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式婚姻
定价:32.00元
作者:徐清祥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57364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为《中国式婚姻》序…001
章 情是婚姻的前奏…001
节 从曾国藩选婿谈婚姻不能缺情…002
第二节 情为何物?…008
第三节 多种多样的情态…017
第四节 情态的转化…026
第五节 情的趋向、节制和规避…035
第二章 缘分成就婚姻…041
节 婚姻与缘分…042
第二节 黄龙洞前看求缘…049
第三节 各种各样的缘分…055
第四节 寻求缘分的几种方式…063
第五节 求得真缘才是福…072
第三章 中国婚姻文化话题…079
节 什么是婚姻…080
第二节 了解一点中国婚姻史…088
第三节 婚姻十六式…097
第四节 婚姻与人生…105
第四章 婚姻进行式…113
节 婚姻和性的互补及相斥…114
第二节 惧内是婚姻的一种姿态…122
第三节 子女对婚姻的影响…132
第四节 婚姻滋养方式…139
第五章 婚姻风景线…149
节 情商与婚姻稳定…150
第二节 婚姻应有禁忌…160
第三节 变性人的婚姻及其他…167
第四节 说说夫妻老少配…174
第五节 夫党妻党朋党…182
第六章 婚姻的修炼…189
节 外遇是个问题…190
第二节 略谈天作之合…198
第三节 问题婚姻的取与舍…204
第四节 卸下婚礼的沉重包袱…212
第五节 请你做个婚姻分析师…219
第七章 婚姻的链接:优生…227
节 婚姻期内优生访谈录…228
第二节 婚姻期间优生细节…236
第三节 优孕优产保优生…245
第八章 婚姻的后续:成才与特色家庭…255
节 天才、畸才、通才…256
第二节 人才和成才…264
第三节 特色人才和特色家庭…272
第四节 特色家庭与婚姻助力…281
跋…28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主题深度的挖掘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对人际关系中权力动态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摹上,更像是一部社会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报告。书中呈现的几组核心关系,无论是以血缘为纽带还是以契约为基础,其内在的互动模式都充满了微妙的博弈与制衡。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如何不动声色地解构了“付出”与“索取”之间的界限。在很多看似和谐的场景中,总有一个看不见的砝码在不断地倾斜,而书中的人物似乎都对此心知肚明,却又默契地选择不去戳破这层窗户纸。这种关于“义务感”和“责任感”的探讨,非常尖锐。它迫使我反思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爱”来合理化某些不平等交换的行为。此外,书中对“边界感”的探讨也极其到位,不同的角色,在不同阶段,对于个人空间、情感独立性的需求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正是这些不兼容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腐蚀着关系的根基。这本书读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它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它只是呈现了一个个复杂的、相互缠绕的现实样本,让你自己去琢磨其中的逻辑。
评分从角色塑造的复杂性来看,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非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的道德标签是模糊不清的,没有绝对的英雄,也没有纯粹的恶人,每个人都带着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生存的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拒绝“扁平化”人物的决心。书中没有一蹴而就的成长,角色的每一次“进步”或“退化”,都是经过长久挣扎和痛苦权衡的结果。比如,某个角色的自私与他的善良,不是并列存在的,而是深深嵌入彼此的肌理之中的,你无法剥离任何一方而完整地理解他。这种深度,源于作者对人性弱点的彻底接纳和直视,她没有试图去美化或粉饰任何人的行为动机。读完后,我发现自己无法轻易地对任何一个主要角色下定论——我可能同情A的遭遇,但又反对B的手段,同时又理解C的选择。这种让你在情感上不断“站队”又不断“反悔”的阅读体验,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它不提供安慰剂,它提供的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中所有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的面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说,初看之下,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疏离感。它大量运用了那种极简主义的、近乎冷酷的白描手法,仿佛作者站在一个极高的制高点上,冷静地俯瞰着众生百态,却又不轻易介入其中。对话部分尤其突出,很多时候人物的对话都非常克制,充满了未尽之意和潜台词,每一次的“是”或“不是”,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整段的历史包袱或未被言明的妥协。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体会那些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蕴含的巨大张力。比如,当描述一场争吵时,它没有用戏剧化的爆发性词汇,而是着墨于水杯边缘一圈凝固的水渍,或是窗外忽然响起的某段噪音,通过外部环境的微小变化来折射内部世界的崩塌,这种“不动声色”的描摹,比歇斯底里的控诉更让人感到心寒和真实。这种冷静,反而激起了我作为读者的强烈代入欲,让我忍不住想去填补那些留白之处,去揣测角色们在沉默中究竟承受了多少。作者的笔触精准且不带感情色彩,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客观性,却又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投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幽微,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息。
评分这本书的节奏控制,简直是一门大师级的艺术。它巧妙地运用了“张弛有度”的原则,让整个阅读体验如同坐在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时而平稳地滑过水面,时而要面对猛烈的风浪。那些描写日常生活、室内场景的章节,节奏是缓慢而冗长的,笔墨非常细碎,仿佛时间被拉成了黏稠的糖浆,每一个动作都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慢,极大地增强了压抑感,让读者充分体验到角色被困顿的现实感。然而,一旦进入到冲突爆发或者关键转折点时,作者会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散文化的、快速闪过的笔法,信息密度骤增,读者必须跟上这种思维的跳跃。最绝妙的是,作者懂得在哪里插入一小段近乎“风景”的描写,比如对季节更迭的感叹,或者对某一城市建筑风格的速写,这些看似与主线无关的片段,实则是给读者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情绪的缓冲垫,以便更好地迎接下一波情感冲击。这种张力的控制不是简单的快慢交替,而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起伏,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期待和不安的交织。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真是妙不可言,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精心搭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感迷宫。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大量碎片化的记忆闪回和不同角色的内心独白交织而成。读到某一页时,你可能会猛地从一个角色的视角跌入另一个角色的深层恐惧之中,这种跳跃感非常考验读者的专注力,但也正因如此,构建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感的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时间”的处理,时间在这里不是一个恒定的量尺,它被拉伸、压缩、甚至在某些关键的情感节点上彻底停滞。那些关于家庭聚会、日常琐事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每一句未竟的对话,都像是冰山露出的那一角,暗示着其下深藏的巨大情感暗礁。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需要不断地回顾前文来拼凑完整的图景,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是其他平铺直叙的书籍无法比拟的。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比如某件家具的摆放位置,某种特定光线下影子投射的角度,都精准地服务于烘托人物当下的心理状态。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质感非常厚重,值得反复品味和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