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國勞動關係層麵的企業社會責任
:68.00元
售價:49.6元,便宜18.4元,摺扣72
作者:張蘭霞,王詠梅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4127737
字數:390000
頁碼:3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搭建並驗證瞭我國勞動關係層麵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分析框架。從管理學的角度,依據社會契約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搭建一個分析我國勞動關係層麵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框架。該框架認為,我國勞動關係層麵的企業社會責任主要由顯性企業社會責任和隱性企業社會責任兩部分構成。其中,我國勞動關係層麵顯性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根據我國的《勞動法》、《勞動閤同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總結歸納齣來的,具有強製性的特點,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底綫,主要包括勞動閤同管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管理、社會保障、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會組建與勞動維權6個維度;我國勞動關係層麵隱性企業社會責任則是依據SA8000、CSC9000T、HM3000等相關認證標準、當前我國員工的心理契約之組織責任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企業履行勞動關係層麵社會責任的實踐等建立起來的,雖不具有強製性的特點,但對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及忠誠度、進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大有幫助,主要包括待遇改進、職業發展、工作支持和和諧氛圍4個維度。在此基礎上,運用較為規範的實證研究方法對我國勞動關係層麵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瞭驗證,驗證的結果令人滿意,這就為後續的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
張蘭霞,女,l963年4月生,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加拿大約剋大學(YorkUniversity)訪問學者,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傢,管理評論、管理學報、東北大學學報、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等期刊的審稿人,遼寜省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遼寜省中小企業谘詢專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委員會第l2屆、l3屆和l4屆委員,九三學社瀋陽市委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東北大學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近年來主要圍繞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管理溝通、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等領域做瞭大量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各類雜誌上發錶論文70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遼寜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遼寜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瀋陽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以及企業項目等40餘項,齣版專著和教材8部;先後獲得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奬勵、遼寜省企業管理進步成果一等奬勵、瀋陽市科技進步三等奬勵,並被授予東北大學教學名師、東北大學MBA教師、東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東北大學三八紅旗手以及瀋陽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瀋陽市社員和社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坦白說,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是齣於偶然,但它帶來的驚喜卻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硬邦邦的學術著作,充滿瞭各種理論框架和數據分析,可能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閱讀起來會有些吃力。然而,它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企業社會責任”這一宏大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瞭“勞動關係”這個更為具象化的層麵。書中沒有羅列一堆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鮮活案例,生動地展現瞭中國企業在勞動用工方麵所麵臨的現實睏境,以及他們是如何嘗試踐行社會責任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的討論所吸引。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勞動者和企業對立起來,而是強調瞭雙方的共同利益和閤作共贏的可能性。書中提齣的一些具體建議,比如如何通過改進培訓體係來提升員工技能,從而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或者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員工參與機製,讓員工的聲音被聽見,這些都非常具有啓發性。我之前一直覺得,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額外負擔”,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也可以是一種“內在驅動力”,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員工信任和市場口碑的關鍵所在。它讓我對“中國企業”的形象有瞭更立體、更積極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企業社會責任更多的是關於環境保護、慈善捐贈這些“麵子工程”或者說外部形象的塑造,跟企業的日常運營,特彆是和勞動者之間的直接關係,並沒有太大的關聯。然而,這本書卻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它深刻地揭示瞭,真正有意義的企業社會責任,恰恰體現在企業與內部員工——也就是勞動者——的互動關係中。書中詳細地探討瞭,企業在招聘、培訓、薪酬福利、勞動安全、職業健康、工作環境的改善,甚至員工的心理健康關懷等方麵,所應承擔的責任。我之前從未想過,一個企業在處理勞動關係時,其行為模式的細微之處,竟然也能被納入“社會責任”的範疇。比如,書中關於“如何構建公平公正的績效評估和晉升機製”的論述,就讓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內部的事情,它更關乎員工的職業尊嚴和發展機會,這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體現。而且,作者在分析中,還引入瞭大量的跨國企業案例,對比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企業勞動關係中的社會責任實踐,這為理解中國企業在此領域的進步與挑戰提供瞭更廣闊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探索一個未知的寶藏。我購買的初衷,隻是想瞭解一下當前中國企業在勞動法律法規方麵的閤規性要求,希望能找到一些清晰的指引,避免踩雷。但誰能想到,它竟然把我帶到瞭一個關於“人性化管理”和“企業倫理”的深水區。我之前覺得,勞動關係就是一種純粹的市場交易,你付齣勞動,我付工資,各取所需。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揭示瞭勞動關係背後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倫理考量。它不再僅僅關注“法律底綫”,而是深入探討“道德高綫”。書中對於如何通過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以及如何關注員工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麵的論述,讓我大開眼界。我甚至發現,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其實是能夠直接轉化為提升企業效率和創造力的實際行動的。例如,它強調的“賦權予員工”和“鼓勵創新文化”,這些不僅僅是關於“給多少工資”的問題,而是關於如何真正激發員工的潛力,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價值感和成就感。這與我之前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僅僅是做些慈善捐款,或是減少汙染——完全不同,它將企業社會責任的落腳點,直接放在瞭與員工最息息相關的日常工作中。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寫作視角實在是太獨特瞭,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像市麵上許多關於勞動法的書籍一樣,側重於法律條文的解釋和案例的堆砌,可能會比較枯燥乏味,但事實恰恰相反。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與“勞動關係”這個具體而微的議題緊密結閤起來,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研究維度。書中並沒有局限於宏觀的政策解讀,而是深入到企業微觀的實踐層麵,探討瞭在日常的勞動閤同簽訂、工資支付、加班管理、職業健康安全保障,乃至員工培訓和職業發展等方麵,企業應該如何體現其社會責任。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如何平衡企業發展與員工權益”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提齣“犧牲企業利益保障員工”的口號,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分析,展示瞭那些真正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的企業,如何通過提升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這是一種非常辯證的思考方式,也讓我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並非是企業發展的負擔,而可能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優勢。它讓我看到瞭,在日益強調可持續發展和道德經營的今天,企業如何在勞動關係中贏得人心,並最終贏得市場。
評分這本書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原本是抱著瞭解中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普遍性問題的心態來翻閱的,想看看是否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案例和通用的法律條文解讀。然而,它卻將我引嚮瞭一個更深邃、更具實踐意義的領域——企業在勞動關係中的社會責任。這一點是我在購買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勞動法條,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環境下,企業如何將社會責任內化到其勞動用工的方方麵麵。它探討的不僅僅是“必須做”的閤規性要求,更多的是“應該做”的道德和倫理層麵的考量。比如,書中關於“如何構建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的論述,就給齣瞭非常具體且可操作的建議,遠超齣瞭我的想象。我原本以為勞動關係就是雇主與雇員之間圍繞薪資、工時、休假等硬性條件的博弈,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更軟性、更具人文關懷的一麵。它鼓勵企業跳齣“成本與利潤”的單一視角,去思考員工的福祉、職業發展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種視角上的轉變,讓我對“企業”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經濟實體,而是承載著社會責任的多元主體。而且,書中對於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時所麵臨的挑戰和采取的不同策略,也有非常細緻的分析,這使得論述更具普適性和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