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亞非研究 總第九輯(2016年輯)
定價:69.00元
作者:孫曉萌 米良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97934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亞非研究》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主辦,是亞非研究領域的專業性集刊,內容涉及亞洲、非洲任何國傢或地區的任何問題,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曆史、民族、宗教、語言文學、國際關係、安全、軍事、環境保護等所有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其專業性、性已廣獲認可與好評,也為國傢亞非問題相關決策提供瞭智力支持。
目錄
東南亞地區研究
從建構主義視角看冷戰後俄羅斯對東南亞地區的外交【張旭東】/ 3
“一帶一路”視閾下柬埔寨華人華僑的群體特徵分析與政策選擇【顧佳贇】/ 17
試論中國—東盟關係中的“安靜外交”【周士新】/ 31
馬來西亞的恐怖主義因素及治理【張 榕】/ 49
族群與國傢的互動:認同視角下的新加坡族群多層治理路徑【範 磊 楊曉青】/ 61
越南在南海與中國對抗的戰略優勢及局限【蔣國學 曹常青】/ 86
曾為恢復東南亞地區和平做齣重大貢獻的中國兩場援外鬥爭
——紀念中國援越抗美勝利50周年和援老抗美勝利47周年【馬金案】/ 101
南亞地區研究
美國的阿富汗戰爭與婦女解放:理想與現實【範若蘭】/ 127
略論印度軍事縮略語及其翻譯【閆元元】/ 139
中東地區研究
從語義場視角看土耳其語時間概念類動詞【李雲鵬 瀋誌興】/ 155
語法隱喻視角下波斯語網絡新聞標題中名詞化應用簡析【蔣人文】/ 172
東亞地區研究
論韓國語言語交際中的得體原則【劉吉文 王 剋】/ 189
國人日本觀的演進與檢討【馬永平】/ 203
非洲地區研究
中非投資閤作的法律障礙【莫林·康多】/ 223
三聯書店“海外東南亞研究譯叢”簡介/ 236
作者介紹
米良,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曉萌,女,文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理事、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師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亞非研究所所長、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李安山教授,先後赴尼日利亞阿赫馬杜·貝洛大學(AhmadU BelloUniversity)、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學進修,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任高級訪問學者。多年從事非洲語言與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研究亞非事務,很容易陷入碎片化敘事的陷阱,各個區域之間的關聯性往往被割裂。我非常看重一本權威性刊物如何搭建起這些知識間的橋梁。如果這本《亞非研究》總第九輯做到瞭,它就成功瞭一半。我期待看到的是超越國界藩籬的比較研究,比如將東南亞的伊斯蘭政治與北非的政權更迭進行橫嚮對比,探究其背後深層次的社會結構共性。或者,對特定曆史事件(比如某次重要的非正式會議)的重新審視,通過多方文獻的比對,還原齣更接近真相的麵貌。我希望裏麵的作者群能體現齣高度的專業性和多元性,既有理論大傢的高屋建瓴,也有青年學者的銳意創新。畢竟,時代在飛速發展,昨天的結論可能今天就已過時,學術的生命力在於不斷的自我更新與質疑。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部厚重的、等待被深入挖掘的知識寶庫。
評分這本《亞非研究》總第九輯,從封麵到內頁的裝幀設計,都透著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我注意到排版非常清晰,注釋規範嚴謹,這對於深入研究特定區域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便利。雖然我手頭沒有具體的目錄信息,但僅從“亞非研究”這個宏大的主題來看,它必然涵蓋瞭從政治變遷到文化衝突、從經濟發展到曆史脈絡等諸多維度。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對冷戰後亞非地區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的新穎解讀。好的研究輯刊,往往能提供多角度的觀察視角,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我希望它能有對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舞颱上角色轉變的深入分析,或者對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中遇到的阻力與機遇的實證研究。如果其中能有一兩篇側重於跨文化交流中符號意義重塑的探討,那就更令人欣喜瞭。整體感覺,這絕對是圖書館裏值得反復翻閱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次性消費的讀物。
評分翻開書頁,一股特有的油墨香氣混閤著紙張的微澀感撲麵而來,這感覺比電子書帶來的衝擊要實在得多。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第三世界發展的業餘愛好者,我深知這個領域研究的復雜性與敏感性。優秀的亞非研究,其價值不在於追隨主流西方的敘事框架,而在於建構本土的、具有批判性的曆史觀。我猜測這輯刊物,或許會收錄一些關於後殖民地知識生産與民族認同構建的深度論文。例如,某些前殖民地國傢在現代化過程中,如何平衡傳統價值觀與全球化浪潮的張力?或者,在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議題下,亞非國傢在國際談判桌上所展現齣的集體訴求和策略差異。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一手資料或田野調查支持的論述,它們能讓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遙遠國度的呼吸與脈動。如果能有一篇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數字經濟發展的案例研究,那就太棒瞭。
評分從學術齣版的角度來看,一本能堅持齣到“總第九輯”的刊物,其自身的質量控製必然是相當嚴格的。它代錶著一個研究方嚮的穩定輸齣和學術共同體的持續耕耘。我通常會關注這類刊物是否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我們都知道,量化分析在研究亞洲和非洲社會科學問題時常有局限性,那麼,這本刊物是否更側重於紮實的質性研究,或者成功地將兩者結閤?我個人對那些關注“邊緣群體”聲音的研究特彆感興趣——那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被忽略的女性、少數民族或底層民眾,他們的生活經驗如何摺射齣整個區域的復雜性?比如,對南亞地區跨國勞工的社會保障網絡研究,或者東非原住民土地權利的法律演變。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非主流但至關重要的視角,無疑會大大提升其學術價值,並為我們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平等提供新的坐標係。
評分這本刊物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宏大敘事下的精微觀察的意味。閱讀學術輯刊,就像是參與瞭一場高水平的學術對話,你需要準備好足夠的背景知識纔能跟上節奏。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它對當前國際熱點問題的迴應深度。例如,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大背景下,亞非國傢在承接或抵抗這一轉變中展現齣的國傢能力差異在哪裏?這種能力差異是源於製度設計、文化慣性還是外部乾預?我期望能看到基於紮實數據支撐的論證,而不是空泛的口號式討論。一本優秀的刊物,應該能為讀者構建起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讓我們在麵對紛繁復雜的國際新聞時,能夠迅速定位問題的關鍵癥結。總而言之,它散發著一種嚴謹、深邃的氣質,讓人相信,這裏麵藏著真知灼見,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和消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