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册,1~800题)
定价:28.00元
作者:周晓朴, 刘锦祺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96254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作者:周晓朴)的册,面向的读者是初学者,听以内容是从一步杀开始到三步杀结束。在编写练习题时,我们也照顾到一些水平不高但学习时间已经很长的成年爱好者,所以无论是一步杀还是两步杀、三步杀都有数量的缓杀练习,用以提高难度。
全书的内容分为四章(共计800题):章100道题(~100题),为一步杀练习;第二章100道题(01~200题),为两步杀练习;第三章100道题(第201~300题),为三步杀练习;第四章500道题(第301~800题),为一步杀至三步杀混杀题型。附件部分是参考答案,是从杀法答案的多样性考虑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杀法不仅只有一种标准,本书提洪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是答案。
目录
章 一步杀(1~100题)
第二章 两步杀(101~200题)
第三章 三步杀(201~300题)
第四章 一步至三步混杀(301~800题)
附件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的来说,这套书(以我手中的这册为例)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并渴望在杀棋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的棋友量身定制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个高强度的陪练,而不是入门导师。它不太适合完全的初学者,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铺垫,上来就接触这么密集的实战杀局,可能会造成挫败感。但对于中级以上,特别是想突破段位瓶颈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座宝库。我发现自己的对手筋变得敏锐了许多,看棋时能够更早地预见到对方的杀招意图。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无关的理论背景,完全聚焦于“如何赢下这一盘棋”,这种纯粹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训练方法,非常符合现代人快速提升技能的需求。它要求你投入时间,更要求你投入思考,回报自然也是直接的棋力提升。
评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难度梯度设置确实很有章法。前几百题更多是经典的基础杀招,比如“双车错”、“卧槽马”这类必须烂熟于心的套路,做起来感觉很顺畅,像是肌肉记忆的强化训练。但当我进入到中间部分时,计算量陡然增加,很多题目的陷阱设计得极其隐蔽,第一次做常常会因为一步棋的失误导致满盘皆输。这种“痛感”是学习提高的催化剂,逼着我不得不拿出棋盘,一步步精确地去验算每一条可能的应手。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变化分支极多”的题目,它们不仅仅考验你找到最佳解法,更考验你排除错误分支的效率。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在真正地进行“思维搏斗”。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看答案记住走法,那和死记硬背棋谱没什么区别,而这本书显然是要塑造你的“棋感”和计算深度。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之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部分,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题库,但它还是对不同的杀法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这对于构建知识体系非常重要。我注意到它似乎侧重于中局突然袭击和残局的精确计算,这正是我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作者在引言部分没有过多地渲染自己的功绩,而是直接提出了对当前象棋教学中“重开局轻变化”现象的反思,这点非常犀利和到位。我个人深有体会,很多棋谱光看布局理论,实战中遇到变化就抓瞎了。这本书似乎想通过海量的实战模型,强迫读者在压力下进行深度计算,从而提升临场应变能力。它提供的解题思路也比较简洁明了,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复杂的术语,更像是老棋手手把手在教你如何“见招拆招”。这种直击要害的风格,让我觉得作者对象棋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是纸上谈兵的学院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黑白为主色调,中央醒目地印着书名“RTWL 象棋杀法练习4000题”,后面跟着具体的册数和题号范围。拿到手里能感受到一定的分量,纸张的质感属于中等偏上,阅读起来不会太刺眼。装帧看起来很耐用,估计能经受得住反复翻阅和大量的演算。我本来就对手筋和残局比较感兴趣,看到这个“4000题”的规模,心里还是挺期待的。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偏向于题海战术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来巩固理论知识。这本书的体量看起来正好能满足我这段时间的需求。包装上的ISBN码和出版社信息也清晰可见,看得出是正规出版物,质量上应该有保障。整体来说,初印象是务实、专业,没有花哨的宣传语,直奔主题,这一点我很欣赏。对于一个专注于提升实战杀棋能力的棋手来说,内容为王,而这本书的外在给我的感觉就是“有料”。我希望里面的题目难度分布能循序渐进,既有热身的基础题,也能有让人绞尽脑汁的难题,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成就感。
评分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上还有提升空间,尽管整体感觉扎实,但在部分棋谱的标记上,我偶尔会发现字体略有重影,需要稍微眯眼才能看清。不过,瑕不掩瑜,内容上的严谨性弥补了这些小小的瑕疵。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冗长,而是只在关键转折点给出两三句精辟的提示,比如“此步是破点所在”或“避开此陷阱的关键是弃子”。这种克制的讲解方式非常高明,它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喂到嘴里。这对于那些想要成为高手的棋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源。它塑造的是一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参考书的习惯。对于一个有着长期实战经验的棋友而言,这种“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远比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更为有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