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少林秘功八段锦 | 作者 | 黄淑杰 |
| 定价 | 22.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422677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八段锦是一种非常古老、实用的养生精功,功法简绝,易学易练;架势优美,动作独特;强身健体,功效显著,有“养生之宝”、“功中锦缎”之美誉。八段锦之少林一派,更是其中名功,沿袭少林宗风,融汇外家武功, “延年佑寿,力大混元”:除养生功效外。还可增强人体柔韧灵活力与整壮混元力,利于技击;可作为各种大武功或练拳前的预备功夫,开功热身;可作为硬功排打的收功之法,舒筋顺气,极具妙用! |
| 作者简介 | |
| 黄淑杰,中员,硕士研究生,*武术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现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高级讲师。 1975年开始习武, 1980年进入河南省体工大队,从事武术(套路)专项训练,多次参加全国重大的武术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1987年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1991年毕业分配到平顶山市中心体校,担任武术教练,曾获得省级教练员等荣誉,所培养的队员在河南省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夺取。1999年进入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工作,期间,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获得平顶山市党员、敬业爱岗标兵、河南省体育系统教师。2008年调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致力于气功健身的研修,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二十年来一直参与武术(套路)竞赛活动,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裁判工作,获得过“全国裁判员”等荣誉称号。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易学易练的养生功法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践效果的人,对那种空谈意境、缺乏实际操作指南的书籍往往持保留态度。这本书最让我满意的一点,就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可操作的练习方案。它不仅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详细地说明了“如何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从最初的准备活动、基础桩功的站立时间要求,到不同阶段的体能进阶目标,都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这对我这种需要明确反馈来保持动力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试着按照它给出的初级训练日程进行了一周的练习,身体虽然有些酸痛,但明显感觉到核心力量有所增强。这种清晰的路径规划,让我的练习不再是漫无目的的乱练,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和阶段性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阐述部分,逻辑性之强,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基础概念时,都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宏观的哲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肢体运用和呼吸调理,过渡自然得像是浑然天成。我尤其欣赏它没有陷入那种故作高深的玄学描述,而是用非常清晰、现代的语言去解释那些流传已久的武术原理。比如,对于“气沉丹田”的描述,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结合了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力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理解其内涵。这种既尊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解读方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武学精髓,变得触手可及。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前三章,但每读完一段,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
评分拿到书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配图的质量,这对于任何涉及动作指导的书籍来说都是决定性的。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的插图模糊不清,或者动作定格得非常别扭,让人根本无法模仿。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每一组动作的分解图都采用了高清晰度的摄影作品,光影处理得当,关节的转折点和肌肉的受力方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配图的视角非常人性化,它考虑到了练习者自身的观察角度,很多关键的细节图甚至是从镜子的反向角度拍摄的,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虑,无疑为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摸索时间。我尝试跟着图示比划了几下,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就能大致抓住动作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僵硬的模仿阶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初翻开扉页,那精致的排版和适中的字号就让人心情舒畅,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特别是封面那古朴又不失大气的图案,似乎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个充满武学传奇的年代。我原本以为这种传统武术类的书籍可能会显得有些刻板或晦涩,但这本书的整体视觉呈现非常成功,兼具了学术的严谨性和艺术的美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这样的用心,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一种尊重和期待,很显然,这不是那种随便印刷、应付了事的出版物。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反而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前辈,在耳边循循善诱。作者的语言中透露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和智慧,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信服。在描述一些高阶的练习心法时,他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生活化的比喻来阐释深奥的道理。例如,在讲解如何放松与集中的关系时,他将人体的状态比喻成一张被拉紧又倏然放松的弓弦,这种贴切的比喻立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画面。读完全书,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对身体、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之心,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健身范畴的精神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