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竹枝词 法京纪事诗 西海纪行卷 柏林竹枝词 天外归槎录 9787553806402

伦敦竹枝词 法京纪事诗 西海纪行卷 柏林竹枝词 天外归槎录 97875538064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文学
  • 旅行文学
  • 文化
  • 历史
  • 海外游记
  • 近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竹枝词
  • 法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6402
商品编码:2976476483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伦敦竹枝词 法京纪事诗 西海纪行卷 柏林竹枝词 天外归槎录 作者 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 9787553806402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 、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 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 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 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张祖翼、王以 宣、潘飞声*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穆易校注 的《张祖翼伦敦竹枝词王以宣法京纪事诗潘飞声西海 纪行卷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精)/走 向世界丛书》为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目录
丛书新序丛书原序丛书凡例叙论:诗人笔下的异域风情(穆易)张祖翼伦敦竹枝词张祖翼伦敦竹枝词译名简释王以宣法京纪事诗王以宣法京纪事诗索引与简释潘飞声西海纪行卷西海纪行卷序西海纪行卷题辞潘飞声西海纪行卷索引与简释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天外归槎录序天外归槎录题辞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索引与简释

   编辑推荐
张祖翼、王以宣、潘飞声*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穆易校注的《张祖翼伦敦竹枝词王以宣法京纪事诗潘飞声西海纪行卷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精)/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五部古典诗歌,《伦敦竹枝词》是作者游历英国期间,将所见所闻的政治、经济、民情、风俗写成诗歌百首的集结。《法京纪事诗》作者把自己在旅法期间的所见所想,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西海纪行草》《柏林竹枝词》《天外归槎录》是作者前往欧洲、逗留欧洲、自欧归国三个时期的诗歌集,作者以较细腻的笔触,以诗歌的形式,多角度记录了他的游历见闻。

   文摘

   序言

《流光碎影:欧洲百年风物志》 卷一:泰晤士河畔的东风——伦敦竹枝词 伦敦,这座历史悠久的都会,承载着帝国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变迁。当来自东方的笔触,邂逅西方的街巷,便激荡出别样的韵味。本书的开篇,即是一组饱含深情的《伦敦竹枝词》,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情画卷。 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词人将目光投向伦敦市民的日常起居,从晨曦中挤上拥挤的巴士,到午后在公园的长椅上小憩,再到夜晚酒吧里欢聚的喧嚣,无不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也折射出一种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 你可以读到,如何在雾气氤氲的清晨,感受海德公园的静谧与生机;如何穿梭于古老的集市,与商贩们讨价还价,品味地道的英式点心;如何驻足于西敏寺的庄严,感受历史的回响;又如何在科文特花园,欣赏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这些竹枝词,如同悠扬的歌谣,描绘出伦敦鲜活的面貌,既有古典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活力。 词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伦敦人特有的生活节奏与情感世界。即使是匆匆的过客,也能从这些诗句中,窥见这座城市隐藏的脉络。它们并非简单的景物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映照,一种对异域文化细腻体察的成果。 卷二:塞纳河畔的低语——法京纪事诗 巴黎,这座被誉为“浪漫之都”的城市,总能激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本书的第二部分,便是《法京纪事诗》,它们如同塞纳河畔的低语,诉说着这座城市古老而迷人的故事。 这里有埃菲尔铁塔的巍峨,也有街角咖啡馆的温情;有卢浮宫的艺术瑰宝,也有蒙马特高地的波西米亚风情。诗人以诗意的语言,记录了巴黎的四季变幻,也捕捉了这座城市深沉的文化底蕴。 你将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于香榭丽舍大街,感受那份优雅与奢华;在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中,体会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拉丁区的书店里,寻觅知识的甘泉;在塞纳河的游船上,欣赏两岸迷人的夜景。这些诗篇,将带你领略巴黎的艺术气息,体验那份独属于法兰西的浪漫情怀。 诗人们笔下的巴黎,不仅仅是标志性的建筑和景点,更是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市井风情。街头艺人的演奏,画家的写生,情侣的呢喃,都构成了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这些纪事诗,如同凝固的时间,将巴黎的魅力永远珍藏。 它们不仅仅是旅游的指南,更是一种文化的解读。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国人民的热情奔放,他们的艺术天赋,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篇章,是对这座城市最真挚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最深沉的向往。 卷三:冰川与极光的回响——西海纪行卷 从繁华的欧洲都市,我们转而踏上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西海纪行卷》,将带领读者穿越辽阔的冰川,追寻神秘的极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部分内容,是对遥远而神秘的西海地区的记录。它不仅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对生命顽强不息精神的赞颂。作者以一种敬畏之心,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壮美与残酷,以及在这里生存的独特生命。 你将看到,在漫无边际的冰原上,生命如何挣扎求存;在巍峨的雪山上,挑战人类的极限;在幽深的峡谷中,探寻古老的传说;在璀璨的极光下,感受宇宙的浩瀚。这些文字,充满了探索的勇气,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的笔触,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他们记录下地质的形成,气候的变化,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捕捉了在这片极端环境中,生命所展现出的坚韧与美丽。 这些纪行,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地球生态多样性的珍视。它们提醒着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还有无数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去保护。 卷四:施普雷河畔的思绪——柏林竹枝词 柏林,这座历经风雨而重生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孕育着勃勃的生机。《柏林竹枝词》,将以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竹枝词,少了些许伦敦的悠闲,多了几分柏林的坚韧与活力。它们描绘了穿行于勃兰登堡门下的匆忙,博物馆岛上艺术的熏陶,东德遗址的沧桑,以及改革开放后城市的新生。 词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柏林人的生活日常。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在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中,所展现出的乐观与包容。 这里没有过度的渲染,只有真挚的情感。词句中,或许有对过去战争创伤的追忆,但更多的是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竹枝词,是对柏林这座城市的致敬,也是对人类不屈精神的礼赞。 卷五:星汉迢迢的遐想——天外归槎录 当视角从地球移向宇宙,《天外归槎录》将带我们展开一场超越时空的想象。这部分内容,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也是对人类求知欲的彰显。 这里没有具体的地理坐标,只有无限的遐想。作者以磅礴的想象力,描绘了穿越星际的旅程,与未知文明的邂逅,以及对宇宙终极奥秘的追问。 你将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黑洞的引力,星系的碰撞,以及恒星的诞生与灭亡。这些文字,充满了科学的浪漫,也充满了哲学的深度。 《天外归槎录》,是对人类好奇心的延伸,是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憧憬。它鼓励我们跳出眼前的局限,去仰望星空,去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去追寻那超越凡俗的真理。 结语: 《流光碎影:欧洲百年风物志》是一部多角度、多层次的文化随笔集。它串联起欧洲大陆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自然的壮美,更有对宇宙的无限遐想。本书致力于呈现一种跨越地域、跨越时代的文化体验,邀请读者一同在文字的光影中,感受世界的广阔与深邃。它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读者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升华对生活与世界的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欣赏这本书中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作者似乎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记录,而是深入到当地生活的肌理之中,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真实瞬间。在叙事节奏上,它呈现出一种松弛有度的美感,既有对远行艰辛的真实记录,也有对意外之喜的由衷赞叹。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在描绘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时,那种不加渲染、平静叙述的方式,反而比任何强烈的文字堆砌都更有力量,让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天涯游子”的复杂心绪。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次物理上的远行,转化为了一场深刻的内在对话,让人在品味异域风情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坐标和价值。

评分

坦白说,初翻此书时,我略微有些担心其内容的深度,毕竟“纪事诗”这类题材很容易流于表面。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作者的观察角度极其敏锐,他擅断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的细微波动结合起来,使得那些遥远的故事瞬间变得鲜活而具有共鸣感。书中对某些特定场景的描绘,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文学性的“慢镜头”,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仿佛时间在那些瞬间凝固了。文字的张力在于其克制,该抒情时不放纵,该记叙时不含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本书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品时或许平淡,但后劲十足,回味悠长,让人在平静的文字下感受到一股暗涌的激情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为精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地域的见闻与个人的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阅读体验。作者对于历史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他似乎总能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解读出深藏的时代密码。语言风格上,时而慷慨激昂,充满对壮丽山河的赞叹;时而又转为沉静内敛,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喟叹。这种情绪的自然流转,使得全书的节奏感十足,避免了同类作品中常见的单调乏味。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展现出一种难得的尊重与理解,没有刻板的标签化,而是力求呈现其复杂与真实的面貌。合上书卷,留下的不仅仅是异域风光的片段,更是一份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深刻敬意。

评分

这本诗集带给我一种久违的、充满古典美学的阅读愉悦。它摒弃了现代文学中常见的直白和喧哗,转而追求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读到某些篇章时,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语速,试图去揣摩每一个用词背后的深意和遣词造句的匠心。作者似乎深谙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并将这种美学趣味成功地移植到了对异邦风物的描摹之中,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既有异域的奇异色彩,又不失东方韵味的含蓄隽永。这种跨文化的审美实践,是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险,引导着读者去探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情感和审美共通的那一部分。

评分

这本书,初读便觉一股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画卷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将那些遥远国度的风土人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描绘那些日常的街景、不经意的瞬间时,总能捕捉到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时的空气和光影。诗词的音韵之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极佳的体现,读来朗朗上口,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题材,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游历的文字集,更像是一面透镜,折射出作者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每读完一章,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恨不得立刻收拾行囊,去追寻作者留下的那些足迹。这种阅读体验是难能可贵的,它成功地将读者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带入到一个更广阔、更具诗意的世界观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