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Vol.9 | 作者 | 陶飞亚 郭红 |
| 定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15858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集中于明清以来基督宗教的汉语文献研究。本辑收录的文章来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史学、哲学、文学、区域传播等诸多角度对各种类型的汉语基督教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介绍了欧洲汉学家对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探讨。本辑意在通过不同层面与视域的讨论,凸显基督宗教汉语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陶飞亚,男,1951年9月生,山东益都人。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中国史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博物馆(筹)馆长。多年从事中国现代史、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义和团运动及西方在华传教运动与中国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台湾大学等校担任过访问学者。 |
| 目录 | |
| 《圣朝破邪集》的文献及思想史意义【王喜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偏学术性的论著是有些畏惧的,总担心会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但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妙,像是一部结构严谨的交响乐,有低沉的铺陈,也有高亢的激辩。作者显然在史料的筛选上下了极大的功夫,那些引用的文献和一手资料,散发着历史的陈旧气息,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逝去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文化符号在权力转移过程中如何被重新诠释和挪用的分析部分。这种对文化现象的细致剖析,远超出了传统政治史的范畴,将其提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层面。读到关于某一地区文化冲突如何通过对核心信仰文本的解读差异被激化的章节时,我甚至停下来,对照着手边其他几本相关书籍进行交叉验证,足见其论点的说服力。对于想了解深层文化动态而非仅仅时间线索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穿透力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不小,但阅读体验却非常流畅,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很多严肃的学术观点,在作者笔下被转化成了一种富有画面感和张力的文字。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样,将论点裹在层层叠叠的学术术语中让人望而却步,而是努力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思想的精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古代社会对“神圣性”构建与维护机制的探讨。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定义上,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展示了这种“神圣性”是如何在社会阶层间流动、被利用,以及最终如何崩塌瓦解的。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社会权力运作模式的理解。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现代社会中各种意识形态的眼光都变得更加审慎和批判了。
评分作为一名对思想史有持续关注的爱好者,我发现市面上许多同类书籍往往只聚焦于单一的地域或时段,难以形成一个宏观的视野。而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广阔的地理跨度和深远的时间纵深。它不局限于西方中心论的叙事框架,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文明体系下的相似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这种跨文化的对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例如,书中对比了东方与西方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其核心信念体系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僵化性,这种对比分析极其富有启发性。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敏感的议题时,保持着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避免了价值判断的陷阱,只是纯粹地呈现和分析“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衡量一本优秀历史著作的重要标准,而此书无疑达到了这个高度。
评分这部新近到手的历史读物,光是捧在手里掂量,就感觉沉甸甸的,绝非那种轻飘飘的快餐式读物可比。我本就对文明的演进脉络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结构与思想内核的宏大叙事。翻开扉页,里面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就透着一股庄重感,似乎在无声地提醒读者,接下来的内容需要你付出专注和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不同时代背景下,思想是如何与现实权力结构进行博弈与融合的过程。那种将复杂的哲学思辨,用清晰的史实逻辑串联起来的能力,着实令人叹服。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教会权力扩张与世俗君主制张力关系的论述,角度刁钻却又论据充分,让我对以往理解中的某些历史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已知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和深层逻辑,让人读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畅快感。这本书无疑是献给所有不满足于表面历史叙述、渴望探究事物本质的深度阅读者的上佳之选。
评分读完最后几页时,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并非简单的故事讲完了的失落,而是被书中展现出的复杂性所震撼。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在于它激发了读者去主动提问的能力。它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去质疑既有的解释。特别是关于历史记忆的塑造与遗忘机制的章节,对我触动极大。它揭示了所谓的“主流历史”是如何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而形成的,这促使我反思自己过去所接受的许多“常识”的可靠性。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一次知识的输入,不如说是一次思维的深度淬炼,它迫使我走出自己的认知舒适区,去面对历史的真正面貌——一个充满矛盾、悖论和未解之谜的广袤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