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体育新视野
定价:50.00元
售价:34.0元,便宜16.0元,折扣68
作者:程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303112692
字数:295000
页码:4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从1990年至今,由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主办的全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这20年的发展中,通过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科研委员会各位委员、咨询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会员学校和全国高校教师的积极支持,论文报告会已经由单一的田径科报会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园地,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学者。为了纪念科报会走过的20年发展历程,现从2010年近百所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报送的300余篇科研论文中,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编辑成书,展示给广大读者,以推动高校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
回顾2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总有些事让人铭记:2003年,3届科报会在青岛大学举办,巧遇百年不遇的“非典”,我们没有止步;2004年,4届科报会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面对旅游旺季住宿难的问题,我们没有轻言放弃;2005年,5届科报会在长安大学举办,与中韩体育论坛联姻,特邀体育学术杂志主编参会,为广大教师发表学术成果指点迷津;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科报会分别在吉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阳医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举办,参与学校始终保持在100所以上,代表人数达到150人以上,参会代表积极踊跃,带来了各自的新研究成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第一则评论: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配色,配合上清晰锐利的字体排版,让我在拿起它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冲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他似乎懂得如何在高强度的信息倾泻和必要的喘息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感,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同时又对未来充满热情的行业前辈娓娓道来。他谈论的那些前沿趋势,比如数据驱动的训练模型如何彻底颠覆传统体能测试,或者虚拟现实技术在战术复盘中的应用,都写得极其具体和落地,让人清晰地看到“新”字背后的支撑点。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对人文关怀的探讨,他并未将体育简化为单纯的数字和奖牌,而是深入挖掘了运动员在追求卓越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如何通过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去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生态。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套极其完善的、用于思考未来体育发展方向的框架和工具。
评分第三则评论: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带着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色彩。它不像某些技术报告那样冷冰冰地罗列事实,而是充满了对“为什么”的追问。特别是探讨到运动伦理和公平性的章节,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没有急于给出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将复杂的利益冲突、技术赋能带来的潜在不平等,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我特别喜欢他对“观众体验”的重新定义。以往我们总认为现场感是不可替代的,但作者结合最新的沉浸式技术,分析了数字观众在未来可能获得比现场观众更丰富、更具定制化的信息流和互动参与感。这让我对体育赛事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全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与一位高水平的智者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这种启发性是无价的。全书的逻辑链条非常严密,即便是跨越了生物科技、金融投资、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也能做到丝滑衔接,毫无割裂感。
评分第二则评论: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宏大叙事型的“未来展望”题材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容易落入空泛的赞美和不切实际的预测。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偏见。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似乎拥有一个巨大的信息雷达网,能够捕捉到散落在全球各地,那些尚未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的创新实践案例。比如,他对非洲大陆新兴的草根体育孵化器的描述,那种在资源极端匮乏条件下,如何通过社群力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文字的运用老辣而精准,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段落都像精密仪器校准过一样,信息密度极高。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下他提到的某个专业术语或者理论模型,这反而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探索过程,而不是阅读障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跳出自己固有的认知圈层,去重新审视“运动”这个概念,它不再仅仅关乎竞技场上的胜负,更是社会结构、科技进步和人类潜能开发的一个缩影。
评分第四则评论: 我是一位在传统体育管理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兵,坦白说,我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接受度通常比较慢。但这本书像是一剂强效的“唤醒剂”。作者对行业痛点的剖析精准得令人心惊,他直接点出了当前很多体育组织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思维的路径依赖和对变革的恐惧。书中对“去中心化组织结构”在俱乐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层级分明的传统机构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清晰的指引。他的论证过程充满了说服力,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案例,证明了灵活性和快速迭代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立刻动手修改了手头项目中的一个流程优化方案,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绝非停留在纸面上,它提供的是一套可立即付诸实践的行动蓝图,对于那些渴望从泥潭中走出来的行业人士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良药。
评分第五则评论: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毫不为过。它的叙事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仿佛搭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立体模型,你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线上穿梭查看不同的子系统。作者对于细节的痴迷程度令人佩服,他不仅关注宏观的产业趋势,对于微观层面的运动员个体赋能,也投入了巨大的心力。比如,他深入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伦理边界与技术前沿,这种对“前沿到令人不安”的领域敢于直视的态度,让整本书的厚度瞬间增加。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尾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坚定的乐观主义,尽管他描绘了诸多挑战和风险,但最终还是将焦点引向了体育作为人类精神载体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健身,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进步”这个词的理解。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