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智囊全集(函套装 全二册) 9787512000711 (明)冯梦龙,徐继素译 线装

正版 智囊全集(函套装 全二册) 9787512000711 (明)冯梦龙,徐继素译 线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冯梦龙,徐继素译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冯梦龙
  • 徐继素
  • 智囊全集
  • 线装书
  • 古籍
  • 文学
  • 历史
  • 计谋
  • 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0711
商品编码:29823278368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智囊全集(函套装 全二册)

定价:335.00元

作者:(明)冯梦龙,徐继素译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20007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8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者将其分为“政略智囊”,所收选的历代政治故事表达了冯梦龙的政治见解和明察勤政的为官态度;“政务智囊”所选的是古人处理政务手段的故事;“言辩智囊”收古人言善辩才的故事;“军事智囊”收古人各种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故事;“巾帼智囊”专辑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狡智囊”收古人各种黠狡小技以及种种术的故事。

目录


上册
 政略智囊
  见大卷一
   姜太公诛杀华士
   孔子处死少正卯
   诸葛亮吝于宽赦
   祭遵军法处置僮仆
   子贡尚不能说服农夫
   宋太祖巧选侍卫
   胡少保选拔人才
   韩混善因才而用
   越王任用有心人
   郭隗招纳天下士
   丙吉智救醉酒人
   郭进不为人所动
   秦桧任用伪桧者
   大臣戏美人庄王未怪战场冲锋陷阵不慢怠
   邓羌拼死保护部将
   魏元忠用贼防盗
   唐柳砒鼓励牟磨
   廉希宪会见穷秀才
   范仲淹任用贬官
   徐存斋督察学政
   屠枰石戏谑保甲
   孝寿替举人杖家奴
   胡霆桂惩办私酿者
   宋尹源赦免刘涣
   陈馀忍辱受鞭打
   狄青带涅任将军
   宋熙宁规劝旧友
   杨士奇施惠于徐奇
   严震大方众人归
   萧何有心收集秦书
   刘邦为楚服丧讨项羽
   蔺相如为国容廉颇
   刘备以礼教马超
   曹彬公私兼顾窦仪严管国库
   鲁宗道办事不欺君
   吕许公为人得体为石介洗雪耻辱
   古弼为君选瘦马承业管钱为国家
   李从荣轻浮遭败亡
   李渊论功行赏
   陛下非时不登楼
   卫青在外不程信凯旋传美名
   李想劝裴度训示蔡人
   冯骥为孟尝君收债
   钦若知节吵闹遭革职
   彭时中状元险遭捉拿
   孙觉为百姓解难
   赵清献巡察青州
   贾彪严办杀子妇人
   玩弄法令遭斩杀
   季本违抗巡按令
 ……
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明代散文大家与奇书异闻录》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明代文学的璀璨星河,特别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散文大家及其不朽的创作。我们将聚焦于当时社会风貌、思想变迁以及文人心态的生动写照,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解读,揭示明代散文如何熔铸历史智慧,洞察世情人性,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本书不包含任何关于“智囊”类书籍的讨论,专注于挖掘明代文人如何以笔为刀,以文为剑,在波诡云谲的时代中,刻画出独具匠心的文学图景。 第一章:明代文坛概览——时代的脉搏与文人的心声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其文学发展同样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政治上,从巩固中央集权到后期对外军事行动的疲惫,从严苛的皇权统治到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变化,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也催生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题材。思想文化层面,宋明理学的深化,特别是心学的兴起,对文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明代文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文人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并存。他们既尊崇唐宋八大家,努力学习其古文写作的典范,又试图在继承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另一方面,非主流的文学思潮和写作实践也逐渐兴起,一些作家开始挑战传统的文体规范,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本章将首先梳理明代文坛的整体格局,介绍重要的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思潮。我们将探讨“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影响,分析其对当时文人创作的引导与制约。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那些在主流之外,依然发出独特声音的作家群落,他们或关注民生疾苦,或抒发个人情感,或描绘市井百态,为明代文学增添了丰富而斑斓的色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时期文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政治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他们是如何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与个体创作的激情之间寻求平衡,他们的文字又如何折射出时代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 第二章:叙事与写实的双峰——明代散文大家的作品解析 明代散文以其叙事性和写实性见长,涌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本章将聚焦其中几位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大家,通过对其经典作品的深入解读,展现他们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游记散文的“真”与“美”:我们将重点分析明代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特别是那些以写实著称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如《徐霞客游记》般的详细记录,不仅是地理风貌的写照,更是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对人生探索的独特体悟。我们将剖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川河流的壮丽、风土人情的淳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分析其叙事结构,如何将漫长的旅程组织得有条不紊,如何将日常的观察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思考。我们将探讨他们的文字如何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诗意的表达,达到“真”与“美”的和谐统一。 笔记小说中的世情百态:明代笔记小说作为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广泛的题材、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窗口。我们将选取几部代表性的笔记小说,如《聊斋志异》(虽然成书稍晚,但其风格与明代笔记小说脉络相承,可作为对比参照)或明代本地的笔记作品,深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奇闻异事、鬼狐传说、历史掌故、人物传记等内容的记载,展现明代社会阶层的结构、人际关系的复杂、道德伦理的冲突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将研究其叙事策略,如何抓住读者兴趣,如何通过短小的篇幅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流露出的个人观点和价值判断。 论说文与尺牍的智慧:除了叙事性的散文,明代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论说文和尺牍作品。我们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说文,探讨作者如何在议论中体现其思想深度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政治制度、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将分析一些名家的尺牍,这些书信往来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交流,更是当时社会交往、信息传播以及文人之间互相砥砺的重要载体。我们将考察尺牍的语言特点,如何在相对自由的文体中展现作者的学养、情趣和交际能力。 第三章:文人的风骨与情怀——时代巨变下的个体书写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加剧,许多文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文人风骨,抒发个人情怀,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是本书探讨的另一重要维度。 隐逸与归隐的思潮:面对黑暗的政治现实,一部分文人选择了隐逸或归隐,将自己的才华寄托于山水之间,以诗文自娱。我们将分析这些隐逸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社会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我们将考察他们如何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志,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针砭时弊的勇气与隐晦:即使身处官场,许多文人也并未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然而,在严酷的政治高压下,他们的批判往往显得十分隐晦和曲折。我们将深入研究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散文作品,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暗示、影射等手法,巧妙地表达对腐败政治、官场黑暗、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独立思考和道德勇气。 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升华:除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明代文人也毫不吝啬地抒发个人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都在他们的笔下得到了细腻的展现。我们将选取一些描写个人情感的散文佳作,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触动读者的心灵。我们将探讨他们在情感抒发中,如何超越个人的小情小爱,上升到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普遍思考。 第四章:明代散文的艺术成就与传承价值 本章将对明代散文的整体艺术成就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语言的精炼与创新:明代散文在语言运用上,既继承了古文的典雅,又吸收了当时白话文学的生动活泼。我们将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如用词的精准、句式的灵活、叙述的流畅等,以及一些作家在语言上的创新尝试。 结构的巧妙与章法的严谨:无论是长篇的游记,还是短小的笔记,明代散文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显得匠心独具。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散文的结构特点,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使文章层次分明,线索清晰,引人入胜。 思想的深刻与人性的洞察:明代散文不仅具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我们将再次强调,这些作品如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变迁、价值观念,以及作者对人生、社会、道德的独立思考。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明代散文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简要探讨其在清代及以后的发展轨迹,以及其精华如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结语 《明代散文大家与奇书异闻录》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明代文学画卷,让大家在领略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情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精神世界。本书不涉及任何“智囊”类书籍的论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明代散文这一广阔而深邃的领域,发掘其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和不朽魅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这套书纯属冲动消费,但现在看来,这笔投资绝对是值得的。我最欣赏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厚度。9787512000711这个ISBN背后,代表的是明代经典在现代出版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下的一次完美复活。线装书的触感,那种略微粗糙却又韧性十足的纸张,让人感觉非常踏实。我注意到其中的翻译工作,面对古汉语的凝练和典故的繁复,要做到信、达、雅,难度极高。初步翻阅中,我发现译者在保持原文风貌的同时,又巧妙地做了现代化处理,使得那些深奥的谋略变得更容易被现代读者理解,却又不失古人的神韵。我更看重的是它所构建的思维体系,它教导的不是单纯的“阴谋诡计”,而是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判断力。这对于提升个人在处理重大决策时的战略眼光,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对这种汇集了历代智慧精髓的典籍总是无法抗拒。这套《智囊全集》的“全二册”配置,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的性。线装的设计,让人想起古代书房里的景象,每次翻开它,都有种进行“精神考古”的沉浸感。我留意到书中的一些案例,涉及范围极广,从军事部署到朝堂博弈,无所不包,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治理艺术的深刻理解。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逐字逐句研读,但从目录和篇章标题就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和智谋的张力。它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和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投机取巧,而在于培养一种洞察本质、预判走向的思维习惯。我打算把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不仅仅是收藏,更是希望它能时常提醒我,保持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让人醍醐灌顶的文本情有独钟,而这套《智囊全集》的封面和装帧,已经暗示了它非同一般的内涵。我特意选了线装的版本,就是为了那种与古籍对话的感觉。书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线装的装订方式虽然需要更小心翼翼地对待,但这种“小心翼翼”本身就是一种尊重,让你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我还没来得及通读全篇,但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里蕴含的逻辑和智慧,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不像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展现哲理。我试着去代入那些情境,思考如果是自己处在那个位置,会如何抉择。这种思维的锻炼,比单纯的知识输入要来得有价值得多。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汲取一点灵感。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初衷更多是出于对“智囊”这个概念的好奇,想看看古代的谋士和智者们是如何应对那些错综复杂的局势的。从初步的翻阅来看,冯梦龙和徐继素的译注工作显然是下足了功夫的,看得出他们不是简单地直译,而是融入了对原文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线装书的阅读体验跟现代平装书完全不同,它强迫你放慢速度,去咀嚼每一个字眼背后的深意。我注意到其中一些篇章的排版和注释方式,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理解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权谋策略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用人、识人方面的论述,感觉今天的职场管理和团队建设依然能从中汲取到不少养分。这不只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互动艺术的教科书,只是它的语言更凝练,智慧的密度更高。

评分

这本《智囊全集》的线装版本,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古朴典雅的外观所吸引,那种泛着微微黄光的纸张,配上精致的装帧,仿佛能闻到一股穿越时空的墨香。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内容,但光是这种实体书的质感,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现在的快餐式阅读太多了,能静下心来捧读这样一本经典,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喜欢这种“函套装”的设计,显得特别有分量,也更有收藏价值。翻开第一册,那些经典的篇章和智慧的片段,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经能感受到古人处理政务、洞察人心的那份高妙与深邃。这本书的译者和整理者也值得称赞,能在现代社会以这种传统的形式呈现古籍,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守护。我期待着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壶好茶,慢慢沉浸在这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之中,去体会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精辟论断和生动事例。这种对传统的致敬,让我对阅读本身充满了仪式感和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