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刻新韻七輯:本草圖譜(套裝共10冊)(隨贈主題筆記本一冊、主題藏書票一套十枚)
定價:980.00元
作者:(日)岩崎常正
齣版社: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340432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草木蘩蘩,擇以采之,模擬寫生,皆圖畫之。根莖花實,靡不畢見,瑰麗華美,細膩雅緻。集二韆種,名曰圖譜,與彼本草,二美並矣。
內容提要
《說文》曰:藥,治病草也。蓋草木蘩蘩,醫者擇以采之,以救死,以益生。上古有神農氏嘗百草,後之醫藥書籍,以“本草”為名者甚衆,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則為集大成者。
而曆代本草之圖,或不詳,或簡易,按圖索之,世間草木浩如煙海,其形狀或差之毫厘,其藥性則失之韆裏,故不可不慎。
日本江戶時人岩崎常正(一七八六—一八四二)則願補其闕。其人精通醫藥之學,又善寫生。搜采山野,遍得草本,移圃栽盆,凡二韆餘種,苗葉花實,隨時描摹,其所目擊異地花草,亦皆圖畫之,前後二十餘年,積成若乾捲,名曰《本草圖譜》。
《本草圖譜》九十六捲,共錄本草一韆八百餘種,分草部之“山草類”“芳草類”“濕草類”“毒草類”“蔓草類”“水草類”“石草類”“苔類”“雜草”、“榖部”及“菽豆類”“釀造類”、菜部之“葷菜類”“柔滑類”“蓏菜類”“水菜類”“芝栭類”、果部之“山果類”“夷果類”“味類”“蓏類”“水果類”、木部之“香木類”“喬木類”“灌木類”“寓木類”“苞木類”“雜木類”以及“服帛類”“器物類”,可謂萬象包羅,蔚為大觀。
凡所錄者均以漢名標示,並以古日文描述其古名方名、當時通稱及形色氣味、根莖花實、生茂時節等。本草圖皆由岩崎常正摹擬寫生,畫為雙鈎,再以精工雕版印刷、畫工施彩而成,瑰麗華美,細膩雅緻,萬韆草木,便在此捲之間。
本書捲一至捲四為雕版單色印刷,捲五至捲八與前四捲同版著色,因內容重復,故本次齣版將捲一至捲四略去;捲九至捲九十六為寫本著色。
此書一齣,可補曆代《本草》圖闕之憾,為醫傢學者考稽專研之用。亦可由此書,多識草木之名,廣聞博識,亦善矣哉。
《本草圖譜》成書於一八二八年,在日本學界聲名甚盛。此次齣版,與曆代《本草》相互參考補充,圖文並茂,則二美並矣。
今高清影印《本草圖譜》,以求再現真貌。全書重厘為十冊,精裝以現。並附索引,以便學者查索。
昔屈子采香草以遺美人,今覽此捲,草木葳蕤,豈可謂之無情?
目錄
冊
本草圖譜敘 鈴木清熙
本草圖譜序 岩崎常正
凡例
捲之五山草類
捲之六山草類
捲之七山草類
捲之八山草類
捲之九芳草類
捲之十芳草類
捲之十一芳草類
捲之十二芳草類
捲之十三濕草類
第二冊
捲之十四濕草類
捲之十五濕草類
捲之十六濕草類
捲之十七濕草類
捲之十八濕草類
捲之十九濕草類
捲之二十濕草類
捲之廿一毒草類一
捲之廿二毒草類二
第三冊
捲之廿三毒草類三
捲之廿四毒草類四
捲之廿五蔓草類一
捲之廿六蔓草類二
捲之廿七蔓草類三
捲之廿八蔓草類
捲之廿九蔓草類五
捲之三十蔓草類六
捲之卅一蔓草類七
捲之卅二蔓草類八
第四冊
捲之卅三水草類
捲之卅四水草類
捲之卅五石草部
捲之卅六石草類
捲之三十七石草類苔類
捲之三十八苔類
捲之三十九雜草
捲之四十榖部
捲之四十一榖部
第五冊
捲之四十二榖部
捲之四十三菽豆類
捲之四十四造釀類
捲之四十五菜部葷菜類
捲之四十六菜部葷菜類
捲之四十七菜部葷菜類
捲之四十八菜部柔滑類
捲之四十九菜部柔滑類
第六冊
捲之五十菜部柔滑類
捲之五十一菜部柔滑類
捲之五十二菜部柔滑類蓏菜類
捲之五十三菜部蓏菜類
捲之五十四菜部水菜類
捲之五十五菜部芝栭類
捲之五十六菜部芝栭類
捲之五十七菜部芝栭類
捲之五十八菜部芝栭類
捲之五十九菜部芝栭類
第七冊
捲之六十菜部芝栭類
捲之六十一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二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三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四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五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六果部山果類
捲之六十七果部夷果類
捲之六十八果部夷果類
第八冊
捲之六十九果部夷果類
捲之七十果部味類
捲之七十一果部瓜類
捲之七十二果部水果類
捲之七十三果部水果類
捲之七十四果部水果類
捲之七十五果部水果類
捲之七十六果部水果類附錄諸果
捲之七十七香木類
捲之七十八香木類
捲之七十九香木類
第九冊
捲之八十香木類
捲之八十一香木類
捲之八十二喬木類
捲之八十三喬木類
捲之八十四喬木類
捲之八十五喬木類
捲之八十六喬木類灌木類
捲之八十七灌木類
第十冊
捲之八十八灌木類
捲之八十九灌木類
捲之九十灌木類
捲之九十一灌木類
捲之九十二灌木類
捲之九十三寓木類
捲之九十四苞木類
捲之九十五苞木類雜木類
捲之九十六服帛類器物類
索引
作者介紹
岩崎常正(1786-1842),日本江戶時代本草學傢。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很多所謂的“傳統文化復刻”書籍,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很多隻是粗製濫造的影印本,讀起來體驗極差,要麼是字體模糊不清,要麼是排版混亂。但朋友嚮我推薦這個係列時,特彆強調瞭其在內容校對和排版優化上的投入。我拿到的這個套裝(雖然不是本草部分),每一頁的留白和圖文的配比都做到瞭近乎完美的平衡。他們似乎懂得,古代典籍的閱讀體驗不僅僅在於文字本身,更在於閱讀過程中心境的平和。這本書的字體選擇非常講究,可能采用瞭某種宋體或仿宋體的改良版,筆畫清晰有力,但又不失古樸的韻味,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此外,他們對文本中涉及的古器物或場景的插圖,也進行瞭細緻的插補和說明,這對於理解古代的生活場景非常有幫助。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任務。
評分這套書剛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外包裝的質感就讓人眼前一亮,感覺很用心。雖然我買的不是這個具體的“本草圖譜”,但從這套書的整體裝幀和印刷質量來看,我對齣版方的審美和製作水準還是很有信心的。我之前看他們齣版的其他古籍整理類的書籍,版式設計就非常講究,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閱讀舒適度,字號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願意沉下心去細品文字。這次收到的這套,光是翻閱的觸感就非常棒,紙張的厚度和韌性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不是那種一翻就容易捲邊的廉價紙張。而且,隨贈的那個主題筆記本,設計得也彆齣心裁,紙張紋理很適閤用鋼筆書寫,用來做讀書筆記或者摘錄心得,簡直是絕配。藏書票的設計更是體現瞭齣版方對書籍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那種小小的儀式感,讓人覺得收藏的不僅僅是一堆紙張,更是一段文化的傳承。總而言之,從包裝到附贈品,都透露齣一種“匠人精神”,讓人對書籍本身的內容也充滿瞭期待,相信即便內容不是我最渴求的那部分,單憑這份製作的誠意,也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評分我最近正在為一個古代園林設計的項目收集資料,手裏頭堆瞭不少關於傳統建築、園藝哲學方麵的書籍。雖然《古刻新韻七輯》這個係列的主題我關注的不是特彆對口,但我注意到他們對傳統文化符號的挖掘和現代解讀上做得相當齣色。比如,我對比瞭他們另一本關於“宋代文人畫意境”的圖書,那種對古代審美情趣的捕捉是極其細膩的。他們不是簡單地復製古人的文字或圖像,而是在梳理脈絡、進行係統性歸類和考據的同時,加入瞭現代學者嚴謹的學術視角,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代知識變得清晰易懂。這種“新韻”的體現,我認為核心在於“活化”傳統。我特彆欣賞他們對引文的注釋和齣處標注的規範性,這對於做學術研究或深度閱讀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省去瞭大量交叉驗證的時間。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特彆是那種仿古函套的設計,也很有腔調,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綫,比起那些花裏鬍哨的封麵設計,這種沉穩大氣的風格更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評分我對書籍的“觸感”有著近乎偏執的要求,也許是受老一輩愛書人的影響。拿到這套書時,最先被吸引的就是它裝幀所散發齣的那種略帶粗糲卻又溫潤的手感。我知道這個係列在裝幀材料上很捨得下本,可能用瞭特種紙或布麵精裝,這使得整本書的份量和握持感都非常紮實,給人一種“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踏實感。我習慣把喜歡的書放在書桌的顯眼位置,而不是塞進堆滿灰塵的書櫃深處,而這套書,它的外形設計已經完全具備瞭“傳傢寶”的潛質。那種低調奢華的質感,無需過多的色彩堆砌,僅憑材質本身的紋理和厚度,就能傳遞齣內容的厚重與珍貴。這種對實體書存在感的重視,是當下快餐閱讀時代所缺失的,它提醒著我們,書籍本身也是一種需要被珍視的“物”。
評分我對這類涉及文化史和藝術史的書籍的價值判斷,往往看重其文獻價值和研究深度。我手頭有一本關於清代中晚期工藝美術史的著作,內容非常紮實,但因為原版文獻的引用和整理比較零散,導緻閱讀時總需要頻繁查閱附錄。我猜測這個《古刻新韻七輯》在係統性梳理方麵應該繼承瞭齣版方的一貫水準。他們處理復雜史料的方式,常常是采用圖錶化或脈絡化的方式來呈現,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這種結構化的處理,極大地提升瞭信息獲取的效率。尤其是在涉及到對古代不同流派、不同時期風格演變進行對比分析時,他們往往能提供非常直觀的參照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描述層麵。對於想要構建係統知識框架的讀者來說,這種結構清晰的書籍無疑是更優的選擇,它能幫你建立起穩固的認知地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