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嚮世界叢書(續編):八述奇(上下) 9787553806754 張德彝, 鍾叔河 曾德明

走嚮世界叢書(續編):八述奇(上下) 9787553806754 張德彝, 鍾叔河 曾德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德彝,鍾叔河 曾德明 楊雲輝 著
圖書標籤:
  • 走嚮世界叢書
  • 八述奇
  • 張德彝
  • 鍾叔河
  • 曾德明
  • 古典文學
  • 明代小說
  • 文化交流
  • 文學翻譯
  • 曆史小說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萬捲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06754
商品編碼:2983417112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走嚮世界叢書(續編):八述奇(上下)

定價:126.00元

作者:張德彝, 鍾叔河 曾德明 楊雲輝

齣版社:嶽麓書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38067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張德彝*鍾叔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張英宇校注的《張德彝八述奇(上下)(精)/走嚮世界叢書》又名《奉使英國記》,是作者“述奇”係列的*後一部,此次張是以公使身份齣洋,比以往幾次齣洋身份地位大為不同,所受到的待遇也隨之升級,但他依舊不改“采風問俗”的習慣,每遇人和事都一一記錄下來,收錄到《八述奇》中去。唯獨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記載的內容中個人思想較之以往“述奇”多些,這應該是其身份地位的變化,以及個人閱曆的提高導緻的,記述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新奇,多瞭些思考審視。

內容提要


“走嚮世界叢書”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國齣使 、考察、遊曆西方各國的記錄,全都是親身經曆的見 聞,共收書65種。這和已齣版的“初編”35種一起構 成瞭早期中國人走嚮世界、認識世界、記錄世界、剖 析世界、接納世界艱難曆程的全景圖。張德彝*鍾叔 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張英宇校注的《張德彝八述 奇(上下)(精)/走嚮世界叢書》為其中一冊。

目錄


叢書新序叢書原序叢書凡例敘論:齣使大臣的《八述奇》(鍾叔河)張德彝八述奇王塘序八述奇自序八述奇凡例張德彝八述奇上冊(光緒二十八年二月至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下冊(光緒三十年一月至光緒三十二年三月)索引與簡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八述奇》:一段跨越時代、重塑視界的非凡旅程 這是一本關於探索、關於見證、關於自我重塑的書。它並非簡單的遊記,而是以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記錄瞭一位晚清中國人如何跨越文化藩籬,以一顆赤誠的心去觀察、去理解、去融入一個正在發生巨變的西方世界。本書作者張德彝,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一批踏足西方的外交官之一,他的經曆本身就極具傳奇色彩。他並非被動地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禮,而是主動地去探尋,去比較,去反思,最終形成瞭他獨到的觀察與深刻的見解。 《八述奇》上下兩捲,其內容之豐富,視角之獨特,足以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中國與西方之間,信息流轉的珍貴樣本。張德彝的文字,沒有文人式的雕琢,也沒有官方報告的僵硬,而是充滿瞭親曆者的真切感受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他筆下的西方,是生動而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概念。他記錄的不僅僅是宏偉的建築、先進的科技,更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社會風貌、價值觀念,以及那些在異域土地上發生的,或許在中國人看來頗為“奇特”的種種景象。 第一捲:初探寰宇,驚奇與求索 上捲《八述奇》主要記錄瞭張德彝首次遠赴歐洲的見聞。彼時的中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而西方世界則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中飛速發展,展現齣勃勃生機。張德彝懷揣著“以眼界開闊,以事理通達”的使命感,將他所見所聞,以樸實而生動的筆觸一一記錄下來。 他筆下的倫敦,不再隻是遙遠的海上傳說,而是“高牆巨屋,街市繁華,車馬絡繹”的真實景象。他詳細描述瞭當時英國的交通方式,從馬車到蒸汽火車,從運河到鐵路,這些在當時中國人看來如同“神跡”般的交通工具,被他一一考究其原理和運作方式。他觀察到倫敦的工廠,機器轟鳴,生産效率驚人,這與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他深刻體悟到工業化的力量。 對於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張德彝更是細緻入微。他記錄瞭他們的飲食,從早餐的“麵包、牛奶、咖啡”到晚餐的“牛排、烤肉、蔬菜”,以及那些新奇的調味品。他還觀察到西方人的傢庭生活,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對個人空間的尊重,以及男女社交的相對自由,這些都與他所熟悉的中國傳統傢庭觀念存在顯著差異。他尤其關注西方社會的法律製度和政治運作,如議會製度、陪審團製度等,試圖理解這些製度如何維持社會的秩序與穩定。 在科技方麵,張德彝的記錄尤為珍貴。他親眼目睹瞭電燈在夜晚點亮城市,看到瞭望遠鏡如何洞察星辰,也對當時流行的攝影技術感到驚嘆。他嘗試去理解蒸汽機的原理,去分析電報的傳輸機製,這些都是他努力從“奇”中探尋“理”的過程。他並沒有將這些視為不可思議的神跡,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體係。 此外,上捲中也包含瞭張德彝對西方社會宗教信仰、藝術文化、教育體係等方麵的觀察。他嘗試理解基督教的教義,觀察教堂的建築風格,欣賞音樂會和戲劇錶演。他對西方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也進行瞭詳盡的記錄,從中看到瞭西方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八述奇》的上捲,更像是一幅宏大的社會風情畫捲,真實而生動地展現瞭19世紀後期西方世界的麵貌。張德彝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敏銳地捕捉到瞭那些最能觸動人心、最能引發思考的細節,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曆史資料。 第二捲:深入觀察,反思與啓迪 下捲《八述奇》則進一步深化瞭張德彝的觀察與思考。在經曆瞭一段時間的西方生活後,他不僅更加熟悉當地的生活,而且能夠進行更深入的社會分析和文化比較。他的筆觸更加成熟,對西方文明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他開始關注西方社會中的一些矛盾與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勞工問題、社會不公等。他觀察到倫敦等大城市中存在的貧民窟,感受到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這讓他對西方文明的“光鮮亮麗”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他也對西方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進行瞭初步的探討,雖然他的分析可能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其主動的思辨精神依然值得稱贊。 在政治製度方麵,張德彝對英國的君主立憲製進行瞭更細緻的觀察。他記錄瞭議會辯論的場景,分析瞭首相與大臣的權力分配,試圖理解為何這種製度能夠長期運行。他還對比瞭不同西方國傢的政治體製,例如法國的共和製,以此來深化對政治運作的理解。 文化層麵,下捲中張德彝對西方文學、哲學、曆史等領域也有所涉獵。他可能會提及一些當時流行的文學作品,以及對一些哲學思想的初步認識。他將西方的曆史發展脈絡與中國古代的曆史進行對比,試圖從中找齣各自的特點和規律。 最值得一提的是,下捲中張德彝對西方科技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他可能會對某些科學原理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或者對一些新興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預測。他不再僅僅是驚嘆,而是開始思考這些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社會,以及中國在引進這些技術時可能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八述奇》的下捲,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對話與思想碰撞。張德彝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不斷地將西方世界的種種現象與中國固有的思維模式進行對比和反思。他的記錄,不僅僅是為瞭客觀地呈現事實,更是為瞭尋找一條適閤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他的文字中,充滿瞭對中國命運的憂慮,也蘊含著對變革的渴望。 《八述奇》的價值與意義 《八述奇》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內部視角”。與西方人撰寫的關於中國的著作不同,這本書是由一位中國人在陌生的世界中,用中國人的眼睛去觀察,用中國人的頭腦去思考,最終用中國人的語言去錶達。這種視角,使得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西方文明對一個早期接觸它的中國人産生瞭怎樣的衝擊,以及他如何消化、理解和迴應。 這本書並非對西方文明的全然贊美,也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然否定。張德彝的記錄,充滿瞭求知欲和比較意識。他既為西方的進步感到驚嘆,也為中國的落後感到憂慮;他既欣賞西方文明的長處,也看到瞭其可能存在的弊端。這種辯證的態度,使得他的觀察更加客觀,也更具啓發性。 《八述奇》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19世紀後期世界的重要窗口。在那個全球化剛剛萌芽的時代,信息傳播的壁壘依然高聳。張德彝的這番旅程,以一種極為個人化的方式,跨越瞭地理和文化的鴻溝,將一個鮮活的西方世界帶迴瞭中國。他的文字,是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探索世界、尋求變革的縮影。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代化”的進程。現代化並非單一的綫性發展,而是不同文明之間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復雜過程。張德彝的《八述奇》,正是這個過程中一個生動的案例,它展示瞭一個個體如何在異域的經曆中,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也重新認識整個世界。 總而言之,《八述奇》是一部值得深入閱讀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更是一次關於人類探索未知、理解差異、實現自我超越的偉大敘事。通過張德彝的眼睛,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得以思考我們自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梳理那些宏大敘事背後的個人命運時,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簡直讓人拍案叫絕。他們沒有滿足於僅僅停留在事件的錶麵,而是深入到曆史人物內心最幽微之處,去探究他們的抉擇、掙紮與最終的和解。這種挖掘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閱讀同類題材書籍的預期。尤其是在描繪那些關鍵轉摺點時,作者似乎擁有瞭一種穿透時空的能力,將彼時的空氣、人物的微錶情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我正身處其中,與他們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曆史洪流的裹挾。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那些曾經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而富有溫度,真正做到瞭“以小見大”,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一定門檻的,它絕非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快餐文學”。裏麵引用的史料和分析的視角,都帶著強烈的學術色彩和跨學科的背景知識要求。有好幾處地方,我不得不停下來,查閱大量的背景資料,甚至需要反復迴溯前麵的章節纔能真正領會作者的深意。但這恰恰是我最推崇它的地方——它拒絕降低讀者的認知水平,而是以一種近乎挑戰的姿態,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這場嚴謹的智力探險中去。這種對閱讀深度的堅持,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磨礪瞭我的思考方式,讓我對既有的認知體係進行瞭徹底的重構。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的那種帶著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配閤著傳統的書法字體,立刻就把人帶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每一次翻開,指尖拂過紙張的紋理,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處理上的剋製與大氣,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處處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雖然內容本身可能充滿瞭對過往的審視與反思,但光是捧著它閱讀的過程,就仿佛完成瞭一次對知識和審美的朝聖。裝幀的質感和書中的文字內容形成瞭完美的對話,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冊讀物,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時間留下的一個堅實的印記,讓人忍不住想要仔細端詳,體會那種經久不衰的美學力量。

評分

從整體結構上看,這套書的邏輯脈絡構建得極其宏大且精密,仿佛是一件復雜的機械裝置,每一個齒輪、每一個發條都緊密咬閤,確保瞭敘事推進的精確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地域和時間維度交叉時的處理手法——他們巧妙地運用瞭參照係轉換,避免瞭任何單一視角的局限性。每當感覺自己被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層所限製時,作者總能及時地引入另一個地區的平行發展或對比視角,瞬間拓寬瞭讀者的視野。這種全局觀的構建能力,體現瞭作者非凡的學識儲備和整閤能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點,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理解復雜文明互動關係的思維模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平颱,讓人得以在宏觀與微觀之間自如穿梭,獲得對“世界”一詞更具層次感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有一種奇特的韻律感,行文流暢時如江河奔湧,一瀉韆裏,將復雜的時間綫梳理得井井有條;而在論述關鍵的哲學思辨或文化衝突時,筆鋒又會變得凝重而緩慢,充滿瞭思辨的張力。這種抑揚頓挫的節奏掌控,使得長篇閱讀也不易産生疲勞感。更妙的是,作者在嚴肅的論述中,偶爾會穿插一些非常精妙的、帶著幽默感的旁白或對比,這些“呼吸點”的設置,極大地緩解瞭文本的沉重感,讓讀者在緊張的思考之餘,還能感受到一種智力上的愉悅。可以說,這種敘事上的高超技藝,是這本書成功的關鍵之一,它讓冰冷的曆史和深刻的理論“活”瞭起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