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rotel 99SE电路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配光盘)(CAD/CAM基础与工程范例教程)
定价: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赵景波,王臣业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3021718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零点启航、行业应用、高级技术、轻松掌握!
附送超值多媒体教学光盘。
行业应用、实例引导,高级技术,零点启航,实例经典,举一反三,超值光盘,全程讲解。
内容提要
Protel 99 SE是Protel公司于2000年推出的一款EDA设计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Protel家族中性能较为稳定的一个版本,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为广泛。
本书以丰富的电路设计实例为基础,以电路板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整个流程。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从Protel 99 SE的入门开始,快速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制板的方法。另外,在本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电路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以及实用的设计技巧,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电路板设计。
全书共分为3篇。篇是入门篇,主要介绍电路板设计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方法;第2篇是提高篇,主要介绍原理图设计、原理图报表、原理图符号、原理图仿真、可编程数字电路设计以及单面板设计、双面板设计、多层板设计、电路板的报表、元器件封装、信号完整性分析等内容;第3篇是综合实例篇,介绍温度循环测试仪、海洋生命平衡治疗仪、低纹波系数线性恒电位仪、监控用采集器和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等5个综合实例的设计过程。
本书的实例简单实用,通过图解的形式讲解步骤,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学习。同时,本书还适合有一定Protel设计经验而且迫切希望提高动手能力的设计人员学习,因为书中讲解了大量的使用技巧和高级操作知识,对提高读者的电路板设计能力大有裨益。
目录
章 认识Protel 99 SE和电路板
1.1 Protel的发展历程
1.2 Prote 99的系统结构
1.3 Protel 99SE功能简介
1.3.1 原理图设计模块
1.3.2 印制电路板设计模块
1.3.3 电路仿真模块
1.3.4 PLD逻辑设置模块
1.4 系统要求
1.5 认识电路板
1.5.1 初识电路板
1.5.2 认识电路原理图
1.5.3 电路板的结构
1.5.4 电路板的工作层面
1.6 常用设计编辑器
1.7 电路板的工作层面切换
1.8 小结
第2章 Protel 99 SE的基本操作
2.1 启动Protel 99 SE
2.2 Protel 99 SE的开发界面
2.2.1 系统菜单
2.2.2 菜单栏
2.2.3 工具栏
2.2.4 状态栏及命令栏
2.3 Protel 99 SE的系统文件构成
2.4 Protel 99 SE的文件管理
2.4.1 各种常见的文件类型
2.4.2 文件的更名、导入和导出
2.4.3 搜索文件
2.4.4 关闭文件
2.4.5 保存文件
2.5 设计数据库的权限管理
2.5.1 数据库文件的加密
2.5.2 设计成员的增加、删除及权限管理
2.6 设计环境的进入
2.6.1 选择设计服务器
2.6.2 服务器的种类
2.7 综合实训
2.8 小结
第3章 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
3.1 原理图管理窗口
3.1.1 启动原理图编辑器
3.1.2 原理图管理窗口
3.1.3 原理图设计图件
3.2 元器件的查找
3.2.1 浏览元器件库查找元器件
3.2.2 关键字查找元器件
3.3 编辑原理图内的图件
3.3.1 选取对象
3.3.2 复制和粘贴对象
3.3.3 查找和替换文本
3.3.4 移动和拖动图形对象
3.3.5 视图跳转
3.3.6 其他编辑命令
3.4 对齐原理图内的图件
3.4.1 对齐操作
3.4.2 水平对齐
3.4.3 垂直对齐
3.5 工具栏的管理
3.5.1 工具栏的打开与关闭
3.5.2 工具栏的排列
3.6 原理图编辑器的画面管理
3.6.1 画面的移动
3.6.2 命令状态下的画面管理
3.6.3 非命令状态下的画面管理
3.7 图纸区域栅格
3.8 窗口显示管理
3.8.1 窗口的打开、关闭和切换
3.8.2 排列电路图窗口
3.9 原理图的输出
3.9.1 设置打印机
3.9.2 打印输出
3.9.3 使用绘图仪输出原理图文件
3.10 小结
第4章 原理图设计
4.1 设计原理图的基本步骤
4.2 设置原理图图纸
4.2.1 设置工作图纸
4.2.2 设置组织信息
4.3 设置SCH工作环境
4.3.1 设置环境参数
4.3.2 设置图形属性
4.3.3 设置默认元件属性
4.4 载入原理图元器件库
4.5 基本绘制工具
4.6 绘制图形对象
4.7 放置元器件
4.7.1 利用菜单命令放置元器件
4.7.2 利用快捷键放置元器件
4.7.3 利用原理图符号浏览栏放置元器件
4.7.4 删除元器件
4.7.5 调整元器件的位置
4.7.6 编辑元器件属性
4.8 原理图布线
4.8.1 绘制导线
4.8.2 放置电路节点
4.8.3 放置电源及接地符号
4.8.4 放置网络标号
4.8.5 绘制总线
4.8.6 绘制总线分支线
4.8.7 放置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口
4.9 综合实训——单稳态电路
4.10 小结
第5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基础
5.1 PCB设计流程
5.2 印制电路板基础
5.2.1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
5.2.2 PCB的基本元素
5.3 PCB板设计的基本原则
5.3.1 布局
5.3.2 布线
5.3.3 PCB电路板焊盘
5.3.4 高频电路中的电路板设计
5.3.5 电路板的热设计
5.3.6 各元器件之间的连线
5.4 启动Protel 99 SE PCB编辑器
5.5 PCB编辑器的画面管理
5.5.1 菜单栏
5.5.2 工具栏和状态栏
5.5.3 画面的移动
5.5.4 画面的放大
5.5.5 画面的缩小
5.5.6 用户设定区域放大
5.5.7 显示以光标为中心的区域
5.5.8 显示整个图形文件
5.5.9 显示整个电路板
5.5.10 采用上一次显示比例显示
5.5.11 刷新画面
5.5.12 窗口管理
5.6 设置板层和栅格
5.6.1 板层概述
5.6.2 工作层面类型说明
5.6.3 设置工作层面
5.7 设置工作环境参数
5.8 小结
第6章 PCB设计的基本操作
6.1 创建PCB
6.1.1 直接创建PCB
6.1.2 通过向导创建PCB
6.2 确定元器件封装
6.3 导入元器件和网络表
6.3.1 导入网络表
6.3.2 同步更新原理图与PCB
6.4 图件放置工具
6.5 元器件布局
6.5.1 关键元器件的布局
6.5.2 元器件的自动布局
6.5.3 交互式手工布局
6.5.4 网络密度分析
6.5.5 3D效果图
6.6 电路板布线
6.6.1 布线的基本步骤
6.6.2 设置布线设置规则
6.6.3 预布线
6.6.4 自动布线
6.6.5 半自动布线
6.7 小结
第7章 设计原理图元器件库
7.1 创建自定义元器件的基本步骤
7.2 元器件库编辑器
7.2.1 启动原理图元器件库编辑器
7.2.2 元器件编辑器界面
7.2.3 元器件库的管理
7.3 元器件绘图工具
7.3.1 原理图符号工具栏
7.3.2 IEEE符号工具栏
7.4 综合演练——LCD制作
7.5 综合演练——数码管设计
7.6 小结
第8章 原理图设计技巧
8.1 应用原理图模板创建原理图
8.2 元器件自动编号
8.3 全局编辑功能
8.4 放置PCB电路板布线规则符号
8.5 原理图的拼接打印
8.6 综合演练——单片机存储电路
8.7 小结
第9章 层次原理图设计
9.1 原理图的层次化和模块化
9.2 层次原理图的电路符号
9.3 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9.4 层次原理图间的切换
9.4.1 层次原理图间的切换
9.4.2 网络符号的作用范围
9.5 综合演练——层次原理图设计
9.6 小结
0章 原理图的报表
10.1 网络表
10.2 对象属性表
10.3 元器件清单列表
10.4 层次式设计组织列表
10.5 交叉参考元器件列表
10.6 管脚列表
10.7 比较两个网络表文件
10.8 电气法则测试
10.8.1 电气法则测试
10.8.2 使用No ERC符号
10.9 原理图符号库报表
10.10 小结
1章 电路原理图仿真
11.1 仿真概述
11.2 仿真分析环境
11.2.1 工作界面
11.2.2 菜单命令
11.3 仿真元器件的使用
11.3.1 电阻
11.3.2 电容
11.3.3 电感
11.3.4 二极管
11.3.5 三极管
11.3.6 JFE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11.3.7 MOS场效应晶体管
11.3.8 MES场效应晶体管
11.3.9 电压/电流控制开关
11.3.10 熔丝
11.3.11 继电器
11.3.12 晶振
11.3.13 互感器(电感耦合器)
11.3.14 传输线
11.3.15 TTL和CMOS数字电路元器件
11.3.16 集成块
11.4 仿真信号激励源
11.5 初始状态的设置
11.5.1 节点电压设置NS(.NS)
11.5.2 初始条件设置IC(.IC)
11.6 仿真分析类型及其设置
11.6.1 静态工作点分析
11.6.2 瞬态/傅里叶分析
11.6.3 交流小信号分析
11.6.4 噪声分析
11.6.5 参数扫描分析
11.6.6 直流扫描分析
11.6.7 温度扫描分析
11.6.8 传递函数分析
11.6.9 蒙特卡罗分析
11.7 设计仿真原理图
11.8 仿真中的技巧
11.9 小结
2章 可编程数字电路设计
12.1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设计工具
12.2 PLD设计
12.3 CUPL语言
12.4 基于CUPL的PLD设计
12.5 小结
3章 PCB电路板设计
13.1 单面板设计
13.2 放置不同宽度导线
13.3 特殊拐角导线的绘制
13.4 放置屏蔽导线
13.5 放置泪滴
13.6 全局编辑功能
13.6.1 Properties选项卡
13.6.2 Designator选项卡
13.6.3 Comment选项卡
13.7 利用反向注释功能更新原理图编号
13.8 网络类的定义
13.9 设置图纸标记
13.10 双面板设计
13.11 多层板的制作
13.12 小结
4章 自定义元器件封装
14.1 元器件封装库编辑环境
14.2 利用生成向导创建元器件封装
14.3 手工创建元器件封装
14.3.1 设置环境参数
14.3.2 PCB元器件放置工具
14.3.3 绘制元器件封装的外形
14.3.4 调整焊盘间距
14.4 小结
5章 PCB信号完整性分析
15.1 Protel 99 SE信号完整性分析概述
15.2 设置信号完整性分析规则
15.3 PCB板的设计规则检验(DRC)
15.4 内部完整性仿真器
15.5 波形分析器
15.6 小结
6章 PCB编辑器报表文件
16.1 选取管脚报表
16.2 电路板信息报表
16.3 项目结构报表
16.4 网络状态报表
16.5 电路特性报表
16.6 测量距离
16.7 NC钻孔报表
16.8 元器件报表
16.9 光绘设置文件
16.10 元器件明细报告表
16.11 元器件位置报表
16.12 PCB板的打印输出
16.13 小结
7章 综合实例
17.1 温度循环测试仪原理图设计
17.1.1 方案设计与论证
17.1.2 系统具体模块分析和工作原理
17.2 海洋生命平衡治疗仪的设计
17.2.1 电原理及功能描述
17.2.2 贴面布局
17.3 低纹波系数线性恒电位仪的设计
17.3.1 基本工作原理
17.3.2 低纹波系数恒电位仪的技术指标
17.3.3 电路的实现原理
17.3.4 滤波器的设计
17.4 监控用采集器的设计
17.4.1 技术要求
17.4.2 监控用采集器的工作原理
17.4.3 监控用采集器的外观图
17.5 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设计
17.5.1 工作原理
17.5.2 系统方框图
17.5.3 控制器电气规格要求
17.5.4 控制器功能介绍
17.5.5 控制器的结构图
17.6 小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着实让我这个在PCB设计领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老兵都感到有些惊喜。它并没有停留在Protel 99SE的软件功能介绍层面,而是巧妙地将电路设计理论融入到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比如,在讲解差分信号布线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在软件中如何绘制蛇形线和等长处理,更深入剖析了阻抗匹配和串扰抑制的电磁兼容性(EMC)原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可靠性。对于高速设计和电源完整性(PI)这些前沿话题,尽管软件版本较早,但书中给出的设计哲学和思路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即便是使用更新的EDA工具,这些核心思想也依然是指导我们走向专业化的基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可制造性设计”(DFM)的章节,详细列举了多层板制造中常见的工艺限制和设计规避方案,这些都是教科书上轻易不会提及的“行业潜规则”,对于想把设计成果真正转化为合格产品的工程师而言,这些经验分享的价值难以估量。
评分我拿到这本教材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在”——它没有过度包装任何技术概念,所有的内容都直指核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困扰是如何将复杂的模拟电路和高密度的数字电路有效地集成到一块PCB上,而这本书中的“工程范例”部分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例如,它针对某类工业控制板的布局布线,一步步展示了如何划分信号区域、隔离敏感电路,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散热路径。这些范例不仅仅是截图的堆砌,而是包含了一整套完整的思考逻辑链条。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指出在特定设计约束下,某些软件默认设置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优化。这种强调“独立思考”而非“盲目跟随”的教学方式,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设计中那些似是而非的妥协,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思维训练的工具,而非单纯的技术速查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用词精准,几乎看不到任何口语化的表达,这使得它在作为正式的技术参考资料时,具备了很高的权威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技术名词时的清晰定义和上下文关联,确保了阅读的准确性。例如,在讲解覆铜和热焊盘的处理时,作者引用了相关的行业标准术语,并配以简洁明了的示意图进行解释,避免了不同设计团队间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此外,书中对Protel 99SE中一些不常用但功能强大的高级功能,如参数化元件和特定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介绍,这对于那些需要在不同CAD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或进行批处理任务的专业人员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可以被长期保留在工作台上的工具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反复研读和对照操作的“案头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老派的技术书籍风格,厚重、扎实,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气息。封面设计虽然略显朴素,但内页的图文排布却十分考究,尤其是那些电路原理图和PCB布局图,线条的粗细、元件的标注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基本概念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场景来展开论述,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进Protel的世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对软件操作流程的描述上极其细致,每一步的点击和设置都有对应的截图辅助说明,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对照操作手册才能安心实践的动手派来说,简直是福音。光盘的附加价值也非常高,里面的工程范例文件结构清晰,甚至连项目文档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省去了我很多从零开始搭建测试环境的时间,可以直接深入到核心技术的钻研中去,这一点绝对是市面上很多教程无法比拟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系统而深入的专业培训,而非简单的工具书。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实践者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从设计到制版”这一完整生命周期的覆盖深度。很多市面上的书籍只停留在原理图和PCB Layout阶段,但这本书花了不少篇幅来讲解如何生成规范的Gerber文件、钻孔数据(Drill Files)以及物料清单(BOM)的自动化生成。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输出文件时设置正确的工厂要求参数,比如如何处理阻焊层(Solder Mask)的扩展,以及如何清晰地标注元件的极性信息,这些细节直接决定了后续制造的成功率和效率。在我尝试用书中提供的模板生成第一个项目文件时,发现输出的文件完全符合我合作的PCB工厂的接收标准,这极大地减少了返工的次数。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工程范例”的承诺,它不仅仅教你如何使用软件画图,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把图纸变成可以投入生产的、符合工业标准的实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