点是急所——是因为它关系到眼位的根基,还是因为它能提前截断对手的后续联络。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真正内化成了本能反应。现在我在实战中遇到相似的棋形时,脑子里会自动浮现出书中的经典模型,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处理残局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本棋谱,真正地帮助我将“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难度梯度设计得极其精妙。我从最开始的入门级题目开始,那些是用来巩固基础手筋和常见眼位结构的,做起来颇有成就感。然后,它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中等难度的缠斗,这些题目开始要求更深层次的局部计算和时机把握。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后半部分那些高难度的“绝杀”和“共活”题,它们往往需要跳出局部,从全局的角度去审视棋形的潜力。这种循序渐进的设置,避免了初学者因一开始就遇到太难的题目而产生的挫败感,也保证了资深棋手不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感到乏味。更重要的是,很多题目并非单一的“A即是死,B即是活”的简单判断,而是涉及多重“急所”的争夺,体现了围棋艺术的复杂性和深度,让人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