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強空戰聯隊:德國空軍第52戰鬥機聯隊史
定價:89.80元
作者:馮濤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68133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德國空軍的第52戰鬥機聯隊(JG 52)在二戰中總共擊落瞭超過10000架敵機,這個紀錄在軍事航空史上無齣其右,頭號空戰*牌埃裏希· 哈特曼也一直在該聯隊服役。但由於該聯隊三分之二的戰鬥都發生在東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區域,人們對這支*強空戰聯隊的瞭解也相對較少。本書將為讀者們揭開這層麵紗,一覽空戰*牌們的風采。
內容提要
本書講述瞭德國空軍第52戰鬥機聯隊(JG 52)成立以及戰鬥的經過。本書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及詳實的曆史資料為讀者重現瞭該聯隊那些*牌飛行員的曆史。從初齣茅廬到西歐戰役,從不列顛空戰到巴巴羅薩行動,展現瞭JG-52崛起的過程。從1943年的苦戰到1945年奧德河畔的離歌,又呈現JG 52逐漸衰敗的曆史。
目錄
前言
初齣茅廬
靜坐西歐
西歐攻勢
不列顛空戰
齣師未捷
蹈火不列顛
西綫1941
南進
“巴巴羅薩”的利劍
礪劍直擊
黑海上空的鷹
深入烏剋蘭
“颱風”驚魂
第3大隊的1941年鼕天
1942年藍色主鏇律
報喜迎春
“獵鴇”行動
黑色6月
“藍色”行動
挺進高加索
斯大林格勒特遣隊
初齣茅廬的王者
麯終
1943年苦戰
庫班空戰
格裏斯拉夫斯基的忠告
對
樂極生悲
“堡壘”空戰
撤離庫班
3(斯洛伐剋)中隊
5(剋羅地亞)中隊
勇攀8000架“高峰”
1944年在撤退中加冕
終戰烏剋蘭
告彆剋裏米亞
重返羅馬尼亞
東綫加冕
傳奇歸來
轉戰東普魯士
匈牙利
1945年傳奇謝幕
奧德河畔之離歌
傳奇終結
附錄 第52戰鬥機聯隊騎士十字勛章獲得者名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馮濤,1986年生於江西廣豐,2007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係。自2007年起成為軍事刊物專職德文翻譯,2009年起擔任編輯,從事德國軍事曆史題材翻譯、編輯工作長達8年,翻譯、編輯並編寫瞭大量相關文章,著有《反攻歐陸:1944-1945年西北歐戰區英國陸軍總覽》,閤編著有《意大利空戰1943-1945:歐洲軟肋上空的殊死爭奪》《二戰德國陸軍97突擊炮營戰史: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前身部隊的作戰曆程》。
文摘
序言
整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清晰,時間綫索和空間轉換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即便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特定單位的讀者,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尤其贊賞其附錄和圖錶部分的設計,那些詳細的聯隊組織結構圖、參戰飛機型號對比錶,以及戰役時間軸,都是對正文內容強有力的補充和佐證,極大地提升瞭參考價值。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更像是一本需要時常翻閱的參考資料庫。閱讀過程中,我頻繁地停下來,去對照地圖,去查閱一些背景知識,這錶明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對這段曆史更深層次的求知欲。它以一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嚴謹態度,為我們留存瞭這段珍貴的、關於天空的記憶。能夠擁有這樣一本詳實記錄瞭特定單位曆史的書籍,對於任何一個嚴肅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都是一種幸運。
評分坦白說,初看這本書的體量時,我有些許的畏懼,生怕這是一本隻有骨架沒有血肉的資料匯編。然而,深入閱讀後,發現作者在細節挖掘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卻又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文學性的洞察力。那些關於飛行員之間情誼、基地生活瑣事的描寫,雖然篇幅不多,但筆觸精準,為冰冷的軍事曆史增添瞭人性的光輝與無奈。尤其是一些關於特定王牌飛行員的成長軌跡的描繪,並非將其塑造成無所不能的英雄,而是展現瞭他們如何從菜鳥成長為中流砥柱,中間經曆瞭多少次險象環生和心路曆程的轉變。這種對個體命運的關注,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對“人”的探索,而非僅僅是對“機器”和“戰術”的冷眼旁觀。它迫使讀者去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洪流中,個體是如何被裹挾、又如何努力保持自我形態的。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張弛有度。它沒有一開始就陷入無休止的空戰描寫,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鋪墊這個聯隊組建初期的睏境和挑戰,這一點我很欣賞。那種從零開始建立起戰鬥力的艱辛,比直接描寫巔峰期的輝煌更讓人感到真實和震撼。每當進入具體的空戰章節時,作者會巧妙地結閤當時的戰術背景和天氣狀況進行分析,使得每一次交鋒都不僅僅是火力的比拼,更像是一場復雜的棋局博弈。我尤其喜歡那些穿插其中的個人迴憶片段,它們如同黑白照片中被點亮的色彩,讓冰冷的數字和戰報瞬間有瞭溫度。通過這些零散的敘述,我仿佛能聽見發動機的轟鳴,感受到座艙內空氣的焦灼,深刻體會到那個時代飛行員們麵對死亡的常態。這種細膩的處理方式,使得這本書的厚重感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擺在桌上,光是封麵那褪色的老照片和嚴謹的字體,就仿佛帶著一股陳年的硝煙味撲麵而來。我一直對二戰時期的空戰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單位如何以血肉之軀在天空中書寫傳奇。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都透著一股德式的嚴謹,不像有些曆史書那樣華而不實,它更像是軍迷和嚴肅曆史愛好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從翻開第一頁起,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資料搜集上下瞭多大力氣,那些詳盡的戰鬥記錄、人員調動,甚至連飛機編號和任務細節都標注得一絲不苟,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盡管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所有技術術語,但那種麵對宿命的決絕和對空中優勢不懈的追求,字裏行間都散發著令人動容的力量。它不僅僅是關於勝利和失敗的簡單羅列,更像是一部生動的群像史,展現瞭一個個鮮活的飛行員在極端壓力下做齣的抉擇與犧牲。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羅列戰績,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曆史側麵的窗口。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該聯隊從東綫到西綫的轉戰過程中,對不同戰場環境和對手的變化有著清晰的認識和梳理。例如,麵對蘇軍的“飛虎群”戰術與英美轟炸機編隊的應對策略,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這顯示齣作者對整個二戰歐洲戰場空軍史的宏觀把握能力。對於研究軍事史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其珍貴的案例研究樣本——如何在一個不斷惡化的戰略態勢下,保持一個精銳單位的戰鬥力。它不迴避失敗,不美化犧牲,這種客觀冷靜的敘事基調,反而讓曆史的重量更加沉甸甸地壓在心頭。每一次的戰術調整,每一次的裝備更新,都與德國內部更宏大的政治經濟背景緊密相連,形成瞭一個立體的曆史剖麵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