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海曆代竹枝詞(上、下)
定價:78.00元
作者:顧炳權
齣版社:上海書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58150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上海自元代楊維楨《雲間竹枝詞》開始,流傳的竹枝詞有萬首以上。顧炳權先生從20世紀80年代起從事地方史誌工作,對於竹枝詞“以詩補史”的特彆功效一直深有體會並用心搜集。《上海曆代竹枝詞》收入竹枝詞174種,計4000餘首,分為前後兩編。前編24種,為各個時期的刻本或抄、稿本;後編為散詞,150種,大都是從報刊或圖書中輯錄者,部分為嚮私傢訪求所得。本書是《上海洋場竹枝詞》的姐妹篇,所收竹枝詞,其寫作時間與地域,大抵與《上海洋場竹枝詞》相銜接。二者構成瞭上海竹枝詞的全貌,足以補史誌之缺,是上海史和民俗學研究者極好的參考資料。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詩歌略有涉獵的讀者,這套《上海曆代竹枝詞》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以往提到竹枝詞,多半聯想到巴蜀或江南的婉約風情,但顧炳權先生將目光聚焦於上海,無疑開闢瞭一個新的視野。他搜集整理的這些竹枝詞,在繼承瞭傳統竹枝詞敘事性、口語化、地域性的特點的同時,又注入瞭上海獨特的時代精神和都市活力。我驚喜地發現,這些詞中所描繪的景象,並非隻停留於泛泛的歌詠,而是有著極其細緻的刻畫。例如,一些詞描寫瞭晚清民國時期上海的碼頭景象,那繁忙的景象,那各色人等的忙碌,都被精準地捕捉。還有描繪洋場風貌的詞,那種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也躍然紙上。不得不說,顧炳權先生的功力深厚,他不僅是文化的搜集者,更是曆史的挖掘者,將這些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文化遺産重新呈現給讀者,意義非凡。
評分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人文氣息,而文學作品,尤其是帶有地域特色的詩歌,是最好的載體。這套《上海曆代竹枝詞》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翻閱這些詞,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流動的畫捲之中,看到瞭上海從一個昔日的小漁村,逐漸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的各個側麵。從最初的江南水鄉的寜靜,到租界建立後的繁華喧囂,再到解放後的新貌,這些竹枝詞都以一種極其生動、親切的方式記錄瞭下來。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比如人們的衣著打扮、飲食習慣、娛樂方式,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是構成一個時代文化肌理的基石。讀這些詞,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是在與那些已經遠去的生命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生活況味。
評分這套《上海曆代竹枝詞》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上海史!翻開它,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繁華街巷。顧炳權先生搜集整理的這些竹枝詞,字字句句都飽含著老上海的風土人情,從黃浦江畔的波光粼粼,到裏弄深處的人情冷暖,無不生動展現。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節慶習俗的詞,什麼元宵燈會、端午龍舟,讀來仿佛能聽到熱鬧的鑼鼓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糯粽葉香。還有那些描繪市井生活的詞,什麼賣花女的吆喝、茶館裏的閑談,都那麼鮮活,讓人仿佛能看到他們的影子,聽到他們的聲音。這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上海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是無數個普通人生活的縮影。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為什麼上海會成為上海,它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如此豐富的生活氣息。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很難想象,在如此眾多的竹枝詞中,竟能有一套如此係統、如此詳盡地展現上海曆史風貌的作品。顧炳權先生的這套《上海曆代竹枝詞》,與其說是一部詩集,不如說是一部濃縮版的上海生活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詞中不僅有對大場麵的描繪,更有對尋常巷陌、市井小民生活的細緻捕捉。比如,那些描繪點心小吃、街頭叫賣聲的詞,讀來就讓人垂涎欲滴,仿佛置身於熱鬧的菜市場或老字號的門口。而那些描繪閨閣生活、男女情愛的詞,則充滿瞭溫情和細膩,展現瞭上海女性的婉約與堅韌。更讓我驚嘆的是,這套書的編纂者顧炳權先生,其學術態度嚴謹,考證翔實,為這些竹枝詞賦予瞭更深的學術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供人消遣的讀物,更是一部重要的史料,為後人研究上海的曆史文化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剛拿到這套《上海曆代竹枝詞》,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然而,真正讓我沉浸其中,愛不釋手的,是顧炳權先生搜集整理的這些充滿生命力的竹枝詞。它們就像一顆顆散落在時光長河中的珍珠,被他一一拾起,串聯成最動人的上海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帶有強烈地域特色的詞,比如那些描寫吳語方言的詞,讀來帶著一股濃濃的上海味道,仿佛能聽到老一輩上海人的吳儂軟語。還有描繪上海特有的風俗習慣的詞,諸如“鹹肉過年”、“立夏喫蛋”等等,都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上海的多重麵嚮,有它作為繁華都市的光鮮亮麗,也有它作為江南水鄉的溫婉寜靜;有它作為近代中國的開放前沿,也有它作為無數普通人安身立命的傢園。它是一部值得所有熱愛上海、研究上海的人擁有的傳世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