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抑郁?(万千心理)
定价:19.80元
作者:四四 绘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19639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独树一帜的心理绘本,翻开本书,就突然落入一个简单却丰富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抑郁的小人,圆圈脸,翘头发,白裙子……简单的线条,却有着感动你的“心灵奋斗史”……读了这本书,你会理解你的抑郁,善待你的抑郁,并且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做个简单的手术——让它“化繁为简”,少一些复杂的怀疑,多一些直接的自我接纳。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更是个人风格极强的插画师,全书的小画画生动可爱,对于曾经体验过抑郁情绪的读者和抑郁症患者,阅来尤为亲切动人。本书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对于广大希望了解抑郁真相的人们来说,更是不容错过。推荐给喜爱绘本的朋友收藏 ^_^
我们每天都在和自己体内的抑郁相处,相信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快乐起来的机会。
就像书末页的七色彩虹传达给我们的——抑郁了,但人生仍然很美好!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亲爱的口袋书。
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偶遇的一段心情。
这是一个帮你靠近抑郁并走出它的小地图。
这是一本令人回归简心灵主义的可爱绘本。
也许在某一天的早上醒来,你会不高兴的睁开眼,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怀疑地自问:“我抑郁?”……也许某天在孤独的人群里,你突然想说:“我抑郁?”……也许你看这些字的时候,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成了抑郁家族的一员……也许你早看烦了那些艰涩深奥的心理学理论书,或者早就被那些复杂的文字淹没,或许这本关于抑郁的小小绘本可以把你的心灵带回初衷,让你更加直接地认识心理学,特别是更加透明地感知生活中的抑郁。也许看了这本书,你会有一些共鸣,有一些启发,有一些亲近,有一些暖和……总之,这本书是为了每一个试图靠近自己的抑郁,并乐观生活的人而画。
抑郁是什么呢?有了它就会失去快乐吗?有了它就不幸福了吗?,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将它藏在心底,任其在黑暗处疯狂生长,直至成为参天大树……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小心被抑郁撞了一下腰?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胆怯,讨厌自己,躲避朋友?当我们被抑郁捆住,我们怎样才能摆脱,重获自由和幸福?
本书以图画为经,文字作纬,一个小女孩的口吻讲述了她遭遇抑郁的亲身经历,从开始的迷茫无助到后的悦纳自助,终回归幸福生活的完整心路。全书图画和文字均手绘而成,在黑白线条的冷峻中,自然渗透出对心灵的温柔呵护。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抑郁的真面目,学习到与抑郁和平共处的方法,更加重获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目录
1.抑郁
2.无助
3.崩溃
4.咨询
5.反复
6.治疗
7.伙伴
8.信念
9.悦纳
作者介绍
四四,本名王馨,内倾直觉型,应用心理系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心理师、专栏作者、电台主持、插画人……不同于正襟危坐的,她只是一个亲切的80后女生,喜欢用简单的线条画世界,相信生命天然的力量,关注梦境背后的故事,愿意用心陪伴每个人^_^ 四四心理博
文摘
序言
这本新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厚实得有点出乎意料,封面设计也挺有意思,那种简约又不失深度的风格,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本来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真正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并不多见。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舒服,阅读起来几乎没有负担感,这点对于需要长时间沉浸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加分项。书中的一些引言和开篇的小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们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切入,让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普通人面对情绪困扰时的那种无助和迷茫。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清晨醒来时,那种被无形重担压着,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的瞬间,写得细腻入微,简直是把我内心深处的感受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读到那里,我甚至停下来,看了窗外好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问题”的书,更像是一个能提供一个安全角落,让你暂时放下伪装,好好与自己相处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营造得非常成功,它提供了一种宁静的力量,而不是那种需要你立刻行动的紧迫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用外部资料和进行自我剖析时的那种平衡感。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让读者感到内容的可靠性,但又不会让这些“证据”压垮了情感的真实表达。书中对“停顿”和“空白”的强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的时代,这本书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看似“无所事事”的时刻里。当我读到关于如何构建个人边界的那几页时,我立刻拿出笔在旁边做了批注,这不是那种需要我立刻去执行的命令,而是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工具。这本书读完后,我没有立刻感到“我已经痊愈了”的错觉,而是获得了一种更稳健的、可以长期依赖的内在指南,它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内在的复杂性和平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这份收获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坦白说,我带着一点点怀疑开始读这本书,毕竟现在很多自助类书籍都充满了空洞的口号。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过程”的尊重。它没有急于给出“灵丹妙药”,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各种情绪体验的自然起伏,那种不完美、不连贯的状态。我发现,仅仅是阅读到作者如何描述那种“明明知道应该振作,却提不起一丝力气”的日常挣扎,就带来了一种极大的慰藉。这就像是有人告诉你:“是的,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混乱。”这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比任何强硬的鼓励都来得更有力量。全书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它不是线性的成长路径,更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允许读者在不同阶段反复回看某些章节,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它不强迫你“变好”,而是邀请你“更好地存在”于你正在经历的一切之中,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欣赏的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教感,更像是你正在和一位见识广博、富有同理心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午后谈话。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好,时而娓娓道来,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时而又像急促的鼓点,将你拉回到现实的紧迫感中。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度。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理解”某些心理状态很难,是因为我们被太多晦涩的术语包围了。但这本书似乎特意避开了这些障碍,它用大量的比喻和类比,将那些抽象的情绪能量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脉络。读到中间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作者精心搭建的一个迷宫,但每当我感到困惑时,总有一盏灯光恰到好处地亮起,指引我走向下一个出口。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罕见的,它要求你动脑,但绝不让你感到疲惫,反而激发了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魅力,在于它那种微妙的幽默感和不经意的深刻。它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位置,反而更像是一个同行的旅伴,分享着自己的观察和心得。我记得其中一段讨论“内耗”的篇章,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脑内部的两个小人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决定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辩论,那种荒谬和真实并存的感觉,让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但笑过之后,又感到一丝凉意,因为那不就是我自己的日常写照吗?这种能将沉重主题包裹在轻盈外衣下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可能让人产生抗拒心理的沉闷说教,而是通过故事、比喻和精准的观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那些对你认知有益的新观点。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但读起来却毫不费力,这需要作者对语言有极高的驾驭能力和对读者心理的精准把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