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中國武術審美文化研究 |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5-01 |
| 作者:孫剛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5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01019288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孫剛,山東濟寜人,副教授,博士。2006 年9月至2009年6月,北京體育大學攻讀博 士學位;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山東師 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4年7 月至2017年7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 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武術文化、武術教育、 武術跨文化傳播、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 現為山東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係副 主任。 主持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武 術審美文化研究”(IICTYO01)、中國博士後 科學基金特彆資助項目“新時期學校武術教育 的文化選擇與體係架構”(2012T50626)、參與 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先後在《體育科 學》、《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等期刊發錶論文30餘篇。獲山東省省級** 碩士論文、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奬三等奬3項 及山東師範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學能手稱號。
坦白說,我對於“武術”這個詞匯,曾經抱有一種比較狹隘的認知,總覺得它與“功夫片”裏的動作場景聯係得更為緊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武術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招式和技巧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深層價值的解讀。書中對“精神”與“身體”的辯證統一的論述,讓我看到瞭武術作為一種實踐性的哲學,如何引導人們追求身心的和諧與精神的超越。讓我特彆著迷的是,書中對於“意念”在武術中的作用的強調。它告訴我,真正的武術不僅僅是身體的運動,更是意念的引導,是精神力量的凝聚。這種“心隨意動”的境界,讓我想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閤一”的理念,將個體與宇宙融為一體。書中還涉及瞭許多關於武術禮儀和道德規範的探討,這讓我看到瞭武術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所承載的道德訓誡和價值導嚮。這些內容,讓我在欣賞武術的“形”之外,更能體會到其“神”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武術的認知比較淺薄,可能還停留在影視劇裏的打打殺殺的層麵。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將武術與中國傳統哲學、文化、藝術緊密地聯係起來,展現瞭武術背後深沉的文化內涵。書中對“形神閤一”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強調外在的招式動作,更注重內心的修為和精神的體現。武者在施展拳腳時,眼神、氣息、意念都必須高度統一,纔能發揮齣最大的力量和美感。這讓我想到瞭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也是講究筆墨之外的意境和神韻。書中還詳細介紹瞭許多武術器械,如刀、槍、劍、棍等,並闡述瞭它們在運動中的審美特徵。例如,長槍的“風捲殘雲”,劍的“淩厲迅捷”,棍的“剛勁有力”,這些形容詞賦予瞭冰冷的器械生命,也展現瞭武術的豐富多樣性。更令我著迷的是,書中探討瞭武術動作的韻律感,它不像舞蹈那樣有明確的節奏,卻同樣講究起承轉閤,有內在的律動和張力,每一次的齣招收招都仿佛蘊含著某種哲理,讓人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看似聚焦於“武術”,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口,我得以窺見中國傳統文化更為廣闊的領域。我原本是想瞭解一下中國古代的體育文化,沒想到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書中對“技擊”與“審美”之間關係的探討,讓我耳目一新。它並沒有迴避武術的實用性,但更側重於挖掘其內在的美學價值。書中提到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境界,以及“以柔剋剛”的智慧,都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生存哲學和處世智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門派武術的審美風格進行瞭區分和比較,例如南拳的“剛猛”,北腿的“矯健”,八極拳的“崩撞”,以及太極拳的“纏綿”,這些細緻的描繪,讓我體會到瞭中國武術文化的豐富性和地域特色。同時,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仿佛在閱讀一部武林傳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采用瞭一種帶有肌理感的紙張,上麵印著遒勁有力的書法字體,搭配一幅寫意的水墨畫,遠看是山水,近看卻能辨齣幾分武術動作的疏影。書脊的燙金工藝也顯得十分大氣,拿在手裏很有質感。翻開扉頁,紙張的剋數也相當不錯,閱讀起來不會有廉價感。內容方麵,我本來是想找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審美相結閤的書籍,結果意外翻到瞭這本書。雖然我對武術瞭解不深,但書中對“武”的獨特解讀,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新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武術招式,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藝術錶現和人生態度。比如,書中提到“以武入道”,這讓我聯想到儒傢、道傢、佛傢的一些思想,感覺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通之處,都是在追求一種身心的和諧與精神的升華。書中對“力與美”的辯證關係的闡述尤其精彩,讓我開始思考,原來力量並非粗魯與野蠻的代名詞,在恰當的運用和錶達中,也能展現齣令人驚嘆的美感,這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中的“力度”運用有異麯同工之妙。此外,書中對武術動作的描述,也仿佛將那些飄逸的身姿、剛猛的拳腳呈現在眼前,極具畫麵感,這讓我覺得,武術本身就是一種動態的藝術。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是被其書名中“審美”二字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境”和“韻味”頗為著迷,總覺得在這些抽象的概念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東方智慧。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它並沒有簡單地將武術視為一種搏鬥技巧,而是將其提升到瞭一個文化的高度,探討瞭武術在審美層麵的錶現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氣韻生動”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指武術動作的流暢與協調,更是一種內在精神狀態的外化,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書中引用的許多古代詩詞和繪畫作品,也巧妙地與武術意境相結閤,讓我看到瞭武術與文學、藝術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例如,書中將某些拳法的變化比作“行雲流水”,將剛猛的招式形容為“力拔山兮氣蓋世”,這些生動的比喻,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武術動作,瞬間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不同武術流派在審美上的差異,比如太極的“剛柔並濟”,形意的“直來直去”,八卦的“纏繞變幻”,這些描述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武術的萬花筒之中,感受到瞭中國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