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22.00元
售价:16.1元,便宜5.9元,折扣73
作者:张建国,张素琴,杨春平,朱幼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64011284
字数:
页码:2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内容有数制与码制、数字逻辑运算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脉冲波形的产生和交换、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等。在内容选取和安排上,编写时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讲述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为便于读者学习,着重讲清思路,交代方法,每章都有小结、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技术人员参考。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说实话,让我这个注重视觉体验的读者感到有些失望。我知道内容为王,但在一个如此依赖图示和波形图的学科里,印刷质量简直是成败的关键。我发现书中的很多逻辑电路图,尤其是涉及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如FPGA或微处理器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后,线条变得模糊不清,许多元件的符号边界也显得拖沓。这直接影响了我对复杂系统架构的整体把握。举个具体的例子,在讲解存储器的位扩展原理时,我试图通过图示来理解地址译码器的级联方式,但由于图例的分辨率问题,我不得不将书本凑到眼前,眯着眼去分辨那些细小的导线和芯片引脚标识,这极大地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也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此外,书中的部分实验数据表格,其字体字号设置得过小,且缺乏足够的留白,使得阅读起来非常吃力,仿佛在硬塞信息,而不是引导思考。对于这样一本需要反复对照查阅的技术书籍,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漠视是令人遗憾的,它降低了知识传递的效率,让学习过程变得不那么愉悦。我更倾向于那些在视觉上更清晰、版式更疏朗的教材,它们能让人更专注于逻辑本身,而不是与印刷质量做斗争。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置,可以说是整本书中最让人感到“不知所措”的部分。我一直坚信,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实践和解题来巩固理论知识,但这里的习题设计明显存在着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很多题目仅仅是机械地重复书本上刚刚讲过的定义或公式的代入计算,缺乏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和批判性思维的考察。例如,在学习了时序逻辑后,我期待能有一道题目要求设计一个能解决特定同步问题的状态机,并分析其毛刺和竞争冒险的消除方法,但实际的题目要么是简单的“画出下列电路的时序图”,要么是“计算某个固定电路的输出延迟”。这种设置使得读者学到的知识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无法达到“会用”的境界。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真空环境中进行练习,一旦遇到真实电路设计中那种参数不匹配、时钟域交叉等棘手问题时,就完全无从下手。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构建和调试系统,而不是仅仅充当一套标准答案的复读机。
评分我比较关注的是本书在现代前沿技术方面的更新速度和广度,毕竟数字电子技术日新月异。我对书中关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部分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深入探讨VHDL或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最新语法特性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模式。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的内容似乎定格在了十年前的某个技术节点。对于诸如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流程、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的最新优化策略,或者当前主流FPGA芯片的特定架构特点,书中几乎没有涉及或仅是一带而过。例如,在讨论流水线设计时,书中采用的例子非常基础,缺乏对乱序执行或分支预测等现代CPU核心设计中的关键数字技术点的提及。这使得这本书在作为一本“当代”教材时,显得有些力不从生。未来的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基础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更需要理解如何使用高级工具和方法论来应对复杂系统的设计挑战。如果一本数字电子技术的书不能跟上半导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它就失去了紧迫的实用价值,变成了一份历史文献,这对于一个追求前沿知识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评分让我感到特别困惑的是全书的术语一致性和逻辑连贯性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的章节中,同一个技术概念似乎被赋予了略微不同的解释或使用了不同的符号约定,这对于建立系统性的认知框架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比如,在描述有限状态机(FSM)时,有时用“状态编码”来指代具体的二进制表示,而有时又将其与状态转移图混为一谈。这种不精确性迫使我必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在章节之间来回翻阅,试图寻找作者对该术语的“最终”定义。更糟糕的是,某些关键的推导过程在逻辑链上存在跳跃。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高等数学或电路分析的全部背景知识,直接从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跳跃到了一个最终的布尔表达式,中间缺少了那些至关重要的代数简化步骤的展示。这种断裂感让阅读过程变得异常低效和沮丧,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脑补”那些被省略掉的数学桥梁,而不是专注于数字逻辑本身的精妙之处。整体来看,这本书在“严谨性”和“导读性”之间似乎未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评分刚拿到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坦白说,我最初的期望值是挺高的。毕竟这个领域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基石,我希望它能像一座灯塔,清晰地照亮从基础逻辑门到复杂集成电路的整个知识图景。然而,阅读体验却颇有些曲折。书中对某些核心概念的阐述,比如时序逻辑电路中的锁存器和触发器之间的微妙差异,感觉处理得有些过于简略了。我理解作者可能想保持篇幅的精炼,但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一笔带过”的方式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花了好大力气,不得不翻阅了其他几本更侧重理论推导的教材,才真正把那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给吃透。特别是关于CMOS反相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部分,图表的展示和文字的解释似乎有点脱节,图形的布局也显得有些拥挤,让人在试图追踪信号延迟路径时感到费神。如果能在这些关键的电路性能指标上,增加更为生动、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延迟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想必会大大提升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上尚可,但在深度挖掘和教学引导的细腻程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未能完全达到我期待中的“权威指南”的水准,更像是入门后的快速参考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