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室内风格设计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孔键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608453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7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风格起源、装饰元素、表现手法、主要用材、基本特征等方面,分别阐述在当代影响较大的8种传统风格、7种现代风格、3种综合型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及方法。全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可供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建筑开发经营人员以及住房业主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辅导教材。
目录
章 绪论
第2章 传统风格
第3章 现代风格
第4章 综合型风格
作者介绍
孔键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
已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著作:
《凝固的音乐——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近代建筑流派演变与鉴赏》
《现代室内设计创作视野》
《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
《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现代感”的实践课。它摒弃了传统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采用大面积的留白和精心设计的图文比例,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呼吸感。内容上,它没有局限于室内空间的固定形态,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流动的空间”——也就是连接室内外的过渡区域。书中对阳台、露台乃至天井的设计探讨,非常具有前瞻性。作者提出了“模糊边界”的概念,通过使用相似的地面材料、共享的垂直绿化元素,让室内空间仿佛可以无限制地延伸到室外自然之中。这对我启发极大,尤其是在当代城市居住环境中,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户外空间,使其成为室内生活的一部分,是很多人都在面对的难题。书中的诸多细节,比如如何选择抗紫外线且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户外织物,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兼作茶室和阅读角的半开放空间,都体现了对居住者真实生活场景的深度洞察。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手册类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往往落地后发现内容空泛,只是一些精修过的“网红”样板间展示。然而,这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却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它并没有一味地鼓吹某种主流审美,反而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构“风格”的本质——即文化、技术与社会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书中对上世纪中叶包豪斯运动在当代语境下的反思,尤其发人深省。作者没有简单地复刻那些经典元素,而是探讨了如何将包豪斯强调的“功能至上”与当代人对个性化、舒适度、甚至生态环保的新要求进行有机结合。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尺度感”的论述,它不仅仅指物理尺寸,更关乎空间带给人的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例如,书中对比了两个不同层高空间的接待区设计,清晰地阐释了低矮空间如何带来亲密感,而高耸空间如何激发崇高感,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让我对如何规划家庭中的不同功能区有了全新的认知框架。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书,而是一本教你“为何如此思考”的书,对提高设计师的底层逻辑训练裨益良多。
评分我对室内设计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软装搭配”阶段,总觉得设计感和预算是强相关的。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一成见。它重点介绍了一系列看似不起眼,但对空间氛围影响巨大的“微改造”策略。例如,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调整踢脚线的高度、选择不同纹理的门套线条,甚至仅仅是更换一个开关面板的材质,就能立刻提升空间的质感和精致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针对小户型的案例,设计师通过使用统一的、低饱和度的色彩基调,并在视觉焦点处引入少量高饱和度的定制艺术品,成功地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层次丰富、毫不拥挤的视觉效果。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对于我们这些预算有限但又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的雨露。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耳边低语,教你如何用最精妙的手法去处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让你明白,真正的设计感,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尺度平衡”之中。
评分这本厚重的图册,光是翻开它,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光与影的对话”的故事。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自然光在不同时间段如何与室内材质发生奇妙反应的案例分析。比如,书中对一个极简主义客厅的设计剖析,详细描述了清晨的柔和日光如何通过磨砂玻璃漫射进来,在粗粝的水泥墙面上投下长长的、富有韵律感的阴影,营造出一种近乎冥想的静谧感。那种对光线细腻入微的捕捉和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某个特定风格的标签,更多的是在探讨如何通过材质的选择、空间的布局以及光线的引入,来塑造居住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从中领悟到,一个真正好的设计,是能够让居住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被环境温柔包裹的幸福感,而不是被一堆时髦元素堆砌出来的“样板房”冰冷感。这本书的摄影作品质量极高,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幅精心构图的艺术品,充满了叙事性,让人忍不住想对着图中小心地描摹每一个细节,仿佛自己正身临其境地触摸着那些光滑的石材或是温暖的木纹。
评分我原本以为,所有关于“风格”的书籍都逃不过对历史脉络的陈述,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流畅和现代,它更像是一部探讨“当下生活方式与空间重塑”的纪录片。它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科技进步如何影响了我们的居住习惯,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智能家居系统如何与不同的室内材料进行“无缝集成”,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突兀地植入冰冷的电子设备。我尤其欣赏它对“非正式区域”设计的重视。在后疫情时代,家庭内部的功能划分日益模糊,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设计灵活、可快速转换功能(比如从工作区变回娱乐区)的空间布局方案。它不是在推销任何特定的“风格”,而是在引导读者思考:你的生活节奏是什么?你的家庭成员结构如何?基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去创造一个最符合你当下需求的“容器”。这种以人为本、动态调整的设计理念,远比死板地套用某种装饰风格来得更为实用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