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9787539968100 江苏文艺出版社

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9787539968100 江苏文艺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理查德·卡尔森,克瑞丝·卡尔森,朱衣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情感
  • 心理
  • 成长
  • 人际关系
  • 沟通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两性关系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68100
商品编码:2990439182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定价:32.00元

作者: 理查德·卡尔森,克瑞丝·卡尔森,朱衣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39968100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轻松化解两性间的小摩擦、小误会,令你们永远如热恋般甜蜜!
  ◆一本全面改善两的情感圣经!帮助美国无数情侣、夫妻化解矛盾,重拾甜蜜爱情!
  ◆心灵导师理查德·卡尔森与妻子首度合著,共同分享相处之道。
  ◆美国影响力的情感圣经,持续畅销15年。连续两年《今日美国》畅销榜一名,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长达101周。
  ◆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内容提要


  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小摩擦、小误会,让双方都抓狂不已,一旦没有妥善解决,由此引发的冷战或争吵,往往会消磨掉彼此间的爱意,甚至导致分手或离婚。
  其实,你们完全可以不抓狂!你手上的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持续热销15年,是公认的改善婚恋关系的经典,将为你们彻底解决沟通相处中的各种问题。
  美国家喻户晓的心理专家理查德与妻子克瑞丝,是大家羡慕的老夫老妻,结婚二十多年,依旧保持着热恋时期的甜蜜。现在,他们将一起与你分享亲密爱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目录


前言 让爱情永远如初恋般甜蜜
章 别让小事毁了你们的爱情
1 当另一半是你好的朋友
2 面对伴侣的批评,不妨一笑了之
3 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4 放下伴侣的三个小毛病
5 下一个真的会更好吗?
6 不要总是比较谁的付出更多
7 固执,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8 伴侣不是你的出气筒
9 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10 用对方习惯的方式沟通
11 避免说:“我爱你,但是……”
12 当你心中充满爱时,爱情自然会不期而至
13 看起来很严重的事,真的是不好的吗?
14 别代替伴侣发言
15 大声说“对不起”
16 不要强迫另一半做某些事
17 给人生的转型期多一点时间
18 情绪对了再吵架
19 在爱情中,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20 每件事都可以换个角度看
21 伴侣不一定懂你的每一个想法
22 要想改变对方,先要改变自己
23 你在为大事争吵,还是为小事争吵?
24 倾听是一种关心的方式
25 转变你的心,才是改善关系的根本
让爱保鲜小诀窍
第二章 让温柔重燃爱的火花
26 你们之间的话题,只剩抱怨今天的辛苦吗?
27 花些小钱就能让他快乐,为什么不呢?
28 赞美,让对方知道你为何喜欢他
29 爱他,就接受他现在的样子
30 别让伴侣当场出糗
31 不要老是泼对方冷水
32 看到自己所制造的问题
33 尽量为对方多做一点事
34 让温柔的思想治愈你的抓狂
35 避免当着他人的面纠正彼此
……
第三章 以包容重获爱的回应
51 不要为坏心情找理由
52 允许伴侣有自己的怪癖
53 感恩对方的努力,因为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54 忙,不是忽略爱人的借口
55 也想想那些你不用做的事吧
56 问一问自己:这件事真有那么重要吗?
57 你是否在重复同一件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58 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自己
59 当你责怪对方时,其实也是在责怪自己
60 让伴侣自在地做个普通人
……
第四章 重新找回爱情的魔力
76 凡事预估到坏的结果,你就不会抓狂
77 留给对方犯错的机会
78 一些无法说出口的话,就写在信里吧
79 你给伴侣造成了焦虑或压力吗?
80 在忙碌中,也要找回生命的平衡点
81 除了开口道歉,接受道歉也需要练习
82 一起分享付出的喜悦
83 找到专属自己的减压技巧
84 抓狂可能是身体给你的信号
85 在他人都不理解时,更需要你来支持他
……







作者介绍


  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全球畅销书《别再为小事抓狂》系列的作者,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咨询专家、演讲家,毕生致力于幸福和减压方面的研究。作为三十余本身心灵畅销书的作者,卡尔森博士的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30多个国家出版。他曾被《人物》杂志评选为“有魅力的人”,多次受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早安美国》等知名谈话节目。卡尔森博士已经指导了数千万人将书中的“不抓狂”理念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创造和谐而美好的人生。

文摘


  3.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一天我在开车时收听一个电台节目,在不到半小时内,就有三个人打电话来抱怨伴侣做的一些事,其中一位抱怨的则是“可能做的事”。在这三个例子中,所谓的事件都是陈年旧事了。
  其中一个女人的问题是,她的丈夫两年前可能曾跟另一个女人打情骂俏。她完全摆脱不了这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另一个则抱怨说,这么多年来她丈夫总是很冷漠,从来不肯听她说话。她也试着找出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说着“可能是这件事,也可能是那件事”之类的话,就好像她的脑中在打乒乓球。
  后是一个男人打来的,他表示自己对年的婚姻非常失望,因为他的新婚妻子刷了一堆信用卡让他付账。他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一直担心她在某个时刻会重施故技。虽然她看来似乎已经学到教训、修正恶习,但他仍然很气她所做的事“损害到了他们未来的保障”。
  当时我很想大叫:“过了就算了!”但主持人很少这样建议,相反地,她鼓励他们纠缠不清,努力分析整个事件,让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恐惧与更多的担忧。她可能会这么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或是“老天!我以前就听过这样的事,小心!”
  在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声明,我并不是在为发生婚外情、不肯倾听或过度浪费的人找借口。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或通常也确实是婚姻问题的来源,或是其他两的问题所在。然而,大多数人似乎完全不愿意让它们过了就算了,还一直绕着这类问题打转,这会对婚姻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忘了跟一个不肯放手、老是把过去挂在嘴边的人在一起,会有多么吃力。我们也不明白,要爱一个总是对我们有不切实际期望的人,是多么困难。在他们的心底,没有空间可以接受我们只是平凡人。有一句话适用于这三位听众,也适用于大多数人:“适可而止吧!”
  两的经营已经是高难度的挑战,用不着再加上过去的沉重阴影。如果你把一些事情当作已经过去、已经结束了,就能帮助自己成长,培养爱与宽恕的能力。当你脑海中塞满忧虑,驻足在过去的问题中时,你会充满恐惧、疑惑与挫折,却没有爱。你的沮丧不安会扩散到其他的事上,也可能开始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抓狂!
  我们并不是建议你将头埋在沙堆中,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不完美,偶尔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要让这些事情过去的理想状态,是拥有一颗宽恕、毫无偏见的心。换句话说,如果你所爱的人犯了错,你仍然可以爱他、支持他,不让这件事演变成天大的事。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会受损,你的伴侣会觉得很安适,愿意倾谈,觉得你是一路支持他的好伴侣。
  因此,如果你一直抱着往事不放,现在或许是让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了。与其心怀负面的感觉,弄得紧张兮兮,不如下定决心原谅与宽恕,让人生继续往前走。你会得到更富足、更开放、更诚实、更滋养的爱的回馈。
  9.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在我们共同生活时,一些日常的琐碎小事,像是清理盥洗台上的牙膏残渣,盖上马桶盖等,真的很容易让我们抓狂。说来好笑,你可以深爱一个人,却很容易因为与他共享一个空间而觉得被干扰了。如果这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干扰着你,在你大发雷霆之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或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许多年来,我习惯在早上起床时,到橱柜挑选一条颜色鲜艳的毛巾,准备等一下洗澡用。结果每次都是理查德“砰”的一声先跑进浴室,轮到我洗澡时,我才发现刚才准备好的那条干净又漂亮的毛巾不见了。几乎每个早晨,我都得全身湿答答地冲过整个房间,再去找一条毛巾来用。这样过了一阵子后,我真的抓狂了。
  一天早上,我又到橱柜挑毛巾时,我开始生起气来。虽然我还没去洗澡,但也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这条毛巾又会被理查德用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早晨我很幸运地改变了心意,我想了想,然后问自己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嗯!如果我能拿一条毛巾,为什么不能拿两条呢?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啊?”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情景实在很滑稽。我正面临情绪崩溃的边缘,而理查德却完全不知道我的挫折与沮丧。他一直想的是,他娶了一个多么温柔体贴的妻子,每天早上都为他准备洗澡毛巾。
  怪癖会很自然地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我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妻子帕梅拉已经算是爱干净的人了,而丈夫大卫更是非常注重整齐清洁,我说的是“真的”很干净整洁。一天晚上,帕梅拉洗完碗之后,不小心留了一小片菜叶在水槽里,于是大卫站在厨房的水槽前,敞开嗓门大喊:“帕梅拉!你要不要过来把你留在厨房中的一堆脏东西清理掉?”
  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呀?当然是大卫的。
  在反省这个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真正发生的是什么事,就能让我们有不可思议的解脱感。以前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大卫能看清自己才是神经过敏,才是真正有怪癖的人,他就会笑起自己来,也不会再对妻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帕梅拉也能理解大卫的怪癖,当作是他的一个问题,她就能置之不理,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一回事就好了。
  当怪癖变成每天主要的困扰时,好时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怪癖。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想想看,或许不是丈夫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事)困扰到我,而是我做的事(或是没做的事)困扰到了自己。若是像大卫的例子,那你可能就是对某件事期望过高了。
  如果你肯停顿片刻,带着幽默感,诚实反省一下这些状况,你通常就能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或者用不同角度来看事情。当你觉得被干扰时,试着问自己:“到底这是谁的怪癖?”至少有些时候,答案会是:“是我的!”

n

  ……

序言


  理查德·卡尔森是一位提倡用幽默的态度,积极正面的思想与观念来面对人生的心理学家。
  ——《纽约时报》


  理查德·卡尔森的人生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我们将每一天当成后一天。
  ——知名主持人奥普拉


  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大部分都是小事。不为小事抓狂,就能成大事。
  ——心理学家 张怡筠


  以前我是个特别逆反、自以为是的人,总是端着一股劲。看了一本叫《别再为小事抓狂》的书后我受益匪浅,性格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演员袁莉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情感挑战,特别是爱情中的困扰的书籍简介。 ---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在日常与爱中找到真正的平衡》 书籍简介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追寻的无非是内心的平静与真挚的情感联结。本书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对话,旨在帮助读者正视生活中的“小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常常在不经意间侵蚀我们内心安宁与亲密关系的日常琐碎与情绪波动。 我们每个人,无论在职场上多么雷厉风行,在面对爱情时,总会暴露出脆弱的一面。那些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解,因期望落差而引发的失望,乃至因习惯性地过度反应而导致的争吵,无不提醒着我们:经营爱,首先要学会管理自我。 第一部分:认清“小事”的真面目 许多人陷入情感的泥潭,并非因为遭遇了惊天动地的大变故,而是被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小事”所困扰。这些“小事”往往是深层需求的投射,它们可能是: 被忽视感: 伴侣没有及时回复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触动了我们对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渴望。 控制欲的萌芽: 对伴侣穿着、交友习惯的微小干涉,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习惯性比较: 将自己的关系与社交媒体上的“完美范本”进行对比,滋生出无谓的焦虑。 本书首先引导读者进行一次诚实的自我剖析。我们不再逃避那些让人感到烦躁、委屈或愤怒的瞬间。我们学习如何慢下来,识别出那些瞬间情绪爆发背后的真正驱动力。这不是要你压抑情绪,而是要理解情绪,让情绪成为沟通的桥梁,而非破坏关系的壁垒。我们将探讨情绪的生理机制,以及我们是如何被“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反应所控制。 第二部分:重塑沟通的艺术:从“指责”到“倾听” 爱情关系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之一,就是将“表达需求”错认为“指责对方”。当你感到不满时,你脱口而出的往往是:“你总是这样!”、“你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这些指责性的语言,只会迅速筑起两颗心之间的防火墙。 本书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将“我恨你做A”转化为“当发生A时,我感到B,因为我需要C”。 非暴力沟通(NVC)的精髓: 我们将深入解析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核心要素。重点不在于措辞的华丽,而在于表达的清晰与真诚。 有效倾听的秘密: 倾听不仅仅是保持沉默。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的预设和辩护,去感受对方话语背后的情绪和未表达的需求。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复述、提问确认和共情式回应,让伴侣感受到自己被“看见”和“理解”。 “无声语言”的解读: 肢体语言、语调、眼神接触——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言语本身更具杀伤力或治愈力。了解并掌握解读这些潜台词的能力,能让你在冲突发生前就察觉到暗流涌动。 第三部分:边界的艺术与个体成长的融合 健康的关系,是两个独立且完整的个体自愿地结合,而非互相吞噬。许多“小事”的争执,根源在于边界感的模糊。 设立健康的个人空间: 你的时间、精力、财务独立性——这些都是需要被尊重的“领地”。学习如何以尊重而非对抗的方式,划定这些边界,既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给伴侣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差异性的拥抱: 伴侣的习惯、爱好、甚至思考方式与你不同,这本是常态。本书鼓励读者将伴侣的“不同”视为丰富关系的资源,而非必须被“修正”的缺陷。我们探讨如何区分哪些差异是需要磨合的,哪些是需要彼此接纳的“自然规律”。 自我关怀:优先处理自己的“小情绪”: 如果你自己的“情绪水桶”总是处于满溢状态,那么任何外界的微小刺激都可能引发你的过度反应。本书强调,爱伴侣的前提是爱自己,确保自己的情绪健康是维系一段长期关系的基础。我们提供了快速恢复情绪平衡的日常练习,让你在面对伴侣的“小毛病”时,能保持更充沛的耐心和理解力。 第四部分:将“抓狂”转化为“深化” 生活和爱情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这本书的最终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小摩擦,而是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些摩擦来打磨关系,使其更坚韧、更贴近彼此的真实需求。 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争吵结束后,进行一次有效的“关系复盘”: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下一次我们可以如何做得更好?这种积极的迭代,能让你们的关系从一次次的情绪过山车,转变为一段充满成长和信任的旅程。 适合人群: 正在经历频繁沟通障碍和误解的情侣或夫妻。 总是因为生活琐事而感到心力交瘁,怀疑自己是否“不适合”亲密关系的人。 希望从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建设性应对情感挑战的成年人。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把那些曾经让你心烦意乱的“小事”,看作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与更成熟爱的契机。让每一次的“抓狂”都成为一次成长的契机,最终,抵达一个内心平和、关系和谐的彼岸。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温柔又带着一丝丝坚定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廉价感。我本来以为这种“治愈系”的书籍都会用非常轻飘飘的语气来讲述,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得让人惊喜。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那样只会空泛地喊口号,而是真正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里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争吵场景时的那种细腻入微,简直就像是在对我家的客厅进行现场直播一样,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心想:“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那种被理解的感觉,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而且,排版也相当用心,留白恰到好处,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即便是晚上窝在沙发里一口气读完,眼睛也不会觉得酸涩。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重磅观点的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慢慢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过程。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前后的呼应做得极好,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的酣畅淋漓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那些“自省练习”,它们不是那种敷衍的作业,而是真正能让你停下来,拿出笔写点什么的深度思考题。我不是那种会写读后感的读者,但这本书真的让我产生了记录自己想法的冲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没有给我提供“如何抓住他的心”这种肤浅的秘诀,而是专注于如何“稳固自己的心”,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才是真正持久的铠甲。

评分

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情感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翻来覆去炒冷饭。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反思性的提问。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已经不自觉地把书里的情境代入到自己过去那些令人抓狂的感情经历中去了。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没有过度煽情,却能直击痛点。最让我触动的是关于“期望管理”的那一部分,我以前总觉得爱就是无条件的包容,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合理的期待才是很多矛盾的根源。它不是让你放弃爱,而是教你如何更清醒、更成熟地去爱,把那些不必要的内耗都过滤掉。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任何外界的安慰都来得持久和有效。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书名里的“抓狂”两个字有点抗拒,觉得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深入阅读后才明白,这里的“抓狂”并非指惊天动地的分手或背叛,而是那些日积月累、磨损感情的琐碎小事——比如他总是不回我的长信息,比如我一句无心的话被他反复解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这些“小事”的杀伤力量化并解释清楚了。作者很擅长用一种近乎于人类学家的冷静视角来剖析情侣间的互动模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是工具,而不是答案。读完之后,我没有得到一个标准化的“模板”,而是拥有了一套可以用来自我调试的思维框架。这对于一个在感情中经常迷失方向的人来说,简直是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锋利而不伤人”。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充满了网红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带有学术背景但又极具亲和力的口吻来和读者对话。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心理学概念时,都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解释,确保即便是情感小白也能立刻理解其精髓。这种专业性和易读性的完美结合,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我甚至发现,读完这本书后,我在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冲突时都变得更游刃有余了,因为它教会了我关注冲突背后的核心需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对抗上。这简直是一本“副产品”比“正产品”还超值的书,它拓展了我处理所有亲密关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爱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