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健康长寿一本通
定价:28.80元
作者:崔再生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64405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生命篇、防病篇、健康长寿篇、吃喝玩乐篇和老人家庭社会篇五个方面,采用问答的形式,围绕人人关心的健康长寿问题,进行了简洁地讲述。
本书是一本以健康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长寿和养生的知识,全方位地指导老年人欢度晚年的科普性工具书。一书在手,全不发愁。
本书具有编排合理、内容丰富、层次鲜明、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可持续性和趣味性强等特点,特别适于中老年人阅读。可供企事业等单位退休办、社区老年工作者参考,也是晚辈给长辈送健康的馈赠佳品。
目录
一、生命篇
八十不算老,七十不稀奇,六十正当年,百岁不是梦
1. 人的天年是什么意思?人究竟能活多少岁?
2. 人活不到100岁,责任在谁?
3. 人衰老的原因有哪些?
4.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5. 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活得长?
6. 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寿命长的皇帝是谁?
7. 中国历史上人口平均寿命情况如何?
8. 世界各国百岁寿星的情况如何?
9. 世界各国平衡寿命前10名的新排行榜是哪些国家?
10. 人类寿命将产生第三次飞跃是什么意思?
二、防病篇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11. 老年病的特点是什么?
12. 延长老年人寿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13. 什么是人体酸碱平衡?它有何重要性?
14. 什么是酸碱食物?常见的酸碱性食物有哪些?
15.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16. 什么是第四医学?
17. 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什么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内容?
18. 什么是高脂血症?它的病因和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
19. 高脂血症的标准和类型是什么?
20. 什么是胆固醇?
21. 什么是血黏稠度?
22. 高血压与高血脂间有什么联系?
23. 降血脂食物有哪些?
24. 什么是高血压?它的症状和病因是什么?
25. 什么是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26. 怎样正确测量血压?
27.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28.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29. 如何安排高血压病人的膳食?
30.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临床表现有几种类型?
31. 冠心病的病因是什么?怎样预防?
32. 什么是心绞痛
33. 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便塞的特点是诱因是什么?
34. 什么是心脏猝死?它的原因有哪些?
35. 何谓脑中风?它的病因和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
36. 冠心病患者怎样度夏?
37. 冬季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应注意是什么?
38. 预防动脉硬化的食物有哪些?
……
三、健康长寿篇
四、吃喝玩乐篇
五、老人·家庭·社会篇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我被一本关于城市生态学与符号学结合的非虚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独特:探讨现代城市中的“无用空间”——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未被使用的屋顶、被遗忘的地下通道——如何通过市民的“非正式占有”,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和文化意义。作者没有用宏大的理论压人,而是采取了一种步行者日记的模式,记录了他在全球几个大都市中,跟踪那些“城市边缘人”的生活轨迹。比如,书中详尽描绘了东京涩谷地下停车场里一个秘密的民间艺术团体,如何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创作出令人惊叹的动态雕塑。他非常注重感官体验的描述,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雨水打在生锈铁皮上的声音、旧工厂里弥漫的灰尘气味。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对“空间权力”的温和反抗的描绘。它提醒我们,空间的使用权不仅仅掌握在规划者手中,更是在每一个日常使用者手中。这本书的插图也十分精妙,全是作者自己拍摄的、带有强烈纪实感的黑白照片,完美地烘托了那种“在被遗忘中寻找意义”的氛围。
评分我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关于后人类主义伦理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具体应用的学术专著。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链条极其精密,几乎没有一丝可以喘息的情感宣泄空间。它主要聚焦于一个尖锐的问题:当通用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超越人类时,我们如何界定“权利”与“责任”的边界,尤其是在涉及到自主决策的机器人系统时。作者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道德风险矩阵”,试图量化不同层级AI失控可能带来的社会成本,这个矩阵的构建过程非常详尽,充满了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博弈论模型引用。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意图转移”的讨论,即AI在执行了人类赋予的模糊指令后,其结果是否可以被追溯到最初的人类设计者。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工具书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它迫使我用最清晰、最去情感化的方式去思考未来。阅读它,就像在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思维体操训练,每一次对复杂论证的理解,都伴随着对现有伦理框架的颠覆。它无疑是写给那些对纯粹的逻辑思辨有极高要求的人的。
评分我刚读完一本非常小众且极具实验性的小说,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叙事结构的认知。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在故意挑战读者的耐心和理解力。全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情节发展完全依赖于不同时间线索和虚拟角色的日记片段、会议纪要和加密文本的随机拼贴。读起来就像在解一个极其复杂的、由碎片信息构成的迷宫。最神奇的是,当你读到快要放弃的时候,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会突然以一种令人眩晕的方式对接起来,揭示出隐藏在幕后的一个关于“信息茧房的终极形态”的寓言。比如,其中有一段长达五十页的、完全由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对白重组而成的“代码”,需要反复比对才能理解它其实是在描述一个监控系统的崩溃过程。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主动建构意义”。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线性叙事其实是一种多么强大的控制工具。我必须承认,这本书非常“反商业”,它不迎合任何人,只忠于它自己那套怪异的逻辑。对于喜欢挑战思维边界,厌倦了标准小说套路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值得的冒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知识的海洋,我最近在阅读一本关于古代哲学与现代心理学交融的书籍。它没有像市面上那些通俗读物那样肤浅地罗列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从柏拉图到荣格的思维脉络,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理解内在的“原型”来应对现代社会的焦虑与疏离。作者的文笔极其凝练,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深度。比如,书中对“阴影自我”的阐述,结合了禅宗的“空”与现代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那些一直回避的、不愿面对的人格面向,并尝试以一种更宽容、更整合的态度去接纳它们。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古籍时,总能找到与当代生活情境的微妙连接点,让那些看似遥远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细细回味那些深刻的论断,甚至会忍不住拿起笔在空白处做大量的批注和联想。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心灵重塑的过程,那种被智慧光芒照亮的体验,是任何表面的健康指南都无法给予的。它要求读者付出耐心和思考,但最终的回报是思维层次的提升和对生命更深远的洞察力。
评分天哪,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跨学科历史研究的巨著!这本书的主题是探究17世纪欧洲数学逻辑如何悄然影响了早期殖民地社会的法律构建。你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枯燥,但作者的叙事功力堪称一绝,他把冰冷的法律条文和抽象的数学模型,编织成了一幅充满人性博弈与权力斗争的宏大画卷。他通过对几个关键殖民地法官的私人信件和审判记录的挖掘,展示了理性主义思想是如何在蛮荒之地被“本地化”和“扭曲”的。书中对于“概率论”在审判中的早期应用分析得极其细致,比如如何用贝叶斯推断来评估一个奴隶是否具有“反抗倾向”,这种细节的展现,让我不寒而栗,但也无比震撼于历史的复杂性。这本书的学术价值非常高,注释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每一条注释都指向了另一片未知的研究领域。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像做了一次时间旅行,不仅了解了法律史,还对科学思想的社会渗透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高强度’的,它需要你不断地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个人决策之间切换视角,但每攻克一个章节,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