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疗伤手册
定价:18.00元
作者:刘学俊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75162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婚姻与家庭是一个的话题。在追求快节奏的今天,婚姻裂变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 我们都在渴望持久的爱情、温馨的家庭。在本书中,心理心家将教你如何保鲜爱情;如何处理婚姻问题,如何追求幸福人生。
内容提要
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是情,情义无价,但伤人的也是情。因为感情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自杀殉情、暴力冲突随处可见。如何处理婚姻中的矛盾、情变和伤害呢?本书从这一点出发,选择了27个比较典型的婚姻案例,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告诉大家婚姻问题的甩在以及相庆的应对策略。
目录
一、非离婚不可的“模范丈夫”
二、吵闹鸳鸯
三、爱的沼泽地
四、被妻子监视跟踪的“外遇丈夫”
五、痴情的女人
六、“全职太太”的问题
七、再婚的烦恼
八、妻子“红杏出墙”引发的急性性功能障碍
九、当代“陈世美”的“苦衷”
十、“女总裁”的家庭生活
十一、苦涩的“爱情”
十二、闪电婚烟
十三、婚姻的围城
十四、初婚的碰撞
十五、当孩子“离家”之后
十六、“爱”的情结
十七、都是“网恋”惹的祸
十八、幸福夫妻的烦恼
十九、婚姻的岔路口
二十、姐弟情缘
二十一、性的困惑
二十二、心结
二十三、情路
二十四、婚姻是否适合我
二十五、留守女人
二十六、谁之过
二十七、破碎的心
附录一:爱情的保鲜处方
附录二:夫妻相处的一些小技巧
附录三:几种常用的婚姻疗法
附录四:情感需求问卷
作者介绍
刘学俊,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治疗师,供职于北京回龙观医院。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方面的咨询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华精神卫生网“婚姻与家庭”栏目的主持人。
文摘
序言
初读此书,给我的冲击是猛烈的,它全然颠覆了我过去对“修复关系”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婚姻的修复需要大量的妥协与牺牲,需要一方或双方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迎合另一个人,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然而,这本书里展现的路径却截然不同。它强调的是“自我重塑”作为修复关系的前提,认为只有个体先强大、先完整,才能为关系注入真正的生命力。书中对“依恋模式”的分析尤其精辟,我从未想过,童年时期那些微不足道的经历,竟然会像幽灵一样,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如此有规律地重演。作者没有用心理学术语去吓唬读者,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原本健康的个体,一步步退化成一个在爱里患得患失、充满防御机制的“受害者”或“控制者”。这种深入骨髓的自我审视过程是痛苦的,阅读时常常需要放下书本,进行长久的冥想,去回溯自己生命中的那些关键节点。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不是温文尔雅的,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拷问,让你不得不把自己扒光,暴露在冷静的审视之下。它没有给你一个“速成班”的承诺,反而用一种近乎严苛的态度告诉你:真正的疗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自我远征。
评分全书读罢,我最大的感受是“清醒”与“赋权”。许多市面上宣扬“爱能克服一切”的婚姻书籍,读完后只会让人更加焦虑,因为当爱确实无法克服一切时,我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而这本《婚姻疗伤手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首先接受了“爱有时是不足够的”这一残酷事实,并将重点放在了那些需要技巧、需要智慧、需要持续努力才能达成的“有效连接”上。书中关于“原谅的艺术”那一段尤其发人深省,它阐述了真正的原谅,不是遗忘或美化过去的伤害,而是建立一套新的、更有安全感的相处约定,是与自己内在受伤部分达成的和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沉稳而有力量的,没有浮夸的辞藻,每一个论点都像是经过反复打磨的宝石,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读完后,我没有感到一种虚假的乐观,而是获得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勇气——一种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暴,也知道该如何掌舵的信心。这本书更像是送给那些愿意为自己的幸福负责的成年人的一份严肃而深刻的礼物,它教育你如何去爱得更清醒,如何去疗愈得更彻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自助书籍那样线性推进,而是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层层深入,不断地触及问题的核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冲突的价值”这一章节的阐述。在我的经验里,冲突总是被视为洪水猛兽,是关系破裂的信号,因此我总是竭尽全力去避免争吵,哪怕是以压抑自己的方式。但这本书却颠覆性地指出,健康的冲突,其实是关系成长的最佳催化剂。作者细腻地剖析了那些“无效冲突”和“建设性冲突”之间的界限,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框架去识别和引导争论的方向。它不是教你如何“赢”得争吵,而是教你如何利用争吵来重新绘制彼此的边界和需求地图。我特别喜欢作者使用的一种比喻,将婚姻比作一个不断需要“重新装修”的房子,每一次冲突都是对老旧结构的一次必要检修。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论融入到我日常与伴侣的互动中,那种感觉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更像是在接受一套高级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升级包。它给予读者的,不是安慰剂,而是操作手册和工具箱,让你真正有能力去参与到这场修复工作中去。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处理“外部影响”与“内在责任”之间的平衡时,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和成熟度。很多关系问题,我们习惯性地会将责任推给原生家庭、推给社会压力,甚至是推给对方的性格缺陷。这本书没有完全否定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但它坚定地将焦点拉回到“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即我们自身的反应和选择。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情感债务”的概念,即过去未被处理的情绪和期望如何像无形的枷锁一样,限制了我们在当下做出自由选择的能力。这种深入到代际创伤层面的分析,让我对自己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爆发有了清晰的溯源。它没有责备,而是提供了一种“看见”的视角,让你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反应过度,或者为什么会在某些情境下完全退缩。阅读的体验是渐进式的,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有点道理”,但读到中后段,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看问题的角度不再是“谁对谁错”,而是转变为“我们如何共同应对这个挑战”。这种视角的转换,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疗愈力量。
评分这本名为《婚姻疗伤手册》的书,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重量,让人不禁好奇它究竟能为那些在婚姻泥潭中挣扎的灵魂带来怎样的指引。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处于一段关系中的低谷期,感觉身边的空气都变得稀薄而压抑。初翻开书页时,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老生常谈的夫妻相处之道,或者是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情感鸡汤,但很快,我就被书中那种直击灵魂深处的犀利和坦诚所吸引。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心的魔力,将那些我们不愿承认却又真实存在的婚姻裂痕,用毫不留情的笔触一一剖开。他/她没有试图去美化痛苦,而是将那些被时间磨损、被误解和冷漠侵蚀的婚姻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到被冒犯的疼痛,又有一种“终于有人懂我”的释然。这种坦诚是极其宝贵的,它迫使我们直面问题本身,而不是沉溺于表面的和谐假象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沟通失效”这一环节的论述,那不仅仅是关于说话技巧的探讨,更是对深层需求和恐惧的挖掘,读完后感觉自己对伴侣的某些行为模式有了全新的理解,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雾终于看清了对方的轮廓。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解药,而在于它像一把手术刀,精确地切开了病灶,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那些被我们用各种借口掩盖起来的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