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 9787519238728

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 978751923872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诚仁,袁晓军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肿瘤
  • 肿瘤防治
  • 儿科
  • 医学科普
  • 健康指导
  • 疾病预防
  • 儿童健康
  • 临床医学
  • 医学书籍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38728
商品编码:2980059923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 作者 施诚仁,袁晓军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19238728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主要内容是关于儿童肿瘤的防治科普读物,由我国儿童肿瘤*线*专家教授撰写。
主要略分三大篇:
1. 有关小儿肿瘤基本知识及解答有关常见问题。
2. 介绍各种小儿肿瘤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3. 为患有儿童肿瘤的家庭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周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护士长。
施诚仁,196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学士,1968-1978年贵州省三0一医院外科主治医师,1978-1981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生(导师,佘亚雄教授),1982-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导,特殊津贴,1983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儿童医院外科进修1年(导师,prof. Bottex),1994-2009年分别去美国3次(1~3月)学习考察进修。
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团体主要职务,擅长小儿实体肿瘤外科,小儿肛肠外科,新生儿外科等,获津贴,宝钢教师等称号,科研分别获得、省部级、教育部等1~3等进步奖10余项。


   目录
章 儿童肿瘤的基本认识
节 为什么儿童会患肿瘤
第二节 肿瘤会遗传和传染吗
第三节 环境对肿瘤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第四节 儿童常见肿瘤的发病率
第五节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肿瘤
第二章 儿童肿瘤的治疗方式
节 化学治疗—儿童肿瘤的基本治疗措施
第二节 放射治疗—杀灭肿瘤的“神兵利器”
第三节 外科手术—实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 介入治疗—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术
第五节 骨髓移植—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的“加油站”
第六节 免疫治疗—儿童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第七节 舒缓治疗—缓解身心痛苦的“理疗机”
第三章 常见的儿童肿瘤
节 白血病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 脑肿瘤
第四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五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
第六节 肾母细胞瘤
第七节 肝母细胞瘤
第八节 骨肿瘤
第九节 横纹肌肉瘤
第十节 生殖细胞肿瘤
第十一节 甲状腺肿瘤
第十二节 血管瘤
第十三节 淋巴管畸形
第十四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四章 肿瘤患儿的饮食与营养
节 七种常见肿瘤症状的膳食宜忌
第二节 抗肿瘤期间的食物配搭及技巧推荐
第三节 肿瘤患儿的个体化营养支持
第五章 肿瘤患儿的日常护理与心理疏导
节 肿瘤患儿及其照顾者的心理社会支持
第二节 儿童实体肿瘤围术期护理的常见问题
第三节 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第四节 输液港和PICC的日常注意事项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守护生命之光,点亮希望之路 引言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然而,残酷的现实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将健康的阳光蒙上一层阴影。儿童肿瘤,这个沉重而令人心痛的医学名词,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不仅威胁着幼小生命的成长,更给无数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挑战。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了解、认识并积极防治儿童肿瘤,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并非一本医学专著,也不是一本面向专业医师的学术论文集。它是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家长、教师、社区工作者乃至所有关心儿童健康的人们所编写的科普读物。我们的宗旨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拨开笼罩在儿童肿瘤上的迷雾,让科学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预防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关爱与支持的力量汇聚成河,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第一章:拨开迷雾,认识儿童肿瘤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什么是儿童肿瘤。肿瘤,简单来说,是指人体细胞在异常增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异常的肿块。当这种异常发生在儿童身上时,我们称之为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特点、生长速度以及对身体的影响都有其独特性。 儿童肿瘤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尽管听起来可怕,但儿童肿瘤在儿童疾病中的发病率并非极高,但一旦发生,其对孩子成长和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儿童肿瘤的种类繁多,有些是儿童特有的,如神经母细胞瘤、视网母细胞瘤等,有些则在成人中也较常见,如白血病、脑肿瘤等。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认识和防治。 肿瘤的“好”与“坏”: 很多人一听到“肿瘤”就心生恐惧,认为它必然是致命的。但事实上,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也通常不会转移,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则具有生长迅速、侵袭周围组织、容易发生转移的特点,治疗难度大,预后相对较差。在儿童肿瘤中,恶性肿瘤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儿童肿瘤的病因猜想: 科学界一直在探索儿童肿瘤的病因。目前普遍认为,儿童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免疫力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易感性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绝大多数儿童肿瘤并非由父母直接遗传而来,而是基因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自发性突变。环境因素,如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暴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儿童肿瘤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也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的结果,避免不必要的自责和恐惧。 第二章:防微杜渐,关注儿童肿瘤的早期信号 儿童的身体语言往往是微妙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难以清晰地表达不适。因此,家长和监护人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医学常识,才能及时捕捉到可能预示着儿童肿瘤的早期信号。 身体出现的异常肿块: 这是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察觉的信号。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不明原因的、持续增长的肿块,无论是在皮肤下、腹部、颈部还是其他部位,都应引起高度警惕。例如,腹部出现的包块可能是神经母细胞瘤;颈部淋巴结不明原因的持续肿大,需要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 孩子反复发烧,且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伴随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某些儿童肿瘤,如白血病,就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 精神状态与食欲的改变: 孩子如果出现持续的疲倦、精神不振、活动量明显减少,或者食欲骤减、体重不明原因下降,这都可能是身体发出警告的信号。 疼痛的信号: 孩子如果经常抱怨骨骼或关节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或者出现跛行,需要警惕是否是骨肿瘤或某些侵犯骨骼的肿瘤。 眼睛的异常变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瞳孔区出现白色的反光,俗称“猫眼”,或者出现斜视、视力下降等。 其他不容忽视的症状: 例如,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现瘀斑;排尿习惯的改变,如尿频、尿急、尿中带血;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走路不稳、癫痫发作等。 需要强调的是,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患有肿瘤。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症状。关键在于,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儿童肿瘤治愈率的关键。 第三章:科普知识,提升大众的防治意识 提高大众对儿童肿瘤的认识水平,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的基础。这本书将致力于普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肿瘤的预防: 虽然很多儿童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降低风险。例如: 孕期保健: 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某些药物),定期产检,有助于降低胎儿患肿瘤的风险。 健康饮食: 鼓励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 减少环境污染暴露: 尽量避免让孩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注意家庭装修的环保性。 远离辐射: 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尤其是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肿瘤的早期筛查: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或特定类型的肿瘤,早期筛查能够有效地发现早期病变。例如,对于有家族史的孩子,可以考虑进行基因筛查。而定期体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一些早期异常。 治疗方法的介绍: 当不幸患上儿童肿瘤时,了解现有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书将以科普的视角,简单介绍主要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我们会说明这些治疗方法的作用原理、可能的副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支持与关爱: 面对儿童肿瘤,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在承受痛苦,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本书还将关注患儿家庭的心理支持、社会支持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倡导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希望和爱心的环境。 第四章:点燃希望,积极应对儿童肿瘤 儿童肿瘤并不可怕,尤其是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儿童肿瘤的治愈率已经非常高。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传递积极乐观的治疗理念,帮助家长和孩子勇敢地面对挑战。 科学的治疗是关键: 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是战胜疾病的首要条件。不要轻信偏方或未经证实的方法,以免延误病情。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患儿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寻求家庭、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康复与回归社会: 即使治疗成功,康复过程也需要时间和耐心。本书将介绍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帮助孩子恢复身体机能,重拾自信,顺利回归学校和社会。 社会的力量: 战胜儿童肿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书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肿瘤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医疗援助、心理支持、教育支持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的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结语 儿童肿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更希望它成为一个点燃希望的起点。通过《儿童肿瘤的认识与防治》,我们希望能够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提升大众的防治意识,鼓励早期发现,倡导积极治疗,并最终汇聚起全社会的关爱力量,为每一个孩子编织一张坚实的健康保护网。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爱心传递温暖,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生命之光,点亮他们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 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关心孩子健康的人们的礼物,是希望能为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带来力量的灯塔。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儿童肿瘤”这个词汇,不再是恐惧的代名词,而是我们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未来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真是买对了!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担心孩子健康的家长的一份“定心丸”。我一直对儿童肿瘤这个话题感到有些模糊和恐惧,总觉得它离我们很远,但又害怕它随时可能出现。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宣传,而是真正地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儿童肿瘤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它在“认识”部分,把各种类型的肿瘤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大概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更重要的是,“防治”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而是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从生活习惯到定期检查,都给了非常细致的指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和预防才是最好的“武器”,与其被未知所困扰,不如主动去学习,去掌握。

评分

这本书我前段时间就一直想找,终于入手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觉得它很有分量,装帧也很精美,一看就不是那种随意出版的书。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作为家长,孩子们的健康永远是我的头等大事。市面上关于儿童健康的科普书籍很多,但我总觉得有些过于浅显,或者过于专业,不容易被普通家庭理解。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实在,直击痛点,“认识与防治”这四个字,意味着它不只是讲讲概念,而是希望能够给到家长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帮我建立起对儿童肿瘤更全面、更科学的认知,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类型,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预防。我更期待的是,如果真的不幸遇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有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盲目恐慌。这本书的内容,我希望能做到详略得当,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让我在面对孩子健康问题时,能够有底气,有方法,不至于束手无策。

评分

这本书我买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放在床头,偶尔翻阅。它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了解。书的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儿童肿瘤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我们全社会都去关注和重视的。它不像我之前看的一些科普文章,只是零散地介绍一些信息,而是系统地梳理了儿童肿瘤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等各个环节。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各种肿瘤类型时,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疾病的严重性,而是更多地侧重于科学的解释和积极的应对策略。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谈“癌色变”,不如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去了解,去防治。它教会了我如何识别一些可能出现的早期症状,以及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如何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力量,一种面对健康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的医生,虽然早已不在临床一线,但始终关注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儿童健康的领域。这本书的内容,从书名来看,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科普价值。我曾经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儿童肿瘤的病例,深知其对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因此,一本能够帮助家长们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治儿童肿瘤的书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知识,既能让家长们对儿童肿瘤有科学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又能为他们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遵循的预防措施。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信息,让家长们了解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提高警惕,以及如何配合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对于这本书的质量,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值得信赖的、面向公众的权威科普读物。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深入了解医学知识。但是,一旦涉及到孩子的健康,我总是会格外关注。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因为它直接点出了“儿童肿瘤”这个沉重的话题,并且强调了“认识与防治”,这正是我们家长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清楚儿童肿瘤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危险信号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我可不希望看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希望能够用大白话来讲解,让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我也能轻松理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防治”部分,我希望它能给出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做来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或者说,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在面对孩子健康问题时,不再是那么无助和迷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