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终端使用与维护

通信终端使用与维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晓梅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终端
  • 维护
  • 使用
  • 故障排除
  • 操作指南
  • 技术手册
  • 移动通信
  • 网络通信
  • 设备管理
  • 售后服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5289
商品编码:297331522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终端使用与维护

定价:34.00元

售价:24.8元,便宜9.2元,折扣72

作者:廖晓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15335289

字数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满足当前通信技术终端设备维护维修人才紧缺的市场而编写的。
  本书包括8个项目及实验与实训,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职业规范知识、绳电话机的检测与维修、常用手机维修仪器操作技能与训练、手机测试训练、手机用主要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手机故障分析与维修、手机拆焊训练及实验与实训。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系统性、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工作的维护维修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项目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1
任务一 光纤的基础知识 1
一、光纤通信发展概况 1
二、光在电磁波中的位置 2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四、光纤通信的特点 3
五、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3
六、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3
七、光纤的导光原理 5
八、光纤的损耗和色散特性 8
九、光缆的结构和分类 9
十、光缆的型号 12
任务二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输与干扰 14
一、线电波传播特征 14
二、移动通信信道特征 16
三、电波传输特性 18
四、噪声 19
五、干扰 20
任务三 移动通信概述 22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22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22
三、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2
四、移动通信的特点及构成 26
五、移动通信的分类 28
六、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31
七、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34
八、移动通信中的编码与调制技术 37

项目二 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职业规范知识 43
任务一 电信服务规范 43
任务二 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国家职业标准 45
一、概述 45
二、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46
三、工作要求 47
任务三 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 50
一、服务语言 50
二、服务态度 50
三、服务仪表 50
四、服务设施 51
五、服务质量 51
任务四 防静电知识 51
一、ESD的含义及3种型式 51
二、静电术语及定义 52
三、静电的产生 52
四、静电对电子工业的影响 52
五、静电对电子元器件的危害及防护原理 53
六、静电的防护 53
七、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54
八、防静电性能的检测周期及注意事项 55
九、防静电的一般工艺规程要求 55

项目三 绳电话机的检测与维修 56
任务一 绳电话机的使用 56
一、绳电话机的基本组成 58
二、绳电话机的信号流程 59
任务二 绳电话机的测试 60
一、绳电话机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61
二、电话机检测仪的使用 61
任务三 绳电话机座机故障检修 64
任务四 绳电话机子机故障检修 70

项目四 常用手机维修仪器操作技能与训练 77
任务一 直流稳压电源 77
任务二 频率特性测试仪 79
任务三 频谱分析仪(DSA815) 85
任务四 示波器使用 98
一、示波器入门 98
二、仪器设置 102
三、数学运算功能的实现 103
任务五 防静电智能热风拆焊台 107

项目五 手机测试训练 114
任务一 静电测试 114
任务二 基于ZY901C的绳电话综合测试 115
一、认识ZY901C 115
二、ZY901C基本性能 117
三、技术标准 118
四、手机测试 119
五、座机测试 125
六、电话分析 128
七、频率计 131
八、数控直流稳压电源 133
任务三 基于CMU200的手机测试训练 137
一、电流指标测试 137
二、传导测试 138

项目六 手机用主要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42
任务一 片式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142
任务二 片式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146
任务三 片式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150
任务四 片式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152
任务五 片式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155
任务六 片式场效应管的识别和检测 157

项目七 手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159
任务一 手机电路图识图 159
任务二 手机不开机故障分析与检修 166
任务三 手机接收与发射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 168
任务四 手机显示及其他故障分析与检修 169
任务五 手机电路的新技术分析 170

项目八 手机拆焊训练 172
任务一 手机整机的拆装 172
任务二 手机中小元件的拆卸与焊接 179
任务三 手机贴片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 183
任务四 BGA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 187

实验与实训 190
任务一 移动通信设备维修基础知识 190
一、移动通信设备常用元器件 190
二、常用的维修仪器与工具 195
三、移动通信设备电路识图和维修流程 195
四、GSM手机维修方法 197
五、表面贴装元件的焊接技术 200
任务二 GSM手机调试与维修技能实训 201
一、GSM手机故障类型 201
二、GSM手机实训 204
任务三 电话机、传真机测试与维修实训 20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邃海流:海底世界的奥秘与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通信终端的实用指南,也与电子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毫无关联。恰恰相反,《深邃海流》将带领您潜入一个宏伟而又神秘的世界——地球上最广阔、最未知的领域:海洋。它是一部关于海洋生命、地质奇观、以及人类探索海洋深处不懈追求的史诗。 一、 广阔蓝海下的生命赞歌 海洋,承载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命。本书将首先为您呈现一个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画卷。从阳光普照的浅海珊瑚礁,那里色彩斑斓的鱼群穿梭于形态各异的珊瑚之间,构成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水下花园;到漆黑幽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那里生存着一群依靠化学能而非阳光的奇特生物,它们的生存方式挑战着我们对生命的认知。 您将认识到,海洋中的生命远不止我们日常所见的鱼虾。我们将深入探讨: 微观世界的守护者: 浮游生物,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生命,却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石,它们的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本书将揭示浮游生物惊人的繁殖能力、多样的形态以及它们在调节全球气候中的关键作用。 巨兽的优雅游弋: 鲸鱼、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它们的智慧、社会结构和复杂的交流方式将一一展现。您将了解到不同鲸豚物种的迁徙路线、繁殖习性,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无脊椎动物的奇幻王国: 从体型巨大的巨型章鱼到精巧绝伦的海蛞蝓,无脊椎动物以其千姿百态的形态和独特的生存策略,构成了海洋中最富想象力的部分。本书将深入介绍深海虾蟹、奇特的蠕虫、以及那些令人着迷的发光生物。 深海怪诞的生存智慧: 在极端的压力、黑暗和低温环境下,深海生物演化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利用生物发光来捕食、防御和交流,以及它们如何在极端条件下维持生命。例如,您将了解到鞭炮鱼如何利用毒液防御捕食者,以及管虫如何依靠共生细菌在海底热泉中繁衍生息。 海洋中的“隐形森林”: 海藻和海草床,虽然常常被忽视,却是无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也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本书将介绍不同种类的海藻,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价值。 二、 地质的脉搏:塑造海底世界的宏伟力量 海洋不仅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地球地质活动最活跃的舞台。本书将带您探索海底世界的地质构造,理解塑造我们星球的强大力量: 板块构造与深海之谜: 您将了解到地球板块如何在海底分离、碰撞,形成巨大的洋中脊、海沟和海底山脉。我们将深入探讨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地震、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地形的形成。 海底热泉:生命的炼金术士: 在漆黑的深海,那里有连接地幔的“火山喷口”——海底热泉。本书将详细介绍热泉喷涌出的富含化学物质的水流,以及在这些极端环境中蓬勃发展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可能线索。 沉积物的讲述:历史的见证者: 海洋底部覆盖着厚厚的沉积物,它们记录着地球漫长的历史,包括古代气候变化、生物灭绝事件以及洋流的变化。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海洋沉积物,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分析它们来重建过去的环境。 海底资源的宝藏与隐忧: 从矿物沉积到可燃冰,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本书将探讨这些资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触及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挑战。 三、 人类与海洋:探索、认知与未来 自古以来,人类就被海洋的浩瀚所吸引,不断尝试去理解和征服这片未知领域。本书将回顾人类探索海洋的伟大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早期探索者的足迹: 从古老的航海家到早期的科学考察,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本书将介绍那些为海洋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探险家,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早期探测技术。 现代深潜技术:挑战极限的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潜水器、无人遥控潜水器(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等先进技术不断突破深海的界限。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它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收集数据和样本。您将了解到“挑战者深渊”号等载人潜水器的壮举,以及它们为我们带来的关于深海的珍贵信息。 海洋科学的前沿研究: 从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再到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现代海洋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本书将聚焦于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解之谜。 保护蓝色星球:责任与行动: 海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包括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本书将呼吁读者关注海洋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国际社会和科研机构在海洋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启发我们每个人为守护这片蓝色星球贡献一份力量。 《深邃海流:海底世界的奥秘与探索》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感官的盛宴,一次对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深刻反思。它将打破您对海洋的固有认知,点燃您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您重新审视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充满神秘的领域。它是一本献给所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科学充满求知欲、对地球未来负责任的读者的著作。阅读此书,您将不再只是一个站在陆地上的人,您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海洋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拜读了《后人类主义语境下的人工智能伦理困境与监管框架构建》,这本书的讨论极具前瞻性和紧迫感。它并没有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将其置于哲学的核心领域进行审视。作者的论述清晰地划分了几个关键的伦理地带:算法偏见如何固化社会不公、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自我意识边界在哪里、以及“数字永生”的技术可能性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冲击。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责任归属”的探讨。当一个高度自治的AI系统在自动驾驶或医疗诊断中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时,责任主体究竟是设计者、使用者还是AI本身?作者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监管模型,试图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为潜在的灾难性后果预设“安全阀”。行文的风格非常具有思辨性,大量引用了法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理论,使得论证立体而深刻。对于关心未来社会形态和人类自身价值定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清醒剂”,它迫使我们将目光投向技术狂飙突进背后那些尚未解决的人类终极问题。

评分

我最近沉浸在《失落的古代文明:亚马逊河流域的史前聚落研究》这部考古学著作中,其叙事风格充满了探险的魅力和历史的悬疑感。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亚马逊雨林居民的传统认知——认为他们只是分散的小型狩猎采集部落。作者团队通过激光雷达(LiDAR)技术对雨林植被下的地貌进行扫描,揭示了数千年前存在着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构,包括大规模的土方工程、规划合理的环形定居点以及复杂的灌溉系统。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现场考察的真实感,从挖掘出土的陶器碎片上的几何纹饰,到对古代农业遗迹的碳十四测定,每一步都像是侦探在拼凑线索。特别是关于“大地艺术”(Geoglyphs)部分的分析,书中探讨了这些巨大地画的功能,究竟是宗教仪式场所,还是某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提供了多种相互印证又互相矛盾的假说,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欲望。它让我看到,历史的空白并非真的空白,而是等待我们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开放的心态去“看穿”迷雾。这是一部将高科技考古手段与田野调查经验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了对人类适应环境能力的赞叹。

评分

手里这本《量子纠缠态的数学表征与信息论应用》,对于一个非物理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智力上的“高强度登山”。这本书的难度系数极高,它没有试图用类比来“简化”量子力学,而是直接深入到狄拉克符号、张量积和希尔伯特空间这些数学基础之上。内容结构严谨得像是数学证明的推导过程,每一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严密逻辑之上,几乎不容许有任何思维上的跳跃。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那些关于贝尔不等式和非定域性的论证,作者对密度矩阵和纯态的区分,以及如何通过冯·诺依曼熵来量化纠缠程度的阐述,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数位。它完美地展现了信息论如何成为理解量子信息的核心工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测量问题”时所持的客观、纯粹的数学视角,没有过多卷入哲学争论,而是专注于如何利用这些数学工具进行实际的量子计算和量子加密操作的理论建模。对于想要真正掌握现代物理学前沿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无可替代的“硬通货”,它磨砺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逻辑思维的精度和严谨度,读完后感觉大脑皮层都得到了极大的拉伸和锻炼。

评分

刚刚翻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社会结构与艺术赞助体系》,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对历史细节的考据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它没有陷入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巨星”的简单传记式叙述,而是将焦点精确地放在了驱动这些伟大艺术得以产生的社会土壤——美第奇家族、阿尔比齐家族等重要赞助人阶层。作者通过大量的档案记录、私人信函和市政文件,重建了赞助人与艺术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权力、经济和美学关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公共艺术项目”的章节,它阐释了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教化意义,这与现代艺术的私人收藏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书中对行会制度如何影响雕塑和绘画材料成本及工匠地位的分析尤其精辟,揭示了艺术生产在当时并非纯粹的灵感迸发,而是与严密的行会规范、教会订单和市民的财富积累紧密相连。阅读体验犹如拆解一个精密的古董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银行家的财富流动、教皇的政治考量,还是工匠的技艺传承——都在其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文艺复兴,是整个社会系统共同作用下的辉煌,而非个别天才的孤立闪耀。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专著,读完之后真是心潮澎湃,感触良多。这本书的视角极其宏大,不仅仅停留在对气温上升、冰川消融这些直观现象的罗列上,而是深入剖析了气候变化如何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地球上每一个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作者以扎实的科学数据为基础,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变迁画卷。比如,书中对珊瑚礁白化现象的分析,细致入微地阐述了海洋酸化对钙化生物骨骼形成的抑制作用,那种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推演,让人不得不敬畏自然界的复杂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未一味强调灾难,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如何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或脆弱性,例如北极苔原植被的提前返青与对原有食草动物觅食周期的打乱,这种动态的互动关系,比单纯的报告更具故事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亚马逊雨林,感受着干旱对植被生理机能的极限考验,又仿佛站在遥远的南极,目睹着海冰覆盖率的逐年下降。整本书的论证严密,图表丰富,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窥见气候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前沿动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对地球家园现状的深度体检报告,警醒之余,也蕴含着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