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杨式太极拳推手入门 | 作者 | 庞大明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990403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一、杨式太极拳推手概论;二、学习杨式太极拳推手的目的、误区及竞赛规则的制定;三、杨式太极拳推手段位技法图解。 |
| 作者简介 | |
| 庞大明,生于1957 年,山东省潍坊市人。经济师;药剂师;邯郸市太极拳学会会长(法定代表人)。由于其在太极拳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贡献,经邯郸市市委、市研究决定,被批准为“邯郸市首批专业技术人才”,市管专家,享受津贴。国家武术七段;获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太极拳教练员执教证;中国武术段位制太极拳指导员、考评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国家武术段位制考试点副主任;邯郸广播电视大学特聘专家。庞大明先生先后担任2013年届、2014年第二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太极拳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总裁判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副秘书长,邯郸市太极拳总会海外顾问,被第五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授予“太极大师”称号。由于其在第五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中贡献突出,被记功表彰。同时,其被《中国太极拳大辞典》等20多种外大型辞典收录。庞大明先生系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先后在《武林》《武魂》《少林与太极》《精武》《武术健身》等省级以上武术杂志发表太极拳论文百余篇,有太极拳专著11 部。 |
| 目录 | |
| 章 杨式太极拳推手概论/1 |
| 编辑推荐 | |
| 庞大明先生集多年所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奉献的又一重磅作品。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在内容广度上,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它不仅仅局限于套路招式的拆解,还专门辟出了一个篇幅讨论了太极拳在日常生活中“持恒”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一些如何将太极的“松柔”原则融入到日常起居、工作压力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这让我意识到,太极拳绝非只是在特定场地上进行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生命哲学。比如,书中关于“放松”的描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肌肉放松,上升到了情绪和思绪的松弛,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指导我如何通过身体的训练,去反向调和内在的焦虑。所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全能的健康顾问,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武术教练,它关注的不仅是我的拳架,更是我的整体生命质量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于“慢练”的哲学探讨。很多教练会告诉你“慢练”,但很少有书能深入剖析“为什么慢”。这本书花了一个专门的章节,从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肌肉纤维的募集效率角度,解释了慢速练习如何帮助身体建立更稳定、更持久的记忆路径。作者引用了一些现代运动科学的观点,与传统太极的内修理论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得原本略显神秘的“内功”变得可理解、可操作。我按照书中所建议的节奏,将原本习惯的套路速度放慢了近一半,结果发现,原本在快速行拳中容易忽略的小错误,比如髋部的微小扭转或沉降不足,都被清晰地暴露了出来。这种由内而外的修正过程,远比单纯纠正外形要有效得多。它教会我,慢下来不是为了动作慢,而是为了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在正确的时间点上,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也颇为讲究,这对于一本经常需要翻阅和携带的习武教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细节。我发现书页的材质非常耐翻,即使多次沾染汗水或被折叠,也不会轻易损坏,这从侧面反映出出版方的用心。更重要的是,它在排版上做到了“疏密有致”。不像有些书籍,恨不得把所有内容都挤在一页上,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恰当地留白,使得每一个重要概念和每一个关键图示都有足够的空间来呼吸和被关注。特别是那些关于呼吸配合的图示,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融入了气流走向的示意,这对于理解“以意导气”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我习惯在清晨练习前快速浏览几页,这种清爽的阅读体验,为我接下来的打拳做好了良好的心理铺垫,也让我觉得,每一次翻开它,都是一次对身心状态的调整和校准。
评分这本新入手的太极拳书籍,光是翻阅目录就让人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我一直对传统武术抱有深厚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的艰深或者动作的精细,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却非常贴合初学者的心智。它没有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步法解析,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意、气、劲”三者的协调统一。特别是其中关于“定势”的阐述,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身体比作一棵扎根于大地又随风摇曳的柳树,这极大地帮助我这个初学者在想象中建立起正确的身体感知。书中的插图和照片也选得恰到好处,既有清晰的分解动作图,也有整体的韵味展示,使得我在对照练习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动作的内在要求,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形的模仿上。整体来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耐心地在你耳边轻声指点,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领悟太极的精髓。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和实效的练习者,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的叙事风格总是显得过于冗长和迂腐,读起来常常让人昏昏欲睡。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干练和直接,仿佛一位严谨的工程师在讲解机械原理,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精准地对应着练习中的一个具体瓶颈。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劲力转换”那一章的处理。作者没有用晦涩的术语来描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对比练习,明确指出了“拙力”和“掤劲”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我按照书中的提示,在与同伴进行简单的接触练习时,立刻感受到了区别——那种原本僵硬的对抗,在理解了书中提到的“引进落空”后,变得流畅而富有弹性。这种注重实战应用和即时反馈的编写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它不是一本只能供在书架上落灰的理论宝典,而是可以随时翻开,立即在垫子上检验效果的实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