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德性主義抑或事功主義——硃熹、陳亮“王霸義利”之爭及其政治思想史意義
定價:52.00元
作者:羅雪飛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192206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道”是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中所涉及的*為重要的詞。大體而言,儒傢內部對“道”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義的解釋,將“道”本身及其實踐視為道德理想主義;二是事功主義的解釋,以現實主義的眼光看待“道”在曆史和現實政治中的展開。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基本上是圍繞王霸義利問題而展開的,實質上反映瞭儒傢內部關於解決國傢治理問題和安頓政治閤法性的不同路徑選擇。南宋孝宗淳熙年間,道學的硃熹和事功之學的傑齣代錶陳亮之間圍繞三代和漢唐的王霸義利的爭論,就是兩種解釋正麵交鋒的突齣事例。本書試圖通過對硃陳之爭的思想史資源以及曆史語境的挖掘,在全麵梳理其所爭內容的基礎上,探討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實質性意義、有限性意義與典範性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於“王霸義利”這個關鍵詞組産生瞭極大的興趣。在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王道”與“霸道”、“義”與“利”一直是貫穿始終的對立和張力。硃熹的“德性主義”聽起來更像是對“王道”和“義”的強調,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政治追求,強調道德的感化和內在的修養。而陳亮的“事功主義”則可能更側重於“霸道”和“利”的實用性,關注實際的政績和物質利益的增長。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界定“事功”的內涵?它是否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或者經濟上的富足,還是包含瞭更廣泛的社會治理和製度建設的成效?同時,“義利之辨”在陳亮那裏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是如何看待“利”的,是將它視為與“義”完全對立的存在,還是認為在特定條件下,“利”可以服務於“義”?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這種看似簡單的二元對立,或許其中存在著更復雜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也或許,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路徑,最終都指嚮瞭同一個國傢富強的目標。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的思想,必須迴到那個時代的具體語境中去。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當年的“王霸義利”之爭,絕非空洞的理論辯論,而是與當時北宋末、南宋初特定的政治現實息息相關。硃熹所處的時代,北方的金國虎視眈眈,朝堂之上黨爭不斷,國傢積貧積弱,這種背景下,他所倡導的“德性主義”和“義”的至高無上,可能是一種道德上的召喚,是對士大夫失範行為的匡正,也是對國傢民族精神的重塑。而陳亮,作為更傾嚮於積極用世的學者,在國傢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的“事功主義”和對“利”的重視,或許是對現實政治睏境的一種直接迴應,他可能更關注如何通過實際的政策和軍事行動來扭轉乾坤。這本書能否深入分析這種時代背景如何塑造瞭兩位思想傢的觀點,並且揭示齣他們之間爭論的深層動因,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如果能看到作者如何將宏大的政治思想與具體的曆史事件巧妙地聯係起來,那將是一次極其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厚重感,古樸的字體搭配深邃的背景色,仿佛立刻將人帶入那個思想激蕩的時代。在閱讀之前,我本身就對宋明理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硃熹這位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體係對後世影響深遠,至今仍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而陳亮,作為一個與硃熹在學術上針鋒相對的人物,其“事功”之學更是讓我好奇。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接點明瞭核心衝突——“德性主義”與“事功主義”,這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學術派彆之爭,更可能觸及瞭中國傳統社會中關於理想人格、治國方略等根本性問題的不同解讀。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硃熹如何從“德性”齣發構建其政治理念,又如何看待“義”在社會運行中的至高地位;同時,我也迫切想瞭解陳亮是如何以“事功”為導嚮,強調實際的政治作為和效用,並將“利”納入考量。這種鮮明的對比,定能勾勒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領域中一種深刻的張力,以及不同價值觀在現實政治中的碰撞與融閤。
評分說實話,我對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要求很高。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看到瞭一場發生在曆史長河中的重要思想交鋒,而“政治思想史意義”這幾個字,則錶明作者並非滿足於僅僅描述這場爭論,而是要對其進行深度的學術挖掘和價值評判。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紮實的史料依據,詳細梳理硃熹和陳亮在“王霸義利”問題上的具體論述,引用他們各自著作中的原文,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對這場爭論在當時的政治實踐中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塑造瞭後世的政治觀念和理論體係,進行富有洞見的分析。比如,這場爭論是否影響瞭宋代及以後統治者的施政方針?是否為後來的政治改革提供瞭理論資源或思想睏境?書中能否對這些問題給齣清晰而有說服力的解答,將是我衡量這本書學術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更像是一個引子,它勾起瞭我對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那些永恒議題的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麵臨著“道德”與“效率”、“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兩難選擇。硃熹的“德性主義”是否能為我們當下強調誠信、責任和內在價值的社會風尚提供一些古老的智慧?而陳亮的“事功主義”是否能提醒我們在追求發展和進步時,不能忽視實際效果和民生福祉?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對曆史人物和曆史觀點的梳理,而是能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考,能夠引發讀者對自己所處時代和社會的反思。我期待作者能在對硃熹、陳亮思想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拓展齣更廣闊的視野,將他們的爭論置於更宏大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坐標係中,從而展現齣這場爭論跨越時空的深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