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咏春木人桩法
定价:25.8元
作者:舒建臣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38160703
字数:31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继《咏春三套拳法》出版的又一力作,与本书同步出版的还有《咏春搏击术精粹》《咏春黐手对练》,更加系统地介绍了学习咏春拳的技术和方法,可供其他武技武道、南拳术、截拳道、散打引用参考或借鉴。
内容提要
木人桩法是中华(佛山)咏春拳特有的训练方法。今天我们看到的木人桩法由于数百年来的传承形成了各种个性的桩法、练法,甚至有路、第二路、第三路木人桩法的形式风格,本书收录了较广泛流传的、具有代表性的木人桩法和流传叶系咏春拳木人桩。广泛流传的木人桩法可作为咏春拳木人桩练法的根本和基础,又是各演变咏春拳支系对比练习的参考。叶系咏春拳木人桩,即当今在世界各地流传的常见桩法。木人桩法融入了咏春拳踢打摔拿和防守技巧的各式技术,也是将小念头、标指、寻桥三套拳中具有代表性的攻防手法、步法、踢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木人桩,为咏春拳训练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设置,容许桩手及桩脚有少量活动(弹性),来当作模拟对手练习,锻炼手或脚接触部位的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的灵活性等。练习者通过木人桩法练习,可将咏春拳的手法、踢法糅合到散打(自由搏击)中去。咏春拳论有云: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
咏春木人桩法内容,同时适合截拳道或部分南拳术的训练。
目录
作者介绍
舒建臣,中国武术家。现居广东深圳。主编有《截拳道入门系列》、《咏春拳系列》。著有《咏春三套拳法》、《截拳道》、《截拳道短棍技法》、《中国散打系列丛书》、《咏春拳学系列》、《佛山咏春拳系列丛书》、《擒拿解脱反擒拿》《中国擒拿术》等等。
舒建臣,生于中国北方武术之乡,随名师习南北拳术,入散打队。对咏春拳及截拳道有独到见解,其拳学思想深受众多习武者的喜爱。
舒建臣是我国的武术技击家。对咏春拳、截拳道贡献功不可没。舒建臣著述数本武术类专著,并在中外出版传播,受到中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其作品并被其它同类作品借鉴和引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体系构建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逻辑清晰度。它不像某些武术书籍那样,把所有招式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让人无从下手。相反,它采用了阶梯式的学习路径。首先建立基础的桩法和步型概念,确保学员拥有一个稳固的地基;然后才逐步引入较为复杂的固定套路练习;最后才是强调实战应用和意念的培养。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者入门的心理门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讲解基础桩功时,对身体重心、脊柱中正等核心要求,反复强调,并且给出了多个不同角度的检验方法,确保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种对“正身正法”的执着和细致的指导,是衡量一本优秀传统武术教材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的是一条清晰、可靠、且注重根基的习武之路。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关于拳法的书籍时,我立刻被它那股沉稳内敛的气韵所吸引。这种感觉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但它让我想起了在老拳馆里,师父在讲解套路时的那种不疾不徐、字字珠玑的韵味。作者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上,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丝毫没有时下流行的那种浮夸和急功近利。很多关于发力技巧的描述,都不是单纯的物理学名词堆砌,而是融入了传统武学中关于“劲力转换”、“沉坠”等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解释。比如,描述如何通过身体的转动来产生鞭劲,文字不是简单地说“转腰”,而是用了类似“如水银泻地,意到劲到”这样富有画面感的表达。这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对武学意境的体悟。对于那些追求“道”而非仅仅“术”的习武者来说,这种深层次的哲学探讨和技术结合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能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我甚至在练习某个动作时,会不自觉地回想起书中的某一句关键论述,那种指引是潜移默化的。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不同的武术书籍,但很多都有一个通病:要么是过于侧重理论,读起来像哲学论文,根本无法落地实践;要么就是纯粹的图册,招式拍得密密麻麻,但动作的起始、转换和结束之间的细节完全缺失。这本书的编排巧妙地平衡了这两点。它在介绍完一套完整的流程后,会有一个专门的章节,像“解剖”一样,将其中几个最容易出错或最关键的环节进行单独拆解分析。这些拆解不仅仅是放大某一个瞬间的定格,更重要的是,它会提示你在这个瞬间应该如何调动呼吸,如何保持身体的对齐,甚至是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例如,在处理某个防守反击的连贯动作时,书中会详细说明在A动作完成后,身体的重心是如何自然地转移到B动作的预备位置,这个过渡环节的处理,是决定整个招式是否流畅的关键,而这些微妙的过渡,恰恰是其他书籍常常忽略的“技术盲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武术训练规律的深刻理解。
评分从装帧的耐用性来看,这本书也绝对是为经常翻阅和实操而设计的。书脊的锁线工艺相当扎实,即便我把它平摊在垫子上,用力按压查看特定页码,书页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松动或脱落的迹象。这对于经常需要在训练场地上边看边比划的习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优点。比起那些胶装的书籍用几次就散架,这本的设计明显更考虑到实用场景。此外,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考量,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而是略带哑光的材质,这样在灯光下阅读时,文字和图片都不会产生刺眼的眩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会减轻不少。这种对“使用体验”的关注,往往是专业出版社和业余出版物最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耐用的训练工具,陪伴你的武学生涯。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觉得不是那种随便印印就完事的货色。内页的排版设计,说实话,挺下功夫的。不是那种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着就头疼的教科书样式。它在图文的布局上,似乎有一种呼吸感,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学习那些繁复的招式时,眼睛不至于太累。而且,那些插图,线条非常清晰,很多关键的受力点和角度,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咏春的人,也能通过图示大致把握住精髓。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黐手”部分的讲解,很多书上都会把这个练法描述得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图解,结合文字的细微提示,真的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怎么做”的书,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原理的阐述,对于想真正理解武术内涵的人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总的来说,作为一本武术教材,它的视觉呈现和信息传达的效率都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愿意反复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