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简明教程(下第5版学前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声乐简明教程(下第5版学前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声乐
  • 音乐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学前教育
  • 声乐教学
  • 音乐理论
  • 艺术类
  • 十三五规划教材
  • 简明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大学
ISBN:9787566713551
商品编码:29723259430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声乐简明教程(下第5版学前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编者:颜铧//雷小云|总主编:杨莉君
  • 定价:25
  • 出版社:湖南大学
  • ISBN号:978756671355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1-01
  • 印刷时间:2018-03-29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包装:平装
  • 页数:124
  • 字数:240千字

内容提要

对幼儿歌曲基础常识、合唱基本知识等内容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分别列出幼儿歌曲及幼儿合唱歌 曲的经典练习曲目,并对曲目的训练和演唱给予指导 提示。 颜铧,雷小云主编的《声乐简明教程(下 第5版学前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适合幼儿师范 本专科学校、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 为早幼教在职人员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幼儿歌曲基本常识
第一节 幼儿歌曲的歌词特点
第二节 幼儿歌曲的旋律特点
第三节 幼儿歌曲的体裁特点
第二章 合唱基本知识
第一节 合唱艺术简述
第二节 合唱的类型
第三节 合唱的声部
第四节 合唱团的人员配置
第五节 合唱的队形
第六节 合唱指挥基本素质与姿势
第七节 常用指挥图示
第三章 幼儿歌曲选编
第一节 初级曲目
1.爱唱什么歌
2.快乐小舞曲
3.我是一朵小花
4.“对不起”,“没关系”
5.干净歌
6.划船
7.好孩子要诚实
8.快乐的歌唱家
9.你还在睡觉?
10.时间像小马车
11.我和小树来比赛
12.小弟弟,早早起
13.小鼓响咚咚
14.小鸟把我夸
15.小鸭嘎嘎
16.高高兴兴过六
17.跳绳
18.小弟弟,我来教你跳舞
19.围着小树做游戏
20.新年好
21.滑滑梯
22.种瓜
23.打电话
24.看星星
25.你的名字叫什么
26.蜻蜓
27.小手拍拍
28.音乐是好朋友
29.春天
30.玛丽有只小羊羔
31.小白鹅
32.小蝌蚪
33.小雨沙沙
34.火车开啦
35.刷牙
36.小花伞
37.小蜻蜓
38.小雪花
39.音阶歌
40.企鹅迎宾
41.洗手擦脸
42.小朋友想一想
43.什么乐器在歌唱
44.我是一颗甜果果
45.大鹿
46.快和我来把舞跳
47.小花和小树
48.讲卫生
49.小青蛙
50.我的朋友就是你
51.小小雨点
52.数鸭子
第二节 中级曲目
1.大家来歌唱
2.我是中国娃娃
3.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4.读写和算
5.小伞花
6.幼儿园里好事多
7.每人伸出一只手
8.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9.郊游
第四章 合唱作品选编
第一节 二声部合唱
1.歌声与微笑
2.卖报歌
3.学习雷锋好榜样
4.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5.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6.老师我想你
7.康定情歌
8.灯碗碗开花在窗台
9.牧童之歌
10.*美丽
11.让世界充满爱
12.一对对,虫儿飞
13.乘着歌声的翅膀
14.葡萄园夜曲
15.孤独的牧羊人
第二节 三、四声部合唱
1.丢手绢,找朋友
2.快乐的节日
3.读书郎
4.猜调
5.嘀格调
6.茉莉花
7.月光光
8.玛依拉
9.沂蒙小调
10.太阳进行曲
11.雪绒花
附录一:练习曲
1.音区统一练习
2.连音练习
3.顿音练习
4.扩展音区练习
附录二:中外名家谈歌唱
参考文献


《西方音乐史概览: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 本书特色: 本册著作旨在为对西方音乐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知识框架,全面梳理自巴洛克时期(约1600年)直至浪漫主义晚期(约1900年)之间,西方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风格演变、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作品。本书摒弃了纯粹的年代罗列,而是着重于音乐风格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技术革新以及美学思潮的交织影响。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巴洛克时期的辉煌与对位(约1600-1750年)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巴洛克音乐的起源与成熟,这一时期以其强烈的对比性、装饰性以及对情感表达的精妙运用而著称。 第一章:巴洛克音乐的诞生与特征 我们将分析“新音乐”(Nuova Musica)的兴起,特别是对16世纪末意大利歌剧改革的探讨,包括“装饰音”在音乐表达中的功能性转变。重点解析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的结构原理及其对整个乐队织体的支撑作用,阐释“激情理论”(Doctrine of Affections)如何指导音乐的情感布局。 第二章:协奏曲的形成与发展 详细考察器乐领域最重要的突破——协奏曲体裁的确立。区分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与后来的独奏协奏曲的结构差异。着重分析柯列里和维瓦尔第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上的贡献,特别是维瓦尔第《四季》如何通过模仿自然声响达到“程序性音乐”的早期范例。 第三章:声乐艺术的巅峰——巴赫与亨德尔 本章聚焦于巴洛克音乐两大巨匠。对于巴赫,我们将剖析其赋格曲创作的逻辑严密性,通过分析《平均律钢琴曲集》展示其对调性体系的精湛掌控。同时,探究其清唱剧和受难曲中对宗教文本的深刻诠释。对于亨德尔,我们将侧重于其在英国的职业生涯,特别是英格兰清唱剧(Oratorio)如何融入公众审美,以及《弥赛亚》中合唱段落的戏剧性力量。 第二部分:古典主义的清晰与平衡(约1750-1820年) 古典主义时期是对巴洛克繁复装饰的反动,追求结构上的清晰、旋律的流畅和形式的规范化。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音乐美学的转向 探讨启蒙运动思想如何影响音乐创作,从“矫饰”转向对“自然”和“朴素”的追求。分析奏鸣曲式(Sonata Form)的结构解剖,阐明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在逻辑上的内在张力与解决。 第五章: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 本章是关于“三杰”的深入研究。首先,考察海顿作为“交响曲之父”和“四重奏之父”的角色,分析其如何确立了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范式。其次,深入剖析莫扎特音乐中的歌唱性旋律与戏剧性深度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第六章:贝多芬:古典主义的终结与浪漫主义的先声 贝多芬被视为连接两个时代的桥梁。我们将分析其“中期”作品(如第三、五、九交响曲)中英雄主义主题的体现,以及他对奏鸣曲式发展的拓展——特别是发展部的戏剧化处理。探讨其晚期作品(如晚期弦乐四重奏)如何突破既有形式,预示了未来音乐的个人化表达。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个体化(约1820-1900年) 浪漫主义时期标志着音乐创作的重心从服务于贵族与教会,彻底转向表达作曲家个体的情感、想象和哲学思考。 第七章:抒情独白——艺术歌曲与钢琴音乐的兴起 本部分首先关注艺术歌曲(Lied)的勃兴,舒伯特如何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细腻处理,达到“音乐与诗歌的融合”。随后,转向钢琴作为主要独奏乐器的地位确立,探讨肖邦(Chopin)对波兰民族精神的寄托,以及舒曼(Schumann)如何通过“幻影”与“梦幻”表达内在的心理世界。 第八章:管弦乐的扩展与叙事性 浪漫主义时期,管弦乐队规模空前扩大,音色运用更为丰富。本章聚焦于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的成熟。详细分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主导动机”(Idée fixe)的运用,以及李斯特(Liszt)发明交响诗(Symphonic Poem)对单一乐章叙事音乐的革命性贡献。 第九章:民族主义浪潮与中期浪漫主义的张力 考察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在音乐中寻求民族身份认同的努力。探讨俄罗斯“五人组”如何借鉴民间音乐和东正教元素,以及德沃夏克的捷克民族风情融入交响乐创作的实践。同时,对比勃拉姆斯(Brahms)如何坚守“绝对音乐”的传统,并在结构上继承贝多芬的严谨,同时注入深沉的浪漫情感。 第十章:晚期浪漫主义的宏大与沉思 本章分析瓦格纳(Wagner)对歌剧体裁的颠覆性改革——“乐剧”(Musikdrama),特别是其“主导动机”在连续的音乐织体中如何构建复杂的戏剧潜台词。最后,探讨马勒(Mahler)的交响曲中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反思,以及其音乐中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的深刻呈现,为进入二十世纪的音乐变革埋下伏笔。 总结与延伸阅读: 本书在各章节末均设有“关键术语辨析”和“推荐聆听曲目列表”,以供读者巩固理论知识。全书的撰写力求语言流畅,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确保即便是音乐初学者也能沿着清晰的脉络,领略西方音乐史波澜壮阔的演进历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与一位和蔼可亲的声乐导师面对面交流一样。作者在解释一些专业术语时,总是会用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口语化的表达,将那些听起来玄乎的技巧,用大白话解释得透彻明白。比如,对于“共鸣”这个概念的讲解,书中没有采用复杂的物理学公式,而是用“打开声音的房间”这样的比喻,瞬间就将我的理解拉到了一个更直观的层面。这种“去专业化”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我过去面对一些声乐理论书籍时,常常因为看不懂那些晦涩的术语而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仿佛是为我们这些渴望学习却又怕被专业术语吓倒的人量身定做的,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受用,学习的挫败感大大降低了。

评分

从专业深度上来看,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完全配得上“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定位。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怎么唱”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唱”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艺术哲学。例如,在处理不同声部和不同风格的歌曲时,教材会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这让我意识到,声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声音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声乐风格(如美声、民族、艺术歌曲)的区分和要求,处理得非常精妙且准确,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技术指导。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舞台表现力的探讨,它不仅教我们如何发出完美的声音,更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感染力的表演者,这种对艺术完整性的追求,是很多普通教材所欠缺的。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学习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声乐艺术的全貌。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使用体验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沉浸感和实用性。我发现书中提供的二维码和链接非常实用,扫码就能听到高质量的范唱和伴奏音频,这对于听觉学习至关重要。要知道,声乐是听觉艺术,光看文字是无法掌握的,书中的范例音频质量非常高,清晰、准确地示范了作者所倡导的发声方法和情感处理方式,这让我能立刻进行对比和模仿,极大地缩短了“理解”到“实践”的距离。此外,教材中附带的练习曲的选择也非常有针对性,它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精准地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这种“书本+听觉材料+练习设计”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互动性,不再是枯燥的单向输入,而是高效的双向交流,让人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系统在支持着我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又不失专业感,色彩搭配非常舒服,不是那种老气横秋的教材风格。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长时间学习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图文排版上的用心,很多关键概念都有配图和图示来辅助理解,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大量视觉辅助的专业学习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发声原理,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书中通过精美的插图,把气流走向、声带振动等抽象概念具体化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整个书的装帧质量很高,纸张厚实,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物有所值,完全不像那种随便印印就拿出来的教辅材料。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在制作上的投入和细致程度,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阅读的美感。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性极强,结构严谨得像一座精密的钟表。从最基础的呼吸控制到高阶的音域扩展和情感表达,每一步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丝毫没有跳跃感或突兀感。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让人无从下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你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衔接部分,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承上启下”的小结和前瞻,让你总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学到了哪里,接下来要走向何方。我发现,即便是自学,也能依靠这种清晰的脉络高效地吸收知识。更难得的是,它在理论阐述之后,总能紧跟着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练习曲目,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种“讲—练—评”的教学闭环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能立刻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实际的演唱练习中去,而不是空泛地停留在书面理解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