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
| 作者/主编: | 梁茂春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920749 |
| 出版年份: | 2004 年 |
| 版次: | 第3版 |
| 总页数: | 257页 |
| 开本: | 1/32 |
| 图书定价: | 22.00元 |
| 实际重量: | 28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在世界当代音乐文化中,中国音乐保持着它的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因而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它,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
这本著作既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也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学习当代中国音乐史的很好的教材。读者对象包括:全国各音乐院校、师范校音乐的师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音乐图景的迷宫之中。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并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按时间节点堆砌事件的传统史学写法,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音乐作品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每当论及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思潮转变时,他总能精准地抓取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用细腻的笔触剖析其结构、和声语言乃至情感表达,使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都变得清晰可感。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囿于纯粹的音乐技术分析,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音乐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张力,让人读到音乐是如何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成为人们表达情感、进行精神沟通的载体。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视角,极大地丰富了对那个时代音乐生态的认知。
评分如果要从一个初涉此领域的门外汉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可读性”是远超预期的。虽然主题严肃,但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文笔流畅且富有意趣,绝非那种佶屈聱牙、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论著。他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将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普通爱好者的欣赏水平有效连接起来。比如,他对某个时期“旋律”和“和声”变化的描述,常常会采用非常生动的比喻,让你即使没有音乐专业背景,也能大致理解作品在听感上的“转向”和“突破”。这使得即便是抱着了解背景知识的目的翻开本书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持续阅读的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既能满足专家的严苛要求,又能成功地吸引和启迪普通爱好者,实现了一种高难度下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史料的翔实程度,着实令人叹服。它显然是建立在海量的文献梳理和一手资料挖掘之上的,每一个论断似乎都有据可查,引用的注释系统也构建得相当严谨和全面。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争议性事件的处理方式,作者的态度是审慎而客观的,既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不轻易地进行主观臆断或价值审判。在梳理那些敏感时期的音乐思潮变迁时,他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使得读者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清晰地把握住脉络。这种对史实的尊重和对研究深度的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音乐史著作,更像是一部细致入微的文化史侧写。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那个特定时段中国社会文化肌理的严肃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作者在论述中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关怀和对艺术的执着,是这本书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尽管探讨的是宏大叙事下的创作历程,但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艺术家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他笔下的作曲家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探索和创造的灵魂。我感受到了那种创作的艰难、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艺术家在特定环境压力下,如何通过音乐语言进行微妙的抵抗或顺应。这种人性的温度,为原本可能显得冰冷的学术分析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张力,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艺术创作的沉重与光荣。这种“见物知人”的叙事功力,远超一般纯粹的学术著作所能企及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率地说,初看之下并不算惊艳,封面采用的是一种略显沉稳的深色调,配上朴实的宋体标题,给人一种学术研究资料的庄重感,而非面向大众的畅销书那种花哨的视觉冲击力。纸张的手感倒是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纹理,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个加分项。内页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不过,装帧上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附带的索引和附录部分,制作得极为详尽和考究,这对于查找特定乐曲、作曲家或音乐事件来说,简直是省去了太多麻烦,体现了编辑团队在服务读者、提升使用便捷性上的用心良苦。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克制,没有过度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内容的承载和阅读体验的优化上,这种“内秀”的气质,很符合它所探讨主题的严肃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