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中国象棋经典名局
定价:28.00元
作者:孙尔康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077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象棋经典丛书(共4册)”以时代为背景,立足实战,与时俱进,从象棋名局(国内与海外)、中局、残局三个领域来反映当代象棋的面貌及棋艺成就,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战价值,更是棋手和象棋爱好者们的参考教材,同时又有收藏价值,相信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本书是“经典丛书”中的一部,着重介绍1952~2006年经过精选的经典名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战术技巧精致,可读性强。
目录
论当代象棋布局的发展
一、中炮对屏风马(59局)
(一)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1~10)
(二)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11~19)
(三)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横车(20~22)
(四)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两头蛇(23~25)
(五)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弃马局(26~28)
(六)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象横车(29~30)
(七)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高车保马(31~32)
(八)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33~36)
(九)五六炮对屏风马(37~40)
(十)五七炮对屏风马(41~45)
(十一)五八炮对屏风马(46~48)
(十二)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49~51)
(十三)中炮七路马对屏风马(52~59)
二、中炮对反宫马(11局)
(一)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160~63)
(二)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64~66)
(三)中炮进中兵对反宫马(67)
(四)中炮横车对反宫马168~69)
(五)中炮跳边马对反宫马(70)
三、仙人指路(14局)
(一)仙人指路对卒底炮(71~78)
(二)仙人指路对起马(79~80)
(三)仙人指路对其他类(81~84)
四、飞相局(10局)
(一)飞相局显神威(85~87)
(二)飞相对过宫炮(88~89)
(三)飞相对起马(90~92)
(四)飞相对其他类(93~94)
五、顺手炮(12局)
(一)直车对横车(95~100)
(二)横车对直车(101~102)
(三)缓开车(103~106)
六、列手炮(10局)
(一)大列手炮(107~108)
(二)小列手炮(109)
(三)半途列炮(110~116)
七、中炮对三步虎(8局)
(一)中炮对左三步(117~122)
(二)中炮对右三步(123~124)
八、起马局(3局,125~127)
九、仕角炮(2局,128~129)
十、其他类(8局,130~13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象棋谱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刺眼。印刷的色彩饱满清晰,棋盘格线的描绘精确到位,每一个棋子的走位和局面图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这些对细节要求较高的棋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局棋的解说和复盘分析都占据了合理的篇幅,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信息量过载。特别是那些经典残局的布局图,做得非常直观,即使是不太熟悉那段历史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把握住局势的微妙之处。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本“硬通货”时,绝对是抱着传承经典的严肃态度,而不是草草了事地应付市场。相比市面上那些内容堆砌、设计粗糙的象棋读物,这本在硬件上就已经建立了极高的门槛,让人从翻开第一页起,就对后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那种翻阅的触感和视觉的享受,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享受。
评分坦白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因为过于侧重“经典”而显得沉闷古老,毕竟,现代象棋的理论发展日新月异。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并非完全固守传统,它巧妙地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对一些关键对局的“现代评点”部分,作者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他们会用现代的AI分析工具的视角去反思,当年那些看似“神来之笔”的妙手,在更深层次的计算下是否依然成立,或者说,现代棋手是否能从这些经典中找到被忽略的“第二解”。这种跨时代的对话,让老棋局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经典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可以不断被重新解读和利用的智慧宝库。这本书成功地让历史对弈拥有了与时俱进的讨论价值,非常成功地平衡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适用性。
评分我个人对这类精选历史名局的编排逻辑非常挑剔,而这本选本的结构安排,展现出了一种高明的叙事节奏。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对弈中进行着精妙的布局转换。开篇的几局,往往是那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布局范式,清晰地展示了某个流派的精髓,仿佛是为读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随后,作者巧妙地引入了一些对局中的“变招”和“陷阱”,这些并非教科书式的标准着法,而是充满了人性博弈和临场决断的精彩瞬间。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在收录那些宏大中局战斗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厚哲理的残局处理。这种松弛有度的编排,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化学习,而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大师的思路进行一次心灵的漫游。每一局之间的过渡都自然流畅,仿佛是在下一盘宏大的棋局,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寻下一页隐藏的玄机。
评分从内容解读的深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记录历史”,它更像是一本“棋道解密录”。很多看似简单的对局,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例如,对于某几位老一辈宗师的标志性着法,书中不仅仅复述了他们下了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他们“为什么”要下这一步,背后的战略意图和心理博弈过程被还原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对“弃子取势”那些关键节点的解释,没有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化。对于我们这些在实战中常常陷入“计算疲劳”的棋友来说,这种提升“大局观”的讲解至关重要。它教会的不是具体的招法,而是更高层面的思维模式,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如何识别局面的核心矛盾,这些心得体会,即使是针对现代快棋的训练,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标注上的严谨性,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这一点非常难得。在很多旧谱中,由于年代久远或抄录失误,一些关键的行棋记录常常存在争议。然而,这本选集在处理那些有争议的对局时,表现出了高度的学术审慎态度。它不仅标注了主流的记录,还会在脚注中引入其他学者的考证意见,甚至会指出某一步棋在当时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这为我们这些想要深入研究历史的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加。它不是在贩卖一个完美的、被美化的历史,而是在呈现一个真实、多维度的棋局演变过程。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参考工具书,而非仅仅是一本娱乐读物,它具备了进入图书馆收藏级别的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