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定价:103.00元
作者:龚国光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151133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毕十年之功,携全国学术大家之力,取河洛学术研究之精华,汇集成“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三十种)。该丛书是对河洛文化的一次深度梳理,探抉发微,内容广泛,立论深刻,学术与普及兼融。全面梳理,集中研究。佳作迭出,蔚为大观。
内容提要
本书为“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主要阐述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的关系渊源,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源头文化,对其他地方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对客家地区的文化影响更为深远,而其他地方的文化也反过来对河洛文化有所补充,二者护卫影响。本书资料广泛,论据有力。
目录
作者介绍
龚国光 ,男,汉族,江西新建人,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研究方向为文艺戏剧学与地域文化理论。
文摘
序言
《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这本书,真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它提供了非常多新颖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宗族制度很感兴趣,这本书在探讨河洛文化时,对早期氏族部落的形成、祭祀礼仪的演变,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有非常细致的论述。读到这部分,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先民们如何在共同的信仰和规则下,建立起最早的社会雏形。而转向赣鄱文化,我则被其在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上的独特贡献所吸引。书中对于明清时期江西商帮的崛起,以及他们如何在商品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又将儒家文化、戏曲艺术等广泛传播出去的叙述,让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形态下的社会变迁和人文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文化背后逻辑的深入挖掘,它促使我反思,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质究竟是如何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评分《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这本书,真的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明深处的大门。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文化差异颇感兴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这两种文化割裂开来,而是着力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演变。在河洛文化的部分,作者对早期文明的形成,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早期国家形态的描述,都非常生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祖先崇拜”的分析,如何从最初的朴素情感,逐渐演变成一种复杂的礼仪制度,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当书本转向赣鄱文化,我则被其独特的陶瓷工艺和园林艺术所深深吸引。作者详细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发展,以及它如何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创新,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同时,书中对江南私家园林的描写,那种含蓄、精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也让我流连忘返。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让我认识到,地域文化并非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在与外界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生动,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研究,变得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身感受着文化的脉动。
评分这本《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对中原地区悠久的河洛文化和江南水乡特有的赣鄱文化都充满了好奇。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厚实的书页,雅致的排版,瞬间就让我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厚重感。翻开书页,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河洛文化,那发源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璀璨文明,从古老的传说到文字的起源,从礼乐的形成到思想的萌芽,作者都梳理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河图洛书”的解读,那种神秘感和哲学深度,让人不禁思考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智慧。而当视角转向赣鄱文化,那种温婉细腻,又饱含韧性的地域特色扑面而来。书中所描绘的赣鄱水乡风情,从建筑的飞檐翘角到文人的诗词歌赋,从民间信仰的虔诚祭祀到商贸的繁荣发展,无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地域魅力。作者对于两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互动与融合的探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在悠悠岁月里,这两大文化板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格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华文明深邃而广阔的根脉,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精神的远足,收获满满。
评分这本书《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来自于其跨越时空的宏大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常常觉得很多地方历史的脉络太模糊,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认知上的盲区。在关于河洛文化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汉字起源、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是如何在河洛大地孕育并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道”的阐释所吸引,那种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在古代先民的观察和思考中,逐渐凝结成一种深邃的宇宙观,而这种宇宙观又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伦理和艺术。而当阅读到赣鄱文化的部分,我更是被其独特的文学传统和地方戏曲所吸引。作者通过对王勃、汤显祖等文学巨匠的生平和作品的梳理,展现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这些文化如何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地域特色。这本书的论述非常扎实,每一个观点似乎都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深感佩服。它让我明白,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它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理解它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评分说实话,拿到《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然而,事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竟然如此生动,将本来可能枯燥的历史文献和文化符号,描绘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河洛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阐述,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古籍中的记载,更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潮,甚至是当时的自然环境,来层层剖析这种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我仿佛看到古人是如何敬畏自然,又是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去构建自己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而当书本翻到赣鄱文化的部分,我更是被其独特的风土人情所深深吸引。尤其是关于赣鄱地区历代文人的考据,那些关于他们生活、创作的细节,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才情的涌动和时代的烙印。作者在对比两种文化时,并没有简单地褒扬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是着重于挖掘它们各自的独特性以及在中华文化整体中的价值。这种客观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化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命体,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碰撞、融合,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璀璨文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