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族体育保健概论
定价:28.00元
作者:龙正印,韩明均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43271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龙正印、韩明均编著的《民族体育保健概论》内容包括运动创伤、急救、运动康复、体育卫生、大众健身、运动营养等知识,涉及面广,观点新颖。为有别于其他的专著和教材,我们在书里融入了民族传统保健知识和民族体育健身锻炼方法,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现代体育保健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体育保健方法,同时让民族体育保健文化增加受众人群。本书在实用知识领域力求体现民族体育保健特色,书中收集了部分民族传统保健知识,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本书除了做大学体育专业的教材外,亦可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民族体育保健学教师、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踏实、很有厚重感的感觉,配色沉稳,字体也很有力量,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拿到手之后,翻了几页,就深深地被吸引了。虽然我不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但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养生书籍那样,只讲一些零散的养生小偏方,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将民族体育和健康保健紧密地联系起来,探讨了中国古代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是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书里提到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射箭、摔跤、长跑,我之前只是有所耳闻,但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它们在不同民族中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独特健身理念和方法。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体育保健中的体现感到惊叹,这让我对“运动”二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精神层面的修炼。感觉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能学到实用的养生知识,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养生”这件事比较迷茫,总觉得很多方法都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将“民族体育”这个概念引入到“保健”的范畴,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就已经摸索出了许多符合自然规律、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健身方式。比如,书中提到的苗族人民的“芦笙舞蹈”和“爬坡赛”,它们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大量的全身性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作者还强调了民族体育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比如很多民族的体育活动都与农事、渔猎等日常活动相结合,这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也达到了健身的目的。这种“道法自然”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了,不再仅仅是身体上的无病无痛,更是包括了精神的愉悦、情绪的稳定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唤醒了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身的生活方式。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冰冷的理论。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语言充满感染力,即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书里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中的摔跤、赛马等,不仅仅是描写了比赛的激烈,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比如勇猛、坚韧、不屈不挠。这些精神层面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人物描写,让那些古老的体育活动变得更加鲜活,仿佛我亲身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先民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在自然中寻找健康的场景。这种叙事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反而像是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民族传承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令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民族体育的简单罗列和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体育保健模式。其中关于藏族人民的“藏式八段锦”和“香格里拉养生术”的介绍,让我看到了高原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如何催生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健身方法,例如利用海拔和气候特点进行的呼吸训练和户外活动。还有关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十二木卡姆”与身体协调性、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让我了解到音乐和舞蹈不仅仅是艺术享受,更是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学研究成果,论证严谨,让我对书中所述内容深信不疑。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和操作指南,虽然不是非常详细的“手把手教学”,但足以让读者对如何将这些民族体育的原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获得启发,例如如何通过调整呼吸频率来缓解压力,或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传统肢体动作来改善身体机能。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险,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以为,所谓的“体育保健”就是跑步、游泳、健身房里的器械训练,最多再加上一些瑜伽和太极。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蕴藏着多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体育保健智慧。书里提到的侗族人的“芦笙舞”和“踩歌堂”,我一直觉得是纯粹的节日庆典活动,但作者却从其动作的舒展、节奏的明快、以及集体参与的氛围等方面,阐述了它们在强身健体、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还有关于壮族人民的“抛绣球”和“板鞋竞渡”,这些充满活力的集体项目,原来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一种锻炼。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局限于介绍那些广为人知的民族,而是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小民族的体育保健传统,这让我对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瑰丽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身边隐藏着太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只是我们缺乏去发现和传承的意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