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理解男人的苦,婚姻就好了
定价:36.00元
作者: 金鹤中,郑炳男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4343557
字数:
页码:2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理解男人的苦,婚姻就好了》一本两性情感故事集。想要一个在婚姻中感到幸福的丈夫吗?想要他进而更加爱你吗?每一个婚姻中的女人,都想拥有这样的亲密关系吧!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而其实,这一点都不难。
《理解男人的苦,婚姻就好了》用28个浪漫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告诉你答案。
目录
1.小气鬼丈夫的爱
2.二次结婚的夫妻
3.妻子是超人吗
4.亲爱的,出了车祸要铭记在心
5.爸爸的位置,妈位置
6.妻子的厨艺
7.特别的生日聚会
8.一句话的力量
9.丈夫对子女的爱
10.女婿也是自己的孩子
11.以生命作为礼物的丈夫
12.一个货车司机的后一封信
13.祝贺你获得第二次人生
14.暑假与摘辣椒
15.所谓夫妻缘分
16.妻子的内衣
17.永不干涸的泉水
18.一把牙刷
19.妈妈是女王
20.从明天开始,我们一起跑步吧
21.在娘家和丈夫一起度过的节日
22.和丈夫一起写下的胎教日记
23.妻子喜欢吃的柿子
24.做早餐的丈夫
25.让我学会了真爱的婚纱
26.分担痛苦的家人
27.老夫老妻的爱
28.送给妻子的锦旗
成为一个好丈夫的十条秘诀
作者介绍
金鹤中,牧师,布道者,通过在各传媒大学开设讲座、举办各类座谈会、写作等活动,成为一个给人以亲近感的、具有很强号召力的社会名士。他通过向大众提供可以享受到休闲运动和文化内涵的教会设施,而让很多不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来到教会。对教会来说,他倡导的这种示范性的革命举措还很新奇,但他却因受到这些“非教友”们的广泛好评而名闻遐迩。此外,他对家庭的珍贵有其独特的理解,并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和睦,带着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全身心投入到建设韩国模范、健康教会的事业当中。他是?位智慧的,同时也拥有培养韩国未来的梦想。他认为理想的未来人才,应该以稳定的家庭和基督教信仰为基础,他们具备的人格和品质,同时兼备国际胸怀。他为了培养这种未来的人才怀抱着希望。
他是“梦想教会”的主持,也是韩国NCD理事长,同时还担任着好朋友福利财团理事长、安山市基督教联合会会长、延世大学客座教授等数职。出版著作有《信任不败》《以夫妻的名义生活》《打造不信仰上帝的人也喜欢的教会》《做一个幸福的妻子》等。
文摘
《理解男人的苦,婚姻就好了》:
“咳——我这个大傻瓜,竟然对他这个小气鬼抱有幻想!”惠善这样自言自语着,一边神经质地挥动着手里的短外衣,一边向小区的干洗店走去。短外衣上少了两枚纽扣。几天前,惠善曾在附近的大型超市里见过这款衣服。当时,这款衣服就挂在展架上,夹在那些皱皱巴巴的衣服中间。
“也不是什么平常的日子。就因为是结婚纪念日,我才央求他给我买一件衣服。结果竞给我买来这么一件!还有脸说因为缺两个扣子,买得很便宜!天哪!我竟然把自己交给了这样的男人,还跟他结了婚!天哪!”今天是惠善和英民的结婚纪念日,而且是婚后迎来的个重要的纪念日。在个结婚纪念日到来前两天,惠善不知有过多少幻想。在一家服务态度特好的餐厅临窗的座位上,一边望着窗外美丽的汉江风景,一边举起葡萄酒杯和英民干杯……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待着用全身心接受英民充满爱意的目光。但是,英民就像是在嘲笑惠善的期待,竟然把这件胡乱包装起来的短外衣递给了她,作为他在他们个结婚纪念日送给妻子的礼物。英民这样对备感荒唐的惠善说:“给,这是送给你的礼物。肯定很适合你。”如果英民原本就是一个俭朴的人,惠善也就不会如此吃惊了。在他们结婚之前,英民可真是一个干练的帅小伙。惠善当时也是被他从头到脚散发出来的整洁劲儿所吸引,并终坠入爱河的。这样一个男人,如果能摆出一个求婚的动作,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十分了。
在用气球和蜡烛装饰起来的餐厅里,英民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向她表白,然后单腿跪地,向她递过一束火红的玫瑰花和一枚戒指,同时郑重地请求她嫁给自己。英民能这么求婚,却在个结婚纪念日,送一件这样的礼物给她。对这一点,惠善怎么也无法理解。
事实上,自从新婚旅行结束以后,英民立刻就开始变得小气起来了。在娘家住了一夜之后回来的路上,英民就向她表示,从今往后应该大限度地勤俭度日。当时,惠善还以为英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初节省的是烟钱。事实上,英民已经答应过惠善,一旦结婚,就开始戒烟,但即便是在新婚旅行途中,英民也没能戒烟。英民竟然置惠善的唠叨于不顾,一根接一根不停地吸烟。这么一个人,自从宣布戒烟以后,过了几个月,真就把烟给戒掉了。而且还是百分之百只为了节约开销。
其次是车费。英民开始每天骑车上下班。据他自己讲,这样每个月他就能节省6万韩元,他因此兴奋不已。如果需要添置什么物品,英民首先就会到网上二手市场搜索一阵儿,或者到区回收再利用中心。这还不够,后来竟开始从街上捡回不知什么人扔掉的东西。他还曾捡回一套书柜,自己动手涂了一遍漆,等油漆干透,便把家里的书一一摆了上去。惠善无法理解英民的这种生活态度。她不明白英民到底想要节省多少钱,更不知道省下钱来还要购买什么东西。
偶尔觉得英民的表现实在过分,惠善甚至无法按捺内心的愤怒。
到洗衣店钉上了扣子,再抖开一看,惠善觉得这件衣服倒也能对付着穿出去了,于是惠善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回到家里,她刚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清洗,就听到电话铃响了起来。电话是英民打来的。惠善还以为英民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反省了一番,并准备请她到一家环境幽雅的餐厅吃顿饭。她这样想着,嘴里却嘟囔道:“什么事啊?打电话来有什么事要说啊?”“今天晚上……”我猜得果然没错!惠善暗自得意,欣然问道:“几点?几点在哪儿见?”“说什么呀?没那回事。我已经给岳父大人打了电话,晚上要请他们到家里来吃饭,你要好好准备一下。”“什么?”挂了电话,惠善险些掉下眼泪来。惠善在心底里盼望着能和丈夫一起在外面吃一顿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饭,但这顿饭现在已经泡汤了。更何况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怎么又扯上了爸爸妈妈?惠善在心里埋怨父母,上了年纪怎么连这点眼力见儿都没有了。想到这一点,她竟然隐隐生起父母的气来了。
……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释然”。长期以来,我总觉得婚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博弈”,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对方不能有任何懈怠。这本书却像一剂强力的镇静剂,告诉我,紧张和对抗不是必然的宿命。作者并没有把“理解男人”这件事描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反而坦诚地承认了其中的难度和反复性。它强调了“自我成熟”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钥匙——只有当我们自己不再将伴侣视为我们所有幸福的唯一来源时,关系中的压力才会奇迹般地减轻。书中关于“个人价值独立性”与亲密关系共存的讨论,非常到位。它鼓励我们去发展自己的世界,这样当我们回到关系中时,带来的不再是索取,而是分享。这种从“我需要你来填补我”到“我选择与你同行”的转变,才是让婚姻真正“好起来”的内在驱动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提供工具,而不是提供幻想。
评分这本书的洞察力简直是惊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两性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在很多关键点上,我一直都带着厚厚的有色眼镜在看问题。作者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那些我们通常在亲密关系中忽略的细节。特别是关于沟通方式的探讨,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说了“我爱你”,但对方感受到的却是冰冷的敷衍。那种对男性思维模式的细致剖析,让我这个“旁观者”都忍不住为男性辩护几句,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沟通,而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用我们期望的方式来表达。书里举的那些日常小例子,真实得让人拍案叫绝,仿佛每一个场景都在我家里上演过。它不是提供速效药丸,而是教你一套更深层次的“翻译”工具,让你不再对着空气说话,而是真正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读完后,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包容、更少评判的眼光去看待伴侣的某些行为,结果显而易见,家里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们跳出了“对错”的泥潭,进入了“理解”的境界。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两性关系指南”多如牛毛,大部分都是矫揉造作或者过于理想化的。但这一本,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文笔非常流畅,带着一种特有的幽默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让人一口气就能读下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期望管理”的阐述。我们总期望伴侣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自动完成情感劳动,或者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瞬间“上线”,但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如何一点点侵蚀掉亲密关系的。它没有指责女性(或者男性)的不是,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和合理的期待值”上。书中关于“情感账户”的描述,我以前从未听过,但一旦理解了,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疏忽,都能引发一场巨大的情感风暴。它教你如何有策略地进行维护,如何识别那些正在透支关系的“隐形债务”。对于那些长期处于沟通僵局,觉得“我已经尽力了,但还是不行”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比那些肤浅的情绪安抚要实用得多。
评分从一个纯粹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关于“如何取悦伴侣”的陈词滥调。它更像是对人类心理学在特定社会角色下的应用进行的一次严谨的探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穿插案例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冷静的、近乎科学的观察力。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全是生活中的真实摩擦。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沉默的含义”,这对我触动极大。我们总是将沉默解读为“冷战”或“不在乎”,但书里指出,对于某些男性而言,沉默可能是一种深度内耗后的“系统重启”过程。强行打断这种过程,往往适得其反。书中提供了一些“安全进入”沉默状态的有效方法,比如提供一个物理上的“安全空间”,而不是情感上的“逼问”。这让我开始理解,爱不仅仅是粘合剂,有时也需要留出空间让彼此“呼吸”。这种对关系动态平衡的深刻理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不是教你如何“抓住”一个人,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个双方都愿意停留的稳定场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一章一章地堆砌理论,而是像解剖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一样,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驱动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被需要感”和“成就感”在男性情感系统中的重要性进行的论述。在传统的家庭叙事中,这些往往被简化为“大男子主义”或者“事业心”,但这本书将其还原到了最基础的人性需求层面。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疏远”或者“不投入”,其实是男性在以他们自己习惯的方式寻求确认和价值感。比如,书中提到的关于“解决问题”的冲动,与其说是他们不在乎感受,不如说是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提供解决方案”就是表达关爱最高效的方式。这种视角的转换,让我开始学会欣赏那些“笨拙的善意”,而不是只盯着那些“缺失的情绪反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获得了一副红外线眼镜,能够穿透那些表面的行为,直接看到深层的动机。这是一种赋权,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回应,而不是盲目地消耗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