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报告
定价:120.00元
售价:81.6元,便宜38.4元,折扣68
作者: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1630384
字数:
页码: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报告》分类型熟期组概述了试验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抗病性、稻米品质及其他重要性状表现,并对各参试品种逐一做了综合评价。
附表列出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性状汇总数据、抗性鉴定和米质检测数据,以及分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生育特性、主要性状表现等详细资料。
目录
章 2016年华南早籼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章 2016年华南早籼B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三章 2016年华南感光晚籼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四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五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B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六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C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七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八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E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九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F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章 2叭6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一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二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三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B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四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C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五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D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六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E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七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F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八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G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十九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H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一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B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二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三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四章 2016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新品种比较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五章 2016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AB组新品种比较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第二十六章 2016年武陵山区中籼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一、试验概况
二、结果分析
三、品种评价
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报告》的封面设计就显得相当专业且严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权威性。虽然我个人并非直接从事育种研究,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尤其是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读者,我一直对国家级的品种试验报告抱有浓厚兴趣。在我看来,这样的报告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汇总,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水稻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2016年度的这份报告,聚焦于南方稻区,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其发布的品种信息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好奇那些在严苛的区试条件下表现突出的新品种,它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是产量上的飞跃,还是抗逆性(如抗病、抗虫、抗旱、耐盐碱等)的显著提升?抑或是品质上的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报告中详细的试验数据、品种性状描述以及专家评审意见,想必能为我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对中国水稻育种的“黑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这份《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报告》在我看来,是理解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承载了国家在粮食安全战略上的决心和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从我个人的视角出发,我对于报告中关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审定意见”部分最为感兴趣。这些意见往往凝练了专家团队长期的观察、反复的讨论以及对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判断。究竟是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决定了一个品种能否走向田间地头,造福广大农民?报告中是否提及了新品种在环境友好型栽培方面的潜力,例如是否需要更少的农药化肥,或者是否对水资源利用率有提升?此外,对于口感和营养价值的评价,虽然可能不是区试的主要标准,但对于提升中国水稻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具有长远的意义。我期待报告能够触及这些更深层次的议题,不仅仅是产量和抗性,更能反映出中国水稻育种在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上的全面进步。
评分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农,我经历了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巨大变迁。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再亲自下田,但对家乡的土地和粮食生产始终心系。我听说今年出版了关于南方稻区水稻新品种的报告,虽然具体内容我还不了解,但我相信,这份报告里面一定记载着许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好种子。我最关心的是,现在的水稻是不是更“懂事”了?以前我们种地,最怕的就是天气不好,一下雨就担心倒伏,生了虫子就没办法,只能看着庄稼受损。现在有了新的品种,我希望它们能更“皮实”,不容易生病,也不怕虫子,就算遇到台风、大雨,也能站得住。还有就是产量,希望比我们那时候的稻子能多打不少粮食,这样咱们国家才能粮食充足,大家吃饱饭。报告里肯定有<seg_22>(图表)和数字,我虽然看不懂太多,但能从别人的口中听明白,知道哪些种子是好的,下次有人来推广,我心里也有数。
评分我是一名曾经参与过水稻育种研究的科研人员,虽然现在已经转行,但对这个领域的热情从未减退。每年看到国家级的水稻区试报告,都会让我回想起当年在试验田里挥洒汗水的日子。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的这份报告,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次与老朋友的重逢,能够让我迅速了解近况。我最想知道的是,在2016年这一年的试验周期里,哪些新的育种技术或策略被应用在了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例如,是否应用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或者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开始初步显现其在品种改良上的优势?报告中对每个参试品种的遗传背景、亲本组合以及育种目标是否有更详细的介绍,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品种的育种思路和创新点。另外,我对品种在适应性方面的评价维度也很关注,除了地域适应性,是否还考虑了品种在应对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潜力?这些信息对于指导未来的育种方向,以及推动育种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评分我是一位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有着浓厚兴趣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会积极关注国家和省级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这份《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6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报告》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宜的新品种。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不同品种在不同试验点表现的详细分析,这有助于我们评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例如,某个品种可能在某个试验点产量很高,但在另一个表现平平,这背后可能蕴含着对特定气候、土壤或病虫害的敏感性差异。我希望报告中能够有更详尽的关于病虫害抗性表现的描述,比如具体是抗哪种病、哪种虫,抗性级别如何,以及在不同年份、不同病虫害发生程度下的表现差异。此外,对于一些关键的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分蘖能力、倒伏情况等,也需要有清晰的呈现,以便我们能够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种植建议,最大化地发挥新品种的优势,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和效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