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撰

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撰 著
图书标签:
  • 上海世博
  • 2010年
  • 世博会
  • 大型活动
  • 展览
  • 城市发展
  • 中国
  • 文化交流
  • 历史
  • 纪实
  • 杂志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801868985
商品编码:298544245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
作者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撰
定价 25.00元
ISBN号 9787801868985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08-09-01
版次 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重量:0.322
版次:1 字数: 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主办、上海市承办的一届全人类盛会,这是次在发展中举办的际展览局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2010年,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基本知识。

  编辑推荐

  作者介绍

  序言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 编著——《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回望盛会,传承精神 2010年,上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迎来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这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的博览会,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国际参与度最高的一次世界性盛会,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城市魅力和未来愿景的重要舞台。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禁感慨万千。由《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精心编撰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正是这样一本承载着珍贵记忆、记录着辉煌瞬间、解读着深刻意义的史书。 本书并非是对上海世博会所有细节的流水账式罗列,也不是简单的数据汇编。它以专业的视角、深入的思考、生动的笔触,力求呈现一个全面、立体、富有深度的上海世博会。它是一份对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忠实回顾,是一次对盛会精神内核的深刻挖掘,更是一份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启示与展望。 一、 盛会缘起:时代召唤与中国担当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回申博的起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的有力证明。它承载着中国走向世界、拥抱全球的决心,也回应着世界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关注与期待。编辑部将详细梳理上海申博的历程,从最初的梦想萌芽,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再到最终成功获得举办权,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智慧、勇气与坚持。我们将深入探讨申博成功背后的中国力量,分析国际社会对上海世博会的期望,以及这场盛会对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意义。 二、 规划与建设:一座城市的梦想与实践 为了举办一场高水平、有特色的世博会,上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了超乎想象的规划与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将详尽地描绘出浦东滨江那片曾经的工业锈带,如何蜕变为充满现代气息、富有文化底蕴的世博园。本书将重点介绍世博会场馆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以及它们如何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标志性的中国馆,到各具特色的国家馆、联合馆、企业馆,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我们还将深入剖析世博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宏伟蓝图,包括交通、绿化、环保等方面的巨大投入,展现上海城市管理能力的飞跃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 主题与理念:引领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简洁而富有哲理的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灵魂所在。本书将深入解读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分析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实践。我们将聚焦于世博会所展示的城市发展前沿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和谐社区等。通过对不同展馆和主题活动的梳理,本书将呈现各国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尝试,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四、 精彩纷呈的展馆:世界的窗口,中国的舞台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来自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展,其展馆设计和展示内容包罗万象,精彩纷呈。《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将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带领读者走进那些令人难忘的展馆。 中国馆: 作为东道主,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通过“动”与“静”、“古”与“今”、“人”与“城”的对话,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本书将深入解读中国馆的设计理念、展陈内容,特别是其标志性的“东方之冠”造型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 各国家馆: 从现代科技的日本馆,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馆,再到彰显环保理念的德国馆,以及代表着多元文化的巴西馆……本书将精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馆,深入介绍其设计特色、展示亮点以及所传递的国家形象和城市发展理念。我们将力求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独特诠释。 联合馆与企业馆: 除了国家馆,联合馆和企业馆也为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它们汇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愿景,或展示了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本书将选取一些在技术、环保、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联合馆和企业馆进行重点介绍,展现了跨国合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 盛会中的文化盛宴:交流、融合与和谐 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建筑与科技的展示,更是一场空前盛大的文化交流盛宴。《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将深入报道世博会期间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包括精彩的开闭幕式、各国的文化表演、艺术展览、主题论坛等。本书将着力展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及世博会如何成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文字和鲜活的图片,记录下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景象。 六、 成功举办的背后:智慧、汗水与奉献 一场如此规模宏大的国际盛会,其成功举办离不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奉献。《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将特别关注世博会的组织管理、服务保障以及志愿者工作。本书将揭示世博会如何在顶层设计、项目管理、安全保卫、信息服务等方面展现出中国高效的组织能力和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我们还将聚焦于那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志愿者,他们的汗水与热情,是成就这场盛会的基石。通过他们的故事,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世博精神。 七、 遗产与启示:传承创新,面向未来 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幕,但其留下的遗产和启示却永不过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将深入探讨世博会为上海乃至中国留下的宝贵财富。这包括: 城市发展的示范效应: 世博会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世博会展示的众多前沿科技和绿色理念,激发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创新活力。 文化交流的深化: 世博会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对话,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城市精神的升华: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世博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城市发展、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精神财富。 本书将结合当下的城市发展趋势,对世博会留下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上海世博会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其指导和激励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 是一本集历史记录、深度解读、精神传承于一体的力作。它将带领读者重温那段辉煌的时光,再次感受上海世博会的魅力与活力,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本书不仅是献给所有参与并热爱上海世博会的人们的珍贵纪念,更是对中国城市发展成就的一次全面展示,以及对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它告诉我们,每一次盛会,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文明的飞跃,一次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概览”这个词总会带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它可能比较浅显,但《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又有了新的提升。我猜想,他们一定会在“概览”的基础上,融入更深层次的解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国家级活动,更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自信与开放的重要窗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事件罗列,去探讨世博会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是否会解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背后的时代精神?是否会分析中国在举办世博会过程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是如何演变的?我更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世博会对中国设计、建筑、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讨论。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那段历史,去思考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关系?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当年亲身经历过的世博会。我还记得当时排队入场的长龙,记得在场馆里流连忘返的兴奋,记得夜晚灯光璀璨下的城市景象。这本书的“概览”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那些我当年没有机会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内容。也许它会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梳理出整个世博会的脉络,从申办之初的艰辛,到筹备过程中的挑战,再到举办期间的盛况,以及最终落幕后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记忆中的空白,让我能更完整地回顾那段历史。也许它会介绍一些我当年错过的精彩展馆,或者深入剖析一些我当时未能理解的展项背后的含义。我还想了解,在世博会结束后,那些曾经辉煌的场馆是如何被保留和利用的?它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推动作用?这本书,或许能让我再次走进那个充满梦想和创新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信息——《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立刻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信心。作为一本专门以世博会为主题的杂志,他们的编辑部一定拥有最一手、最详实、最生动的素材。我一直觉得,官方发布的资料往往显得有些刻板和正式,而杂志社出品的书籍,往往更能捕捉到事件的精髓和人文关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世博会中最具人情味的一面。例如,那些关于各国参展商与上海市民的互动故事,那些在排队入场时发生的趣事,那些游客们在各个展馆里留下的惊叹与欢笑。我相信,编辑部一定采访过很多亲历者,收集了大量的鲜活细节。这本书会不会有那些普通市民参与世博会的感人瞬间?会不会有那些因为世博会而改变命运的人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那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展览,更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充满温情的节日。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厚实的质感,这让我感觉它里面一定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虽然书名叫做“概览”,但我相信它绝对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介绍。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城市的盛会,更是国家形象的一次重要展示。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世博会背后的意义,不仅仅是关于展馆的数量、游客的数量,更是关于它对上海这座城市、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影响。我想了解,在那个夏天,上海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国际化大都市,变成一个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焦点?它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怎样的遗产?这本书会不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地位提升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入的见解,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上海世博会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熟悉的、带着历史感的色调,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夏天。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段青春的记忆。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世博会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展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书名里的“概览”二字,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猜想它应该不会过于学术化,而是会用一种更亲切、更易懂的方式,带我们回顾那段时光。我特别期待它能捕捉到当时那种全民参与的热情,那种上海这座城市因为世博会而焕发出的活力。我想象着,书里会不会有那些关于场馆建设的幕后故事,或者那些普通志愿者们在大太阳下挥洒汗水的身影?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物质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交流,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的认同感。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把钥匙,能让我重新打开那段尘封的美好回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