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断裂与重构——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研究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钟秉枢,张建会,刘兰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6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身为现代人,如果身上没贴一个大大的“忙”字标签,总觉得对不起旁人,也对不住自己。
因为一直“忙”着,所以忽略了自己,
因为一直“忙”着,所以疏远了亲人,
因为一直“忙”着,所以陌生了家乡。
城市中的人因为来自五湖四海,人与人之间陌然已经逐渐被习惯,
乡村中那些令人艳羡的邻里和亲缘关系却也逐步淡化,甚至濒临灭绝。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篮球,成为了牵系外出务工的人与家乡的纽带,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篮球,让已经淡漠的亲情、友情重燃“爱”火。
初读《断裂与重构》文中收录的的采访手记就印象颇深,
再读采访手记,还是会被那些人、那些事所感动,
如果你也怀念那份久违的亲情,不妨翻开《断裂与重构》,
回味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和人、事与事、血浓于水的味道。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这项覆盖全省的农村基层赛事如何在社会转型期的农村重新构建起新的价值认同与社会秩序。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赛事,它的兴起与普及有着深刻的社会学、人类学价值。因此本研究采用跨界整合的研究思维,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运动进行多方探讨。
**章 谁来拯救断裂的乡村
**节 问题的提出2
第二节 研究综述7
第三节 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与创新13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19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22
第六节 本书主体结构26
第二章 时空交错中的广西文化
**节 空间表述:地理环境29
第二节 时间叙事:历史追叙32
第三节 文化阐释:人文特征36
第三章 万村农民篮球赛在这里兴起
**节 赛事举办情况47
第二节 各地市行政村参赛规模48
第三节 各地市比赛场次52
第四节 各地市经费投入57
第五节 相关媒体宣传61
第四章 为什么是篮球?为什么在这里?
**节 篮球规则:乡村秩序重构的价值基础65
第二节 篮球魅力:村民价值认同的核心68
第三节 体育传统:万村比赛形成的根基71
第四节 篮球赛事:价值认同与秩序重构的平台83
第五章 它们通过篮球整合到了一起
**节 主导,协调整合87
第二节 共建共享,群众参与89
第三节 组织管理,五位一体103
第六章 价值认同就这样被建构起来
**节 仪式符号111
第二节 赛事符号116
第三节 媒介符号119
第七章 乡村社会秩序重构的意义
**节 实践了的管理理念132
第二节 搭建了伦理秩序的平台135
第三节 吸引了民间资本赞助138
第四节 传承并创新了村规民俗文化143
第五节 激发了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147
第六节 创新了基层农村社区管理模式150
第七节 创设了民族“想象的共同体”153
第八节 塑造了和谐的新农村风貌157
第八章 断裂后的重构162
参考文献165
附录采访手记173
钟秉枢,首都体育学院,校长,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学校体育》主编、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专家,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本书的书号和出版社信息,都透露着它是一部经过精心策划和出版的学术著作。我猜想,作者在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的构建上一定下了大功夫。面对这样一个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俗性的研究对象,如何避免陷入“猎奇式”的描述,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社会变迁、乡村现代化、体育社会学等理论脉络中进行对话,是检验其学术水准的关键。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人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关于输赢、荣耀、地方自豪感的集体情绪是如何被篮球这项现代运动所捕获和放大的。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分析民间仪式如何支撑和维系社区认同的分析框架,那么这本书的学术贡献将是不可低估的,它能让读者看到,最朴素的民间活动中,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科学真理。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显然不是在歌颂或美化,而是试图去直面现实中的“断裂”。这种断裂,或许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或许是传统伦理的消解,又或许是身份认同的迷失。然而,令人振奋的是“重构”二字,它暗示着希望与韧性。我非常想知道,在篮球这个看似简单的对抗性游戏中,乡村社区是如何通过规则的制定、队伍的组织、以及比赛中的相互协作与竞争,重新建构起新的社群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这种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背景下,通过精神和情感的投入所进行的“重构”,往往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我期待这本书能描绘出那些农民们如何在汗水与尘土中,重新定义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共同生活”的古老命题,展现出一种草根智慧的力量。
评分我设想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会是非常丰富和多层次的。一方面,它可能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述,那些关于比赛前后的准备、球员间的玩笑打趣、以及观众席上的热烈讨论,都应如电影镜头般生动鲜活。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具备学术的穿透力,去解析这些表象下涌动的暗流。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记录和呈现那种强烈的“地方感”的——为什么是万村的农民热衷于篮球,而不是其他运动?这种地方独有的情感联结是如何被篮球所激活和强化的?阅读这样的作品,就如同进行一次深入的文化田野考察,让人在了解一个特定群体命运的同时,也反思我们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应该是一本既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人文关怀,又能引发深刻的理论思考的佳作。
评分这部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的厚重,我猜想它一定是一部深入挖掘社会肌理的作品。光是“断裂与重构”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剧烈的社会变迁中个体和群体的挣扎与适应。广西这个地域背景,更是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地域色彩,让人不禁要去探究,在这片土地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乡村篮球赛,是如何成为承载巨大历史信息的载体。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民间生活场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那种从田间地头升起的呐喊和欢呼,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它是否揭示了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结构是如何被打破,又在新的实践中如何寻找新的平衡点和认同感?我想,真正好的研究,是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亲身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味道,从而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严谨的学术气质所吸引,虽然主题是看似轻松的“农民篮球赛”,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然不是一般通俗读物能比拟的。我推测,作者必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进行田野调查,那必然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我特别好奇,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处理和平衡“田野的生动性”与“学术的严谨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好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应当是既能抓住现场的生动细节,又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洞察。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下,这种民间体育活动是如何扮演了情感宣泄口、社会资本积累场,甚至是权力关系再生产的隐秘空间的角色?如果能成功地将这些复杂的社会动力学过程,用清晰、有说服力的语言展现出来,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地方研究,而能为更广泛的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一个绝佳的案例模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