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今譯新解(英漢對照)
定價:25.00元
作者:黨爭勝,毛艷君
齣版社:西北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61247853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論語今譯新解(英漢對照)》以《論語》全本為藍本,擇取其中關於“為學”、“修身”、“仁道”、“禮樂”、“財富”、“孝悌”、“”、“處世”、“為政”“教育”和“生死”等十三個方麵的話題內容編輯成書。為幫助讀者理解,同時也為瞭將《論語》的思想和智慧推廣到世界,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結閤名傢的研究對原文進行瞭語內和語際翻譯,並對每一條語錄進行瞭啓發性的延展解讀。對這些解讀,我們也附上瞭英語翻譯,希望能對有誌於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的外國讀者有益。
目錄
一、為學(To Leam)
二、修身(Self-Edification)
三、仁道(T11eWaytoVirtue)
四、禮樂(Ritual andMusic)
五、理想(Ideals)
六、財富(Wealth)
七、孝悌(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
八、(Making Friends)
九、處世(Conducting OneselfiSociety、
十、為政(Administration)
十一、教育(Education)
十二、生死(Life and Death)
十三、孔子其人(Confucius-theMan)
作者介紹
黨爭勝,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10-2011年中關富布萊特高級研究學者。主要從事文學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研究,齣版《文學翻譯鑒賞導論》《<紅樓夢>英譯藝術比較研究》《翻譯新究》《翻譯名篇欣賞》《TEM測試語用效度研究》等著作5部;發錶《論文學翻譯的文學性》《許淵衝英譯<西廂記>哭宴賞評》《中國古典代錶小說在國外的譯介與影響》等論文多篇;主持和參與省部、國傢科研項目8項,校級研究項目3項。專著《文學翻譯鑒賞導論》獲2009年陝西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奬,《<紅樓夢>英譯藝術比較研究》獲2013年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
文摘
序言
一、為學(To Leam)
二、修身(Self-Edification)
三、仁道(T11eWaytoVirtue)
四、禮樂(Ritual andMusic)
五、理想(Ideals)
六、財富(Wealth)
七、孝悌(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
八、(Making Friends)
九、處世(Conducting OneselfiSociety、
十、為政(Administration)
十一、教育(Education)
十二、生死(Life and Death)
十三、孔子其人(Confucius-theMan)
我對這類經典文本的譯注類書籍,最看重的就是其思想的深度和解讀的獨到性。市麵上同類書籍汗牛充棟,大多囿於傳統釋義的框架,缺乏與當代語境的有效對話。而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的,是一種難得的新鮮感和穿透力。作者似乎沒有被既有的學術藩籬所束縛,而是以一種近乎“去魅”的姿態去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篇章。他們並沒有簡單地對古文進行直譯,而是深入挖掘瞭字句背後蘊含的文化心理和曆史背景,並嘗試用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邏輯和語言去重新構建其意義體係。這種對文本的“再創造”能力,使得那些原本看似高深莫測的哲思變得鮮活而具有即時的指導意義。我尤其欣賞其中幾處對關鍵概念的辨析,它們不僅清晰地闡明瞭原文的含義,更進一步探討瞭這種含義在不同時代間的演變,體現齣極強的思辨能力和廣博的學識基礎。
評分作為一位對語言學習抱有熱忱的讀者,這本書在英漢對照的處理上,展現齣的專業性和精細度,絕對值得大書特書。很多雙語對照的材料,要麼是中文翻譯過於死闆,生硬地貼閤英文結構,導緻中文語感不佳;要麼就是英文翻譯為瞭追求“地道”而過度發揮,偏離瞭原文的本意。然而,這本書的譯者顯然是雙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者。他們似乎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中文部分保持瞭原文的古樸韻味和嚴謹結構,同時輔以現代化的流暢錶達;而英文翻譯則精準地捕捉瞭孔子思想的精髓,同時使用的詞匯和句式非常地道且符閤學術交流的規範。特彆是那些涉及哲學思辨的復雜長句,被拆解和重構得井井有條,使得非母語者也能相對輕鬆地把握其邏輯鏈條。這種高水準的互譯,極大地提升瞭跨文化理解的效率,是任何嚴肅學習者都無法忽視的優點。
評分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往往決定瞭一本書能否被持續閱讀下去,而這本書在學術性與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極佳的黃金分割點。它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章節的劃分邏輯嚴密,注釋和譯文的排布處理得當,讓人在進行深入研究和碎片化閱讀之間可以自由切換。舉個例子,當你隻是想快速迴顧某一句子的核心大意時,可以一目瞭然;但當你想要深入探究其多重含義時,那些穿插其中的背景補充材料和引申思考,又能迅速將你帶入更深的層次。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設計,避免瞭將一本經典讀物變成晦澀難懂的“學究之作”。它像一位耐心的導師,知道何時應該放慢腳步解釋細節,何時可以稍微加速推進整體框架的構建。這種對讀者閱讀節奏的體貼,使得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讓人願意一次又一次地拿起它來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中又不失雅緻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拿到手裏,那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拿在手上分量適中,翻閱起來有一種踏實的感覺,不像有些精裝書會顯得過於笨重。內頁的排版更是下瞭功夫,無論是漢文還是對照的英文部分,字體的選擇和行距的控製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而且,我注意到它在細節處理上非常到位,比如書脊的裝訂,一看就是那種可以經得起反復翻閱的紮實工藝。對於一本需要經常查閱和研讀的經典譯注類書籍來說,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分數。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讓人在閱讀內容之餘,也能享受到擁有的愉悅。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手感”和視覺體驗,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讓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隨時都可以取齣來摩挲一番。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引入新見解和平衡傳統觀點方麵所做的努力,這一點非常不易。很多對經典的解讀容易走嚮兩個極端:要麼是過於守舊,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生命力;要麼是過於激進,為瞭“新”而“新”,割裂瞭與曆史傳承的聯係。這本書則明顯采取瞭一種審慎的、兼容並包的態度。它在提齣新的詮釋角度時,會非常清晰地標注齣這些觀點與傳統主流觀點的差異和聯係。這種開放而又不失批判性的姿態,讓讀者在接受新知的同時,也能夠建立起對傳統解釋體係的敬畏和認知。它鼓勵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它成功地讓《論語》這部古老的文本,在當代社會中重新煥發齣一種與時俱進的智慧光芒,對於希望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找穩定精神坐標的讀者來說,具有非凡的價值和吸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