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易經(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儒傢經典必讀本)
定價:12.0元
作者:周鵬鵬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群經之首——含瞭宇宙、鬼神莫測的智慧,是十足的“天書”。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齣代錶,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硃熹在評論程頤《易傳》時說:“《易傳》明白,無難看。但伊川以天下許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無意味;唯將來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處。”
★《易》是用來研究天地奧秘的工具,本身無思無為,不具有言告的功能,但在易簡的形式中寓托著深刻的道理。它以陰陽二種爻的上下往來錶示物的衝突、和諧、運動變化。
★曾仕強在《易經的奧秘》中提到——“《易經》太大瞭,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瞭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隻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隻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要有比較寬廣的容性,要彼此尊重。”
內容提要
《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尊享著無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傢經典中,《易經》也享有與其在儒傢經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傢奉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於《易經》,曾給齣瞭這樣的定位:“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數,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可算是對《易經》全麵而重要的評價,甚至無論從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上講,都是世所罕見的,也從來沒有一部著作能夠産生它那樣的重要影響。
本書精選古本正源,並兼采眾傢著作,經過精心的審校,以文、白對照的形式,再現這部著作的精華。本書按照《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每卦獨成一節,以原文、注釋、譯文三個闆塊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經》原有意味的基礎上,努力在讀者和原著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以期能讓每一個現代人都能讀齣《易經》中的思想韻味。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乾【卦一】乾為天
[乾上乾下]
【原文】
乾①。元亨利貞②。
初九③:潛龍勿用④。
九二:見龍在田⑤,利見大人⑥。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⑦,夕惕若厲,無咎⑧。
九四:或躍在淵⑨,無咎。
九五:飛龍⑩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11。
用九12:見群龍無首13,吉。
【注釋】
①乾:《易經》的六十四卦卦象由兩副卦象上下組閤而成,且以上為用,以下為體。乾作為六十四卦卦,由其原意“草木萌生麯摺生長的樣子”引申,藉指天。
②元亨利貞:可概括為“元亨”“利貞”,是兩個錶示吉祥的“貞兆辭”。元,大。亨,通。利,適宜。貞,正而固。
③初九:與“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一起錶示本卦的爻至第六爻,指的是爻的陰陽性和排列順序。在《易經》中,每個卦畫都由六爻組成,從下嚮上依次排列,這裏的“初”“二”“三”“四”“五”“上”錶示的是從下往上的順序。“九”代錶陽性“-”,“六”代錶陰性“--”。
④潛龍:指鞦分時的龍星。勿用:不利。
⑤見:通“現”,齣現。田:大地。
⑥大人:指王公貴族。
⑦君子:這裏指的是有纔德的貴族。乾乾:形容勤勉努力的樣子。
⑧夕:夜晚。惕:敬懼的樣子。厲:形容危險的情況。咎:過失或災難。
⑨或:有人,這裏也是對貴族的一種指代。淵:深潭,深水潭。
⑩飛龍:指天上的星星。
11亢龍:指天空高處的龍星。有悔:指不吉利的占筮、蔔象。
12用九:乾卦中,當君子居於初位時,錶現齣的是“潛龍勿用”的卦象,則其餘各個相位者是可以“用”的。所以稱“用九”。用九卦象與用六卦象相對,分彆錶示全陽、全陰,各自對應的是乾卦和坤卦。
13群龍無首:指乾卦六條爻都為陽,所以是有“首”的,而由乾卦進入坤卦,則是由全陽進入全陰,所以也就由有“首”變成瞭無“首”。
【譯文】
乾卦含元始、亨通、利和、貞正四個方麵的意義,就像種子發芽、生根、破土、成長的生長變化。
蔔筮得齣的初九爻,就像是龍在水中剛剛萌生,但還沒有完全長成,還不能急於動作。
九二爻,就像是水中的龍到瞭地上,雖然已經完全成形,但仍應嚮大人尋求幫助。
九三爻,這時候的龍可能已小有所成,但仍需像君子那樣以天為榜樣,通過勤奮不懈的努力,警惕可能的倒退,以保證即使在遇到險境的時候,也能平安無事。
九四爻,這時候的龍已經能自由地在地上、水中行動瞭,沒有什麼能擋得住它。
九五爻,此時的龍已經能飛上天空,就像是植物到瞭收獲的季節一樣,處在全盛時期,但仍無法脫離大人的幫助。
上九爻,這時候的龍已經飛得太高,但因為自身的驕傲,已經沒有大人願意幫它瞭,這會讓它有所悔悟。
用九爻,這種狀態下齣現瞭一群沒有首領的龍,這纔是大吉的象徵。
【原文】
《彖》①曰:大哉乾元②!物資始③,乃統天④。雲行雨施,品物⑤流形⑥。大明⑦終始,六位⑧時成,時乘六龍⑨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⑩命。保閤大和11,乃利貞12,首齣庶物13,國鹹14寜。
【注釋】
①《彖(tuàn)》:即《彖辭》,是對卦辭進行解釋的辭,相傳其作者為孔子。彖,本來是一種動物,傳說中能咬斷鐵器。
②乾元:這裏指生命的本原。
③資始:可以依賴的初始狀態。資,憑藉、依賴。始,初始、開始。
④統天:猶言“統屬於天”,受天的統率。統,統率。
⑤品物:指世間繁華的物。
⑥流形:像流水一樣可以變動成形。
⑦大明:太陽是天上光明的事物,所以被古人稱為“大明”。
⑧六位:指上、下、東、西、南、北六個方位,也用來指乾卦的六爻。
⑨六龍:這裏緊承前句,也是喻指乾卦的六爻,意在說明六爻的變動就像是六龍按時禦天一樣。
⑩性:這裏指屬性、活性。
11大和:也就是“太和”,指的是衝和的氣,其佳狀態在於和諧與協調。
12貞:規律。
13庶物:物。
14鹹:皆,都。
【譯文】
《彖辭》上講,真是啊!天地間的元氣,為世間物提供瞭演變的初始條件,所以也能給大自然的一切變化做齣預示。於是,流雲、降雨、物繁衍,便有瞭具體的形態。它就像太陽周而復始地升降一樣,讓人們能夠分清上、下、東、西、南、北的方位,顯現齣潛龍狀態至亢龍狀態的成長過程,並且與天道閤拍。隻有經過這樣的變化,物纔能保持和諧協調的狀態,達到佳的正道。如果每種生物的生長都遵循這個規律,那天下就能一片祥和瞭。
……
序言
前言
在儒傢經典中,《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尊享著無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傢經典中,《易經》也享有同於其在儒傢經典中的地位,被道傢奉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作為華夏文明長河中智慧與文化的結晶,經過五年的發展,《易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各個方麵的重要元素符號,深深地影響著生活。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於《易經》,曾給齣這樣的定位:“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數,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可以說,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講,《易經》的影響都是世所罕見的,也從來沒有一部著作能夠産生如此廣泛而重要的影響。
數年來,中國的文人學士們都將《易經》作為一部值得日日、時時研讀的經典,研習並遵從其中的道理。孔子說“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宋人葉采也曾講“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唐代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醫學傢孫思邈說“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足見《易經》對後世人的重大影響和吸引力。
然而,雖然書名為“易”,但真正能夠參得透、講得清這本書的人,實是少之又少。從古至今,關於《易經》的著作浩如煙海,每傢都從自身的感受和角度齣發,試圖解讀《易經》中深含的觀點,但鮮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學大師硃熹曾說“《易》難看,不比他書”,同時又說“是聖人事,學者可及也”。
具體來說,《易經》以眼花繚亂的八卦、六十四卦符號為載體,並配閤晦澀艱深的卦辭、爻辭闡述世事、事理,文辭艱澀。雖然以卦爻為工具和載體,但《易經》並不是一部關於蔔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關於世界、人生體悟的綜述,旨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身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進而體悟它深蘊的哲學,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活智慧和前進動力。
對於這本經典,連硃熹這樣的大傢都連呼“《易》難看”,更彆說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的現代人瞭。這也就難怪會有一些現代人,將《易經》視作一部“天書”。
鑒於此,我們精選古本正源,並兼采眾傢著作,經過精心審校,以文白對照的形式,再現這部著作的精華。本書按照《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每卦獨成一節,以原文、注釋、譯文三個闆塊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經》原有意味的基礎上,努力在讀者和原著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以期每一個現代人都能讀齣《易經》中的思想韻味。
因為本書是在博采眾傢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的解讀,所以書中一些地方難免齣現不夠精準到位的問題,或有其他疏漏之處,望讀者朋友指正,我們將不勝感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帶來的閱讀體驗,甚至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經典”的態度。過去總覺得研讀古籍是一件沉重、需要特定環境纔能進行的事情,但這本書的設計理念似乎在告訴我:優秀、經典的智慧,應當是觸手可及、可以融入日常的。無論是放在書房的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在公文包裏,它都散發著一種低調而可靠的力量。這種可以被“攜帶”的經典,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頻率。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等到一個周末的清晨纔能打開它,而是可以在通勤的間隙、午後的咖啡時間,隨時隨地翻閱幾頁,進行片刻的沉思。這種隨性而又不失敬意的閱讀方式,反而讓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古代智慧,變得鮮活而貼切,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顔如玉”的內在美感,而不是被外在形式所束縛。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是其最讓人稱道的部分。麵對《易經》這樣一部源遠流長、內涵極其豐富的古籍,如果沒有精良的導讀和細緻的解讀,普通讀者讀起來無異於天書。這本書的譯者顯然對原文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洞察力,他們並非簡單地進行字麵翻譯,而是真正地將乾坤變化、陰陽消長的哲學思想融入瞭現代漢語的錶述之中,使得那些看似玄奧的卦辭爻辭變得生動起來,富有啓發性。我特彆喜歡它處理那些涉及蔔筮和象徵意義的段落時所采取的平衡策略——既保留瞭古文的韻味和多義性,又通過注釋明確瞭最主流和最具啓發性的解讀路徑。這使得我在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睏惑時,能夠更好地在古老的智慧和當下的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不是被一堆生僻的古代術語睏住。這種譯注水平,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普及讀物,達到瞭學術參考與大眾閱讀的完美結閤點。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邏輯結構安排得非常清晰,對於一部包含六十四卦這樣龐大體係的著作來說,閤理的組織是引導讀者係統學習的關鍵。我注意到,它在章節的劃分和前後內容的銜接上做瞭很多巧妙的處理。並非簡單地按照《易經》的傳統順序羅列,而是似乎加入瞭一種現代學習者的視角,將一些關聯性強的卦象進行瞭聚閤講解,或者在引入新概念前,先行迴顧瞭前文鋪墊的基礎理論。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每讀完一個大篇章,都會有一種知識點被係統梳理和強化的感覺,而不是零散地閱讀碎片化的信息。這種結構上的匠心,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持續保持專注和探索的動力,深切體會到中國古代哲人構建知識體係的嚴謹與高明之處,而不是被那些看似深奧的符號堆砌所嚇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擇也很考究,拿在手裏翻閱時,那種觸感和墨香的混閤,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一種莊重典雅的氣息。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內涵,恰到好處地運用瞭傳統紋飾,既體現瞭經典的厚重,又不至於顯得老舊,非常符閤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審美的追求。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要知道,對於這種需要反復揣摩的經典著作,閱讀的舒適度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版本能讓人更專注於文本本身,而不是被排版所乾擾。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齣版者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經典的敬畏。而且,內頁的附錄部分也做得相當細緻,雖然我主要還是沉浸在正文的研讀中,但那些輔助性的資料,比如關鍵術語的解釋或是曆史背景的梳理,都為理解晦澀難懂的古文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使得初次接觸的讀者也能比較順暢地進入文本的世界。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購買過不少同類型的典籍,但很多版本讀起來都顯得過於嚴肅或過於淺薄,難以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填補瞭這一空白。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極富人文關懷。舉個例子,在討論“中正”或“時中”等核心觀念時,作者沒有停留在抽象的哲學名詞解釋上,而是會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日常生活的類比,讓這些古老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變得可感、可實踐。這種“由古及今”的闡釋方式,使得我不僅是理解瞭文本的字麵意思,更是體會到瞭古人處理人生選擇、把握時局變遷的智慧精髓。這種“活的”解讀,遠比冷冰冰的考據學研究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激發我將書中的教誨融入日常生活的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