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
定价: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方州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11905680
字数:
页码:2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坏性格毁掉孩子的一切,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
n 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因此,只要父母们选对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就能够让孩子拥有健康良好的性格。
n 方州编著的《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教子的案例,教你用正确的方法培养成功型的孩子性格。
普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心,所以,不可不时时刻刻督促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因为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决定孩子性格养成的,则是每一位父母。
n 成功取决于一个人对自身性格的完善,而性格就是改变命运的舵手。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的命运会自己改变。只能通过改变孩子的性格,来改变孩子的命运。
n 《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由方州编著。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教子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而许多人物的命运无一不与自己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n 《好性格成就孩子的一生》能给各位家长以警示,以启发。
4.不要打断孩子的诉说
n 一些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n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请上台,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n 这答案使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
n 观众的大笑使孩子噘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n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没有耐心听小家伙把话说完,他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教,结果曲解了孩子的意思。
n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n A.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n 妈妈:胡说八道!有空儿写作业去,我没工夫听你胡说!
n B.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n 妈妈:是吗?那多危险啊!
n 孩子:不要紧。警察叔叔带着伤继续追小偷,后来把小偷抓住了。
n 妈妈:真好!你在哪儿看到的?
n 孩子:卡通片里!老师说这叫“邪恶打不过正义”。
n 这真是鲜明的对比,A情景中妈妈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的话,可以想象孩子必定是委屈地离去,根本弄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指责他“胡说八道”。而B情景中,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这样孩子以后一定还会乐于和妈妈交流。
n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倾诉欲通常都比较强烈,他们喜欢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家长却往往没耐心,没有兴趣听孩子的诉说,随随便便就打断孩子的倾诉,结果孩子就逐渐失去了向家长倾诉的热情,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形成孤僻的性格。
n 东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近,老师发现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东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n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当东东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高兴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n 慢慢地,东东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渐渐地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n 如果家长总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样下去,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地解决,孩子的心理必然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n 一个13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了,她的母亲后悔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n 还有一个孩子说:“妈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您是否能听得出这番话里隐藏的委屈和挫折?
n 然而,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大人越来越少了。一些孩子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n 但是,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大了,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父子或母子情疏的现象常常困扰着父母和孩子。
n 用心听,但不急于判断,这是倾听时必须注意的一点。如果父母总对孩子的倾诉缺少耐心,急于判断谁对谁错,但只判断而不用心听,就会切断许多心灵沟通的途径。
n 假如一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孩子刚要解释,心焦的父母便开口喝道:“我不要听出了什么事!”这种反应破坏了双方的沟通气氛,更严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你们如何为他操心:“我们又担心又害怕。”然后让他说明一切,也许孩子有可以谅解的理由呢?
n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就是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n 倾听是了解孩子有效的途径,家长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n ……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家长自我成长”这一维度的深刻探讨。很多育儿书往往将焦点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但这本书却清晰地指出,要塑造一个拥有优秀品格的孩子,首先必须审视和修正父母自身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势。作者非常坦诚地揭示了成人世界中那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是如何被不自觉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这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书中关于如何管理自身压力、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乃至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对孩子教育影响的部分,信息量巨大且极其精辟。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像是一本面向成年人提升情商和自我修养的进阶课程,这种双向滋养的效果,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极具匠心,它的知识体系层层递进,像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识阶梯。前部分侧重于宏观的理念确立和基础认知的打磨,为你打下坚实的理论地基;中间部分则开始深入到具体的品格养成板块,针对不同的核心素质进行详尽的拆解和剖析,每一点都配有详实的案例支撑;而书的后半部分,则巧妙地将所有前面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向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情境应对和长期规划。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和知识的积累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对育儿概念模糊的新手,成长为一个具备系统思维的教育实践者。它不像零散的文章集合,而更像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的教育哲学著作,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读后感到踏实和充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加上恰到好处的字体选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用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舒服,阅读体验上乘,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内容逻辑性很强,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显然花了不少心思,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通过清晰的层级划分和生动的案例,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信息点上所做的视觉强调,比如一些核心观点的总结,用粗体或者小标题的形式突出出来,方便读者在复习和回顾时能迅速抓住重点。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可以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的冲动,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育儿指南,而更像是一本值得收藏和时常翻阅的工具书。从书籍的实体质量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绝对是上乘,绝对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宝贵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以一种非常温和且不带说教的口吻与读者对话。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与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交流育儿路上的困惑与感悟。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的典型行为模式的描述,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那种“原来如此,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感贯穿始终。作者没有简单地提供“是什么”的答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追根溯源的分析,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语言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活化的比喻和故事,让那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瞬间变得生动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人情味和温度,让人读完后心里暖洋洋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绝妙平衡。许多育儿书籍要么过于空泛,只停留在宏观理念的阐述上,要么又过于琐碎,给出一堆亟需立即执行的“秘诀”。然而,这本书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不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学基础认知,让我们明白培养良好特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可操作、可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方法。比如,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波动时,书中提供的引导步骤,详细到可以让我照着操作而不会感到手足无措。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且知道如何去做”的完整闭环,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是给我鱼吃,而是教会了我如何钓鱼,而且是使用最符合孩子天性的钓鱼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