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
定价:28.00元
作者:胡丽英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39342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了大量关于育儿的事例,包括生活习惯的养成、安全教育、情感教育、智力开发、社会教育、公德与责任教育等,介绍了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多种方法,给父母提供了可行的育儿方法和技巧。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用语切实中肯、系统而详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读性与教育意义。对于父母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育儿读物。
如今,很多父母对育儿叫苦不迭。其实,育儿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本书告诉各位父母:只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父母就能轻松地享受育儿旅程。相信当你阅读本书后,会改变以往的看法,打造一个父母不累、孩子轻松的亲子氛围。
目录
章 模范与榜样:放养下的亲子关系
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长大
如何与“小恶魔”对话
知错就改,才是好父母
对孩子要“一诺千金”
与孩子“斗智斗勇”
“宝贝,说说你的看法”
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第二章 “惯性”力量大:放养下的生活习惯养成
单人卧室,单人床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惩罚要用正确的方式
父母“懒”一点,让孩子自己来
让孩子做自己的“财务总监”
他的时间他安排
放心让“小鬼当家”
父母要“难得糊涂”
第三章 放养和安全不矛盾:放养下的安全教育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自己摔倒,就要自己爬起来
世界并不可怕
什么样的“陌生人”可以说话
孩子可以自己保护自己
让孩子安全地“冒险”
未雨绸缪胜过紧盯不放
有危险,找警察叔叔
第四章 放养的孩子更懂爱:放养下的情感教育
爱,从同情弱者开始
在点滴中学会爱
当孩子爱上小动物
生命是可贵的
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每天说声“我爱你”
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第五章 性格“放”出来:放养下的性格养成
“摸爬滚打”造就独立人格
“我的事情我做主”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支持与鼓励,成长路上的不二法宝
让快乐伴随孩子一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个性比共性更珍贵
第六章 “野孩子”也能成精英:放养下的智力开启
思考是孩子自己的事
今天的“破坏王”,明天的爱迪生
专注的时候,请勿打扰
喜欢吗?你可以试试
成绩不等于成就
学习是件有趣的事
特长是玩出来的
让想象力自由地飞
第七章 人见人爱“放羊娃”:放养下的处世教育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小也要器量大
那些事
有礼走遍天下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万金油”与“自来熟”
迅速适应环境的“变色龙”
团结协作力量大
第八章 撒欢不出圈:放养下的公德与责任教育
放养不等于放纵
地球不只围着孩子转
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要妨碍别人
为自己的过错埋单
要求要用劳动来换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说话要算话
作者介绍
胡丽英,女,自由撰稿人。著有多部家教专著:《教孩子听话60招——珍藏白金版》、《不急不火教孩子60招》、《让孩子学会思考的300个小游戏》、《做孩子问不倒的父母》。
书摘:有些父母认为,放养就是不用负任何责任,也不用给予孩子任何教育引导,任孩子自由发展。其结果就是孩子专横、自私、从不考虑他人感受,在公共场所为所欲为,让人生厌。
其实,放养不是放纵,放养只是形式,教育和责任是父母的义务。本书所说的放养,指的是父母不应过分干涉孩子,尽量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而不是撒手不管,让孩子放任自流、恣意妄为。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在家时小心呵护、处处代劳,出了门却又任他们四处“胡作非为”而不加以制止,还美其名曰“放养”。完全与真正的“放养”概念背道而驰,只能称之为“放纵”,进而造就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些“恶魔”小孩。
孩子在成长中总是会不断出现问题,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就应该立刻纠正,让孩子懂得规则、接受规则、遵循规则。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真实愿望,尊重其真实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才能让他们的身心都健康成长。无论“圈养”还是“放养”,父母都肩负着教育的重任,都有正确引导孩子的义务。
文摘
序言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书名有些疑虑,担心它是否会过于强调“不管”,从而忽略了父母的责任。然而,读下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不是教你如何偷懒,而是教你如何聪明地育儿,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书中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父母普遍存在的“内卷”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如何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和父母的自由。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育儿方式,启发我们去反思自己固有的观念。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章节所吸引。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多鼓励,而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孩子去探索,如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也关注到了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提醒我们,只有父母自己活得舒展,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育儿技巧,更是在进行一次关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成为更好的父母”的深度探索。
评分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是一场充满未知的马拉松,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各种担忧和责任就如影随形。这本书,我得说,它就像在迷雾中给我点亮了一盏灯。它不是那种简单粗暴地告诉你“别管孩子了”的书,而是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你重新审视“父母”这个身份的意义。书里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是“适度介入”,而不是“缺席”。它告诉我们,孩子需要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跌倒、去爬起来,去尝试、去犯错,而父母的任务,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和指导,但不是事无巨细地包办。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延迟满足”和“培养孩子内驱力”的部分所打动。它教会我如何避免用物质奖励来驱动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内在乐趣。另外,书里还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保持父母自身的独立性和成长空间,这对于很多全职妈妈或者在育儿中感到迷失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育儿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保姆”,而是可以成为孩子人生旅途中一个更智慧、更轻松的伙伴。
评分我一直以为,“放养”就意味着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但这本《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所倡导的“放养”,其实是一种更有智慧、更有策略的育儿模式。书中并没有鼓吹完全不干涉,而是强调父母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它教会我如何识别孩子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用自己的担忧去揣测。我很赞同书中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观点,并且认为每一次的错误都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对孩子成长造成的潜在伤害,让我深刻意识到,有时候,“适度的放手”才是真正的负责任。书里还特别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对于很多希望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来说,提供了非常实操的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焦虑的“直升机父母”,而是可以成为一个更从容、更信任孩子,也更享受育儿过程的父母。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叫做《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很轻松,但实际内容却给了我很多启发。书中并没有教你如何彻底“放手”,而是强调了一种更智慧、更人性化的育儿方式。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研究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传统育儿模式中过度焦虑和控制的根源,以及这些方式对孩子和父母双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它鼓励父母回归理性,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的“试错”和“探索”阶段,以及这些经历对培养孩子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的重要性。书里特别提到了“鹰架理论”,即父母的角色更像是搭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平台,让孩子可以在上面自由翱翔,而不是将他们绑在身边,事事代劳。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否定父母的爱和关怀,而是引导我们如何用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式去表达,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似乎轻了不少,也更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放养”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不管”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观点,可以说颠覆了我不少传统的育儿观念。它并没有把“放养”等同于“散养”,而是将其解读为一种尊重孩子天性、给予足够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的教育哲学。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了那些“放养”的孩子是如何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出惊人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和“同理心”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恰当的情感引导,来帮助他们建立稳定健康的情绪系统。它鼓励父母放下“控制欲”,学着去“看见”孩子真实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期望去解读。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也就是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快速恢复的能力,这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简直太重要了。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如何不累”,而是在教你“如何不白累”,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却能达到更好的育儿效果,让孩子真正受益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