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托·勃拉奇尼編著的《音樂術語對照詞典( 原版引進)》是一本以意大利文、英文、中文、德文 、法文五個文種(書中自左至右順序排列)相對照的 音樂術語詞典。內容除常用的錶情用語和速度、力度 術語,還涵蓋瞭各樂器名稱和演奏技法,通俗音樂、 電子音樂詞條,各種音樂麯式體裁、舞蹈名稱等領域 ,並附一百部重要名作的各文種稱呼。本詞典每一個 相同意義的詞條都有一個固定的序列號,全書序列號 排至4245。作為常用的工具書,適閤所有愛樂者和專 業人士使用。
樂器
1.1 弦樂器
1.12 弦樂器·構件及附件
1.13 弦樂器·演奏技巧
1.2 管樂器
1.22 管樂器·構件及附件
1.23 管樂器·演奏技巧
1.3 打擊樂器
1.32 打擊樂器·構件及附件
1.33 打擊樂器·演奏技巧
1.4 鍵盤樂器
1.42 鍵盤樂器·構件及附件
1.43 鍵盤樂器·演奏技巧
1.5 機械樂器
1.6 電子音樂
1.7 人聲
1.72 人聲·歌唱與歌唱技巧
記譜
2.1 速度
2.12 速度·加速
2.13 速度·減速
2.2 力度
2.21 力度·*強
2.22 力度·*弱
2.3 性格與錶情
2.4 其他
樂理
3.1 專用名
3.2 專用名·音符
3.2.1 時值
3.2.2 音程
3.3 體裁與麯式(一)
3.4 體裁與麯式(二)
常用語
4.1 常用語
4.12 常用詞匯
4.2 人體部件
4.52 專業人士
4.3 法語專用術語
4.4 英美專用術語
4.5 通俗音樂
附錄
5.名麯100首
索引
6.外文索引
作為一個對音樂曆史和流派發展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詞條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曆史淵源,而非僅僅是生硬的定義。一本優秀的音樂術語詞典,應該能夠串聯起各個曆史時期的音樂思想脈絡。我希望這本引進版詞典在介紹如“奏鳴麯式”、“復調”這類經典術語時,能夠提供更細緻的時代演變說明,而不是停留在機械的結構描述上。我設想的理想狀態是,當我查閱一個術語時,不僅能知道它的“是什麼”,還能瞭解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是如何被理解和應用的。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超越瞭單純的“工具書”範疇,升華為一種帶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參考資料。光是那種厚重的質感,就暗示著背後蘊含瞭大量被精心梳理和考證過的知識體係,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我之前接觸過幾本同類型的音樂詞典,說實話,很多都存在術語翻譯僵硬、釋義晦澀難懂的問題,要麼就是對一些前沿或小眾術語的收錄不夠及時。因此,我對這本引進版的詞典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在專業深度和廣度上有所突破。從初步的翻閱感受來看,它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邏輯性很強,不同語種之間的對照看起來十分直觀。我尤其關注那些跨文化音樂術語的處理方式,比如一些源自德語、法語或意大利語的復雜概念,看他們是如何用簡潔而精準的中文進行解釋,這非常考驗編者的功力。如果它能完美地解決我在過往學習中遇到的那些“卡殼”點,那它對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隨時待命的私人導師。我非常期待能深入挖掘其中關於近現代音樂理論術語的部分,看看它如何精準地界定那些不斷演變的音樂現象。
評分老實講,現在網絡資源非常豐富,隨時可以查到一些零散的解釋,但這種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係統性和權威性。我購買這本實體詞典,主要還是為瞭追求一種“一站式”的、經過專業人士係統整理和驗證的知識體係。我希望它的索引係統設計得非常友好,能夠方便我快速定位到所需的詞條,最好還能有完善的交叉引用功能,引導我探索相關聯的概念。這種體係化的學習路徑,對於建立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至關重要。市麵上很多詞典的“術語錶”部分做得比較粗糙,希望這本引進版能在“附錄”和“索引”的設計上展現齣國際水準的嚴謹與細緻,真正做到查閱無礙,讓我的研究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吸引人瞭,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的設計風格,讓我忍不住想把它捧在手裏細細品味一番。裝幀質量也是沒得說,紙張的厚度、油墨的質感,都透著一股匠人精神。我拿到手後特意去查閱瞭一些相關的資料,發現這個係列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許多音樂專業人士奉為案頭必備。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具體內容,但僅憑這精良的製作工藝和齣版社的信譽,我就已經對它的價值有瞭初步的肯定。特彆是考慮到它“原版引進”的身份,那種原汁原味的學術嚴謹性,比起許多本土翻譯的詞典來說,應該更值得信賴。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研究中,能從這本書裏汲取到豐富的養分,讓我的音樂鑒賞和理論學習更上一層樓。光是看著它擺在書架上,就覺得整個書房的“學術氣場”都提升瞭不少,這是一種非常愉悅的視覺享受。
評分從使用體驗的角度來看,一本工具書的易用性直接決定瞭它的“生死存亡”。我不太喜歡那種字體過小、行距過密,讓人看一眼就産生閱讀疲勞的排版。我希望這本詞典在保證信息密度的同時,在版式設計上能夠兼顧讀者的視覺舒適度。比如,重點術語是否使用瞭加粗或特殊標記來突齣顯示?注釋的層級劃分是否清晰明瞭,能夠區分核心定義、引申含義和曆史用法?特彆是對於那些發音復雜的專有名詞,如果能附帶國際音標(IPA)或者簡易的羅馬化轉寫,那簡直是錦上添花。總而言之,一本好的詞典,應該是那種讓人願意經常翻閱,而不是束之高閣,積灰吃灰的“擺設”。我對它在細節處理上能達到的專業水準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