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
定價:49.00元
作者:王大勇 呂德和 梅墨生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407791
字數:260000
頁碼:332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集內功、技擊推手、養生為一體;是道、武、醫的結晶 收入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內容提要
李經梧(1912~1997)為中國20世紀一代武術大師,太極拳傢。他在武術上融吳式、陳式、楊式、孫式等四傢太極功夫於一體,臻於化境。本書為《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2007年版)、《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2010年版)的續篇,集中收入瞭李經梧學習並傳授的陳式和吳式太極拳械的主要套路。內容有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吳式太極拳、劍、刀,太極推手和太極杆,同時也收入瞭李經梧入室弟子、再傳弟子名錄。
目錄
作者介紹
呂德和,1955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在河北省總工會工人療養院教授太極拳。現為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德國、澳大利亞分彆創辦“德和國際太極拳學院”,多次在全國、省級太極拳比賽中獲奬。齣版有《傳統陳吳太極拳械》。
王大勇,1942年生,1962年投帖拜從李經梧先生遍習太極拳械。曾齣任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秦皇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太極拳研究會主席。其弟子多人多次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奪得,並有多人獲評武術段位六段、七段。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科》等辭書。
梅墨生,1960年生,李經梧先生入室弟子,道傢內丹學者鬍海牙先生弟子。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武當傑、國際健身氣功聯閤會科學與養生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七段。書畫傢,國傢一級美術師,供職於中國國傢畫院。編著有《大道顯隱——李經梧太極人生》《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其業績載入《中國太極拳大科》等辭書。
李樹峻, 1942年生,李經梧先生次子,幼承庭訓。現為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武術七段。1958年和1962年曾兩次獲得北京市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退休前為618廠下屬101廠廠長。
文摘
序言
我拿到《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後,第一反應便是其“2版”的標識。這意味著在前一版本的基礎上,很可能進行瞭內容的更新、補充或者校訂。這一點對我這個想要深入學習的愛好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傾嚮於選擇更加完善和準確的學習資料。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陳、吳太極拳械動作的更細緻的分解,比如發力時的微小變化,以及不同姿勢轉換時的重心轉移。李經梧大師的拳械功底之深厚,眾所周知,我期待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揭示他練習中的一些“竅門”或“心法”,而不僅僅是錶麵的套路展示。例如,在某個特定的動作組閤中,他是如何做到剛柔並濟,化勁於無形的?書中的圖片和文字描述是否能達到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讓我在反復研讀中不斷體會齣新的東西?我對書中關於練習的注意事項、常見誤區,以及如何剋服瓶頸的建議也充滿期待,這些實用性的指導對於普通學習者來說,往往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拿到《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我首先被它的標題所吸引。“傳”字,意味著這是對一位傳人的記錄;“陳吳太極拳械”,則點明瞭其研究對象。我個人對太極拳械的興趣由來已久,尤其對那些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拳械體係情有獨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盡的陳、吳太極拳械的套路解析,包括每一個動作的名稱、要領、勁力運用以及可能的變化。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體現齣李經梧大師在這些傳統套路基礎上的獨特理解和實踐,他是否有對某些動作的簡化或優化,或者在勁力運用上有何獨到的體會?例如,在發勁時,是如何做到“來意”不明而“發力”則顯的?我關注的不僅僅是錶麵招式的呈現,更希望能夠窺探到其內在的勁力運行、身體協調和精神層麵的要求。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李經梧大師的練習心得,或者與其他武術傢的交流感悟,那將是意外的驚喜。
評分初次拿到這本《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我的心情很是期待。雖然我對太極拳械的接觸不算淺,但李經梧大師的拳械功夫在武術界素來享有盛譽,而陳、吳兩派太極拳械更是各有韆鞦,其精髓所在,一直是我想要深入探究的。翻開書頁,我首先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圖文所吸引。雖然尚未深入研習具體招式,但從整體的呈現方式來看,編者在內容的組織上顯然下瞭不少功夫,力求將李經梧大師的傳承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能真正地傳達齣李經梧大師在陳、吳太極拳械領域所獨有的理解和實踐。他的技藝,究竟是如何融匯貫通這兩大流派的精髓,又如何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和發展,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對書中關於拳械的演練細節、要領講解,以及可能蘊含的技擊含義充滿好奇。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師父,娓娓道來,讓我領略到太極拳械的博大精深,並從中汲取到提升自身技藝的養分。
評分對於《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我更側重於從其曆史傳承和文化價值的角度去審視。李經梧大師作為一代武術宗師,他所代錶的不僅僅是某一種拳械的技法,更是一種武術精神的延續。在這本書中,我期望能夠看到他對陳、吳太極拳械的梳理、歸納,以及他個人在實踐中形成的獨到見解。這種見解,往往凝聚瞭長年纍月的刻苦鑽研和對武學哲理的深刻體悟。我很想知道,在現代社會日益浮躁的背景下,這本書能否引導我們迴歸太極拳械最本真的東西?它是否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陳、吳太極拳械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演變的,又承載瞭怎樣的文化信息?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能夠體現齣李經梧大師對傳統武術的尊重,以及他對拳械練習中“道”的追求。這種“道”的層麵,往往是枯燥招式背後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它關乎身心閤一,關乎人與自然的和諧。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啓發,那麼它便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武術智慧的啓迪之作。
評分對於《李經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2版)》,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其作為“傳”字輩的文獻價值。作為一本記錄李經梧大師拳械技藝的著作,我期望它能夠最大限度地忠實地反映李大師的真實技藝和傳授風格。書中的內容是否能夠讓一個不瞭解李經梧大師的人,也能感受到他精湛的拳械造詣?它是否能夠清晰地展現陳、吳太極拳械之間的異同,以及李經梧大師是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與融閤的?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有關於李經梧大師的生平軼事、武術感悟,或者他與同門、後輩的交流片段?這些“花絮”般的細節,雖然不直接涉及拳械動作,卻能極大地豐富我們對這位大師的認識,也可能間接揭示齣其技藝的深層邏輯。我對這本書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武術史上的某些空白,或者為後人研究李經梧大師的武學思想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抱有很大的期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