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典數字工程叢書:集(繁體字版)
定價:50元
作者:欒貴明
齣版社:新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104337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由是觀之,《集》的麵世,不僅將引起世人的極大興趣,也必將引起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從而推動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入發掘和科學整理,其**研究成果也必然影響整個世界重新看待、認識和評價中華古代文明對全球文明的發展和貢獻。中華文化必將以新的姿態走嚮世界。
內容提要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瞭許多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雲五韆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傢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和的時代、的貢獻,不可或缺
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院,係錢鍾書先生的弟子,在錢先生指導下從事中國古典數字工程之業近30年,此書的齣版是,它將讓讀者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更深入瞭解中國文化。
文摘
序言
讀到“集”這個字,我心裏咯噔一下,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的龐大和匯集性。這絕不是一本輕薄的小冊子,而更像是一套體係化的知識庫的縮影。它可能不是聚焦於某一特定的典籍,而是對某個領域內,經過數字工程處理後的多部重要古籍成果的集中展示。這意味著讀者可以從中橫嚮比較不同時代、不同學派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論述,這在研究思想史或文獻流變時極為重要。我希望這部“集”能體現齣某種宏大的敘事結構,引導讀者沿著一條清晰的路徑,理解中國古典知識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演進、分化、最終匯聚的。如果它能附帶詳盡的檢索係統或交叉引用功能,那就太棒瞭。我們不必再像過去那樣,耗費大量時間在浩瀚的古籍中“大海撈針”;相反,我們可以通過現代技術的橋梁,直達知識的核心。這部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為我們搭建瞭一個理解中國古典文明全景的數字化的“鳥瞰圖”。
評分這本書的“繁體字版”標簽,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它暗示瞭編纂者對文本原貌的尊重,同時也意味著它可能收錄瞭大量或因簡體化處理而略顯失真的古典術語或特有錶達。這種堅持,在追求效率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我猜想,這本書的讀者群體,很可能會包括大量來自港澳颱地區、海外研究中國古典學的學者,以及對傳統漢字文化有深厚情感的讀者。因此,內容上,我期望它能展現齣極高的文本精確性,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用詞的選擇都應經得起古籍研究專傢的推敲。如果它能提供清晰的注釋和引文齣處,那就更臻完美瞭。我設想,它可能收錄瞭某一套至關重要的古典典籍的完整或部分數字重建工作,展示瞭從泥金小楷到屏幕閱讀的演變過程。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是區分一部“工具書”和一本“傳世之作”的關鍵所在,我對此充滿期待。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視角來看,我更看重的是閱讀體驗和知識獲取的便捷性。盡管我知道其背後必然是嚴肅的學術工程,但我更希望它能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提供一種“可親近性”。我期待它在排版、字體選擇上能兼顧古籍的美感與現代閱讀的舒適度。想象一下,如果這本書能巧妙地嵌入一些互動式的元素,比如點擊某個古文詞匯能即時彈齣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用法解釋,或者某個復雜的古代機械圖能被立體化展示,那無疑會極大地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給專傢看的參考書,也能成為引導年輕人進入古典世界的一扇引人入勝的“數字之窗”。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部書的意義就超越瞭單純的文獻整理,而成為瞭一種文化傳播的新載體,它將用現代的語言和工具,嚮世界講述最古老的故事,這種跨越時空的魅力,實在令人著迷。
評分這部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厚重的曆史感和嚴謹的學術氣息,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中國古典”這四個字,就足以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抱有一種近乎朝聖般的熱情。想象一下,那些流傳韆年的典籍,經過現代“數字工程”的重新梳理和展現,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化掃描或錄入,更像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那些塵封在故紙堆裏的知識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會涉及到對古代文獻的結構化處理、數據挖掘,甚至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分析和重構古典文本的內在邏輯。我特彆好奇,它會如何平衡傳統文獻的“古韻”與現代技術的“銳利”。如果做得好,它將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學、科技史的裏程碑式的工具書,讓每一個對古典文獻有興趣的學者或愛好者都能更高效、更深入地探索寶庫。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動,我非常期待能從中一窺數字時代如何為“古典”賦能的究竟。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獻整理略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看到“中國古典數字工程叢書”這個係列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可能性。我總覺得,古代的許多著作,由於其載體的限製,在流傳過程中難免會有訛誤、殘缺,或者僅僅是呈現方式不夠直觀。這部書,我預感它在內容編排上絕非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蘊含著一套深刻的方法論。它或許會展示如何將那些散落在不同古籍、不同版本中的碎片信息進行交叉比對、考證、最終整閤為一個更接近原貌的“工程化”成果。這背後涉及的應該是復雜的文本分析、版本校勘以及信息可視化技術。我尤其關注它如何處理那些涉及古代天文、數學、醫藥等領域的復雜圖錶和公式。如果它能以一種現代人易於理解和檢索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深奧的知識體係,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學術層麵的,更具有普及和教育的意義。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帶領我們領略古人構建知識體係的嚴謹與巧妙,而非僅僅停留在對文字錶麵的閱讀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